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劳动作为人的一种特有社会属性,是人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人们建立完备的社交关系网,而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也能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进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合理探究出一条全新的教育发展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助力其实现全面发展。
劳动是生存之本,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物质条件逐渐增强,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却没有得到良好满足,导致社会职业市场畸形发展,突出表现在许多年轻人不想奋斗,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上出现负面情绪,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影响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劳动积极性降低,逃避学习和劳动,不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劳动。而实施劳动教育能够有效避免这一现象,通过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其劳动价值观能够被重新塑造,从而端正其劳动价值取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深刻体会到劳动的精神内涵与魅力,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感悟劳动的光荣与伟大。
高职院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劳动实践能力。学校在展开实际教育时,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以具体活动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其中,活动类型包括:日常生活劳动、基本生产活动、课程实训活动、企业实习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形式、内容各不相同,对学生劳动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以上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劳动能力,帮助其掌握良好的劳动技巧,获得丰富的劳动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思维和习惯,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高效应用于各项实践活动中。
教育发展新时期,尤其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而以往高职教育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教学不重视,导致学生只能在“智”方面取得部分学习成果,而在“德”“体”“美”“劳”等其他四个方面不能有所获得,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劳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形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劳动品质,从而完成“劳育”目标;其次,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并获得良好的体育技能,助力“体育”教育;再次,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德育”教育;然后,学生在进行具体劳动时,需要对各种新事物进行不断探索,在此过程中,其智力水平,对世界的认知会进一步加强,从而启迪其思维,开发其智力,实现“智育”目标;最后,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劳动的魅力,获得良好自我满足感,进而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感悟生活的美好,乐于欣赏周围事物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感知力,并能够体验美、创造美,提升“美育”效果[1]。
高职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还有益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体来说,劳动过程中,“人”是主体,而由于人具有主观意识,所以其在进行实际劳动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诚实劳动的现象,有些行为不仅触及了法律,也极大地威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从教育层面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向学生阐述“诚实劳动”的重要性,规避各种不良诱因,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劳动的态度,淬炼其劳动品质,并为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指明方向,使其能够自觉遵守道德标准与法律底线,形成良好社会责任感,自主践行劳动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从而营造诚实守信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规范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秩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着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成效,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1.学校层面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但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来看,许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劳动教育不重要,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没有太大作用,甚至部分学校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时,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却疏于规范化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理想,劳动形式流于表面,使得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严重受阻。
2.教师层面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顺利完成学业,通常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教学,导致学生只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却并不能获得良好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甚至有部分专业课教师,因为对劳动教育的不够重视,为了完成对学生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可能还会出现随意抢课、占课的现象,尤其是期末阶段,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且严重,导致学生基本劳动课程时长不能被有效保证,大大降低了劳动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果[2]。
3.学生层面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不足。一方面受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学生的应试教育思想也较为严重,为了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通常不参与任何劳动活动,认为劳动教育是平白浪费时间的教育活动,不能对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助力,从而影响了劳动教育的高效实施;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个性较为懒散,对劳动教育的抵触心理较强,不能理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并且因为目前许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因素从而导致学生自觉性不足,缺乏劳动精神和劳动意愿,无法做到积极、自主、自愿劳动。
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着课程安排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学校虽然开设相关劳动教育课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框架,导致课程安排存在很大问题,突出一点就是劳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调。劳动教育中,学校不仅要开展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教学,还要开展对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充足的劳动知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实践,以确保劳动操作的正确性,并帮助其形成一个基础理论知识架构,完善其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严重失调,甚至部分院校因为对劳动教育不重视,根本没有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使得劳动课程缺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劳动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劳动教育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物质保障不全面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想要顺利开展劳动教育,学校需要加大对劳动场地、器材、工具、设施的投入,以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劳动场所和劳动工具,但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投入比例较小,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劳动工具、器材等十分陈旧,场地、设施等老化,无法保障学生的劳动质量。
2.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劳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学校教务处、后勤管理部、宣传部等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因此,需要学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正常运营,并能够相互配合,从而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但目前,部门院校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管理过程异常混乱,各部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配合,大大降低了劳动教育效率和质量。
3.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教育中,对劳动教育展开评价,通常采用的评价形式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以理论测评或实践报告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并且只注重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而劳动属于动态体验,因此,需要对学生展开过程性评价,以实时了解学生对劳动知识的应用情况,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情况等,由此可以看出,以上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实时性较差,不利于劳动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中,为高效实施劳动教育,需不断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首先,对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领导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教育方针要求,对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从而为劳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对所有教职员工展开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制定一系列劳动教育保障措施,禁止其他专业课教师随意抢课、占课,保证劳动教育的顺利、有序实施。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重视劳动教育工作,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执教能力,以符合新时期背景下教育发展要求,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要,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最后,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做出努力,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比如,在文化长廊张贴一些劳动标语,让学生在浓厚的劳动情境中,激发自身劳动意识,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加符合高职学生个性特点的方式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劳动兴趣,使其能够充分融入劳动中,增强其劳动效果[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不仅注重对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劳动知识的传授,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劳动知识储备,并能够将其良好应用于实践中。首先,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堂,并根据学段的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比如,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由于其刚刚入学,对课程结构尚不了解,所以学校可为其设置基础劳动课,包括基本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给其一个适应的阶段;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将劳动课与专业课有效结合起来,并为其开设部分劳动实践选修课程,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参加,在学生的其他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而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其马上毕业,所以教师可以为其设置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劳动课程,并强化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到企业中实习,在高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促进其实现良好发展。
劳动教育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整个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劳动基础设施来说,学校要提前做好经费预算,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首先,对于年久失修的劳动场地,学校要及时对其进行保养维护,如果场地已经不能够被正常使用,学校要及时推翻、重建,保证学生的劳动安全;其次,学校要积极采购全新的劳动材料、工具、设备等,并保证采购物品的清洁、无毒、无污染,清除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最后,学校若预算充足,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以便能够与校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在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开展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感悟劳动魅力,并提前适应工作状态,形成良好劳动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促进其获得良好发展。对于劳动管理制度来说,学校要基于现实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各司其职,保证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条不紊进行,同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制度,以便发生事故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找到相关责任人。而对于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来说,教师要不断完善评价制度,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展开评价,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成果等进行实时评价,提升教学评价综合性、全面性,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4]。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现阶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