王立新, 孙川川, 聂宗顺, 成马丽
(1.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毕节 551700;2. 贵州省毕节市经济作物工作站,贵州 毕节 551700)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地处茶树原产地区域,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产茶历史悠久,大方县海马宫茶曾为明代贡品,金沙县的清池茶、纳雍县的姑箐茶在清朝时期均为贡茶[1]。毕节市内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独特自然气候条件使茶树病虫害发生少,茶叶无污染。“高山云雾出好茶”是对毕节茶的真实写照。全市无污染、无公害、有机茶园多,有中国最高海拔的茶园(威宁县香炉山,海拔2 277 m),所产茶叶多为高山生态有机茶,品质、口味、汤色俱佳,夏秋茶品质可比肩江浙一带春茶;鲜叶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约4%、茶多酚含量约25%,水浸出物含量超40%,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形成了毕节茶参与茶叶市场竞争的核心价值,为毕节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毕节市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前景。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6.7 万hm2,其中投产茶园2.8 万hm2、生产干茶1.61 万t、产值42.02 亿元。涉茶农户约3.33 万户28.69 万人。在国务院批复的《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国函(2022)65 号]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壮大特色种植业,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山生态茶产业基地”[2]。中国共产党毕节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全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长板,要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核桃、肉牛、家禽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3]。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毕节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好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推动毕节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总结毕节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对制约毕节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全市建成2 万hm2以上茶产业基地的生产县1 个,为金沙县;0.67 万~1.33 万hm2县2 个,为七星关区和纳雍县;6.67 hm2以上的规模化基地180 个,总面积为3.1 万hm2;66.67 hm2以上的规模化基地89 个,总面积为1.1 万hm2。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纳雍县“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为中心的名优茶产业带,以金沙县“中国贡茶之乡”为中心的大宗茶、“口粮茶”产业带,以七星关区“中国古茶树之乡”为中心的古树茶、品牌茶产业带,以威宁自治县“乌撒烤茶”为中心的传统茶产业带。
全市培育茶叶生产企业105家,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2 家、省级龙头企业15 家、市级龙头企业20 家,其中有加工能力的74 家,建成清洁化生产线32 条;培育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74 家,其中有加工能力的65 家;以商招商培育茶叶机械生产企业1家,为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涵盖烘干机、揉捻机等单机及大宗茶、名优茶生产线等,目前正在建设二期工程,即现代化高效智能装备产业园。
全市打造了“金沙贡茶”、威宁“乌撒烤茶”、大方“海马宫”、“七星太极”、织金“乌蒙利民”等企业品牌;培育了“贵茗”“府茗香”“清 水 塘”“大 自 然”“乌 撒”“创 钰”“仁 达”“梦樵”“草海”等9个贵州省著名商标。在全国各大茶事竞赛活动中,先后荣获“茶王”金奖、一等奖等殊荣50余个,奖项总数位列全省第一。金沙县自2018年以来连续4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国茶业百强县”[4]。毕节“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贡茶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的品质优势进一步彰显,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全市开展茶叶进酒店、进餐馆、进超市、进机关等活动;采取带货直播、短视频展示、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稳定和拓展茶叶销售市场,畅通产销衔接路径[4];积极开设“贵州绿茶”品牌店;奋力打造金沙县“贵州贡茶城”,实现毕节市茶叶交易市场零的突破。积极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省内销售点201个,浙江、广州等省外销售点50 个,进商超系统达30 个,共销售茶叶0.86万t[4],销售额达20.21亿元。
以全市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为契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等5A 级知名景区,把茶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打造茶产业发展新业态。全市初步形成了贵州乌撒世界海拔“最高”茶园、百里杜鹃万亩茶海观光基地、中国最美纳雍骔岭高山有机茶园、七星关拱拢坪茶旅康养基地、织金县乌蒙利民农旅体融合发展观光茶园等以茶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点10余个。
“十三五”以来全市茶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近3年来新种的茶园逐渐进入采摘期,但现有茶叶基地中部分地方加工基础设施不足,如百里杜鹃管理区、金沙县、织金县等县区的重点产茶乡镇缺乏茶叶加工厂,品质优良的茶青需外运至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加工,既影响加工品质,也增加加工成本,使茶叶生产效益难以保障,茶农信心受挫,进一步阻碍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茶叶产品缺乏公共品牌,同时未制定统一的地方标准。现有品牌零散,影响力不足,市场认知度不够,没有充分体现毕节茶叶产品的质量竞争优势,不利于全市高品质高山生态茶产业的发展。
全市已建设茶叶基地6.67 余万hm2,但无成熟的茶叶交易市场,导致茶叶产品销售主要依托外地市场或简单的个人营销,销售不稳定,外销能力较差,市场覆盖范围小。茶企多数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经营模式粗放,产品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大量产品以原料茶形式销售到市场,产品附加值低,收益不高。
一是根据茶园现状,合理规划建设茶叶加工厂房,确保茶青实现就地加工,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茶叶加工升级。二是对标三北绿茶目标市场和广东红茶目标销售区,聚焦优势单品,不断研究和优化生产工艺,充分发挥毕节高山生态茶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回味悠长的品质优势。三是加大夏秋茶的生产,提高茶叶产量,扩大产品受众范围,推动产业面向大众发展。
一是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要求,鼓励相关组织制定种茶、制茶等相关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动茶叶企业按标生产、对标检验、对标销售。二是推进绿色、有机、雨林联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基地及产品质量CS 认证,提高欧标、绿色、有机茶园的比重。三是以“贵州绿茶”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及时、快速整合相关力量大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积极培育企业品牌,形成省级公用品牌+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
一是大力整合资源,加快推进金沙县“贵州贡茶城”茶叶交易市场建设。二是巩固已经拓展的浙江、福建和对口帮扶城市(广州)等市场,同时依托浙江茶叶集团、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等具有出口许可资质的茶企,多渠道加大绿茶、红茶产品的出口份额,有效拓展东南亚、欧州市场。三是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积极推动茶产业物流体系建设,培育茶叶经纪人队伍、营销队伍,推动产业开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