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智宏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虹西幼儿园)
深度学习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班幼儿在传统手工劳动中的编织课程为例,分析培养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寒冷的冬日,气温骤降的一天。幼儿就自己的毛衣展开了交流:“我的毛衣也是白色的,上面有花。”“我的毛衣上面有三角形和正方形。”“你这件毛衣毛好长啊!”“我的毛衣上面还有字。”幼儿开始了由生活问题而产生的讨论,研究起毛衣的不同花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很快介入,而是给予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与观察时间,给予幼儿想说敢说主动说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兴趣更加浓厚,思维开始碰撞。接着教师从幼儿的生活观察和兴趣入手,进行适宜性的引导,刺激幼儿更加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教师给予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教师和幼儿进行各种毛衣的欣赏,丰富幼儿对于毛衣上花纹的认识,打开幼儿对于毛衣的兴趣与关注。接着幼儿用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设计属于自己的毛衣。从开始对毛衣的初步认识,到进行经验分享后,对于毛衣的特殊造型了解加深层次,使得幼儿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经验不断增多。
教师在幼儿深度学习中进行关键性的引领,有利于幼儿在进行尝试之后,将单一或者是自我认识提升为更有价值的思考。教师提供的条件转化为幼儿接收到的刺激,产生新的问题链接,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机会与质量的保证。
教师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毛衣是怎么来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毛衣材料的思考,打开幼儿的探究方向,拓宽活动的可探究性。幼儿们经验交流“毛衣是买来的。”“毛衣是织出来的。”“毛衣是工厂里加工的。”“是羊毛做的。”教师再次提出问题:“羊毛是怎么变成毛线的?”同时教师提供多种信息材料,幼儿尝试调查、了解过程并进行总结。幼儿了解步骤先薅羊毛,然后把羊毛弄细,上染料,变成线。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机器,在很久以前,怎么变成线呢?”在问题引领下,幼儿认识纺锤、纺车和织布机,了解传统手工劳动的制作过程,提升幼儿后期进行动手制作的兴趣和经验。
在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为媒介,不断拓展和丰富探究途径,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激励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得幼儿学习在此基础上不断渗透和深化。
活动过程中,幼儿认识到毛线不单单用来织衣服。教师在支持幼儿此类想法的同时,通过多种玩法与幼儿探究,挖掘毛线的功用。玩法一:绕线,给猫咪穿上毛衣。幼儿的动手能力有所提升,大肌肉的连贯性得到了发展。玩法二:几何图形卡。幼儿硬纸板绕线,尝试绕出规律的几何图形,并尝试认识图形的对称。玩法三:曼达拉制作。需要幼儿顺着同一个方向绕毛线。在这些遍布逻辑和需要专注的曼达拉绕线中,幼儿意识到材料不够,提出接线解决问题,接线又产生了打单结的问题。幼儿开始尝试打单结,两个线交叉,绕一圈,拉紧。幼儿对于颜色的编排也十分考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编出了规律,幼儿全程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耐心。
在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品质形成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放手,帮助幼儿形成和强化能力。在织布机上用毛线织布这一过程,对幼儿的挑战非常大,不仅需要专注和理解,还需要幼儿在各种织布细节上不断发现,通过合作观察或者是讨论甚至是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究和积累,幼儿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问题一:在运用织布机织围巾时,最开始的毛线要掉。部分幼儿在织布机上穿好第一排的线后,稍不注意拉过头了,第一排的线白织了。第一根线怎样才能不掉?幼儿提出解决方法并尝试操作把线绑在织布机上,第一个问题解决。问题二:幼儿发现有时候线织得太紧。每次转动木轴换线的时候,线就会停地移动,幼儿用手一根一根地把线放在相应的凹槽里,可是这样干起来很浪费时间,以至于到后面越来越紧,拉也拉不回去。幼儿在尝试了很多遍之后,直接把转轴拿掉,拿掉之后并没有打乱幼儿对织毛衣原理的理解,幼儿一根隔着一根挑起毛线,技法娴熟。问题三:几台织布机上都出现毛线只是附在轴线上面并没有穿在轴线里。通过观察发现,该幼儿每次都是穿到一侧之后,没有从这一侧开始穿,而是拉到另一头开始。忘记“要从哪一侧出就从哪一侧进”。提醒该幼儿之后,尝试更改方式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过程中,幼儿对于某样物品的探究也会蜻蜓点水一般,因为某些简单的原因而受到干扰,容易放弃或者转移注意力。为了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刺激挑战,提升幼儿对于问题探究的深入程度。通过同伴交流分享或者是材料的变更等方式,提升幼儿的兴趣,转变幼儿的思考方式,为之后的深入学习提供机会。
教师发现一直参与这个区域游戏的幼儿总是固定的几个,于是教师展开询问:“有哪些人会织布而且成功了?”调查下来发现幼儿数量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教师又问:“你们是不喜欢吗?”有五名幼儿的回答是,那剩下来的幼儿们是什么原因呢?一名幼儿说:“我想去但是每次人都满了。”“我去的时候都没有织布机了。”“我不会织布,有点难。”如何解决部分幼儿不会织的问题。一名幼儿说:“我可以请果果教我,我看过她织过围巾。”教师请成功过的幼儿站出来,请其他幼儿了解有哪些幼儿是织布能手,幼儿学会运用同伴经验,向织布能手学习,解决部分幼儿不会织的问题,加深了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教室里仅有五台织布机,游戏材料少。幼儿拿来了织布机仔细观察,发现织布机是用木头做的,织布机拆下来就是四个木头。一名幼儿说:“我们用木头做,织布机就是木头的。”“我们找四个木头把它们绑起来就好了。”“那这上面的凹槽怎么办呢?”“可以用锯子锯。”幼儿使用木工坊的锯子和木条,将木条上划出凹槽,接着四个边进行连接,利用已有的木工技能完成织布机制作。完成后,幼儿尝试使用,结果和买来的织布机一样可以使用,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大小不一的织布机。幼儿解决了材料稀缺的问题,大量制作织布机之后,原先没有材料的幼儿也可以进行编织探究,幼儿的深入学习活动得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