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筱(江苏: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
从发展的延续性来看,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虽然分属两个学段,但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渗透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这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要求,为幼儿将来进入小学奠定了大量感性体验基础,客观上具有自然衔接的内在机制。本文以幼儿生活为基础,借鉴STEAM教育经验,通过多元主体合作方式,运用跨学科整合思维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为适应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当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STEAM 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特别是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建构适宜幼小衔接阶段的STEAM 教育课程已成为当下的难题和挑战。
STEAM 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STEAM课程要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中来。幼儿天生就是科学家,对这个世界的发现总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并敏锐抓住幼儿有价值的问题与发现,根据幼儿园活动、情境,生成多样化的有价值的活动,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育观,在反思中对课程有新的认识。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统领,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就会呈现什么样的课程样态,因此,课程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以STEAM课程为抓手,始终以幼儿为本,以主动探究为核心,鼓励幼儿亲近自然,在自然中体验、学习、思考、建构。因此,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幼儿,应遵循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其兴趣与发展需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水平。同时,课程目标的特点是STEAM,具体的目标,如,习得知识、掌握技术等都要体现出来。
《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关注幼儿整体的学习与发展。STEAM 所强调的跨领域学习、资源利用、项目研究等关键要素,都指向幼儿全方位、延续性、渗透式的学习理念。因此,要全面整合领域线索,提供开放、低结构、有创意的生活素材,创造多元、正面、公平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空间,让幼儿在游戏、生活中,自由、自主、创造、快乐。
课程评价是判断课程价值、对课程实践中教育目标实现效果的检验过程。幼儿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对幼小衔接课程的体验与感受,应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STEAM 教学中,我们鼓励幼儿通过图画、语言、动作等方式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发展。一方面,让评价成为幼儿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评价关照幼儿、教师、家长的不同视角,使幼儿的学习更加立体可视,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化,STEAM 课程更契合幼儿的发展。
项目的进行是幼儿面对挑战发现问题、借助生活深耕细作、在问题解决中收获成长与美好的过程。在设计表征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发散式”策略,围绕充满挑战的、需要解决的、源于现实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解决方式,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幼儿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思路,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以“制造陀螺”项目为例:益智区的一次“陀螺大PK”游戏,让陀螺成为幼儿的新宠。幼儿在玩具分享日带来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陀螺的幼儿聚在一起,打算比一比谁的陀螺旋转得更久。于是,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引出本项目。一系列的问题连环产生:陀螺为什么会旋转?如何制作陀螺?用什么材料制作?如何让陀螺转得又平稳又长久呢?于是,幼儿利用各区角的玩具材料,在拼拼拆拆、操作摆弄中感知各种玩具材质、形状的特点,通过多次尝试让自己制作的“陀螺”转起来。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我找了尖的积木装在底部。”“我在制作时找了中心点,然后向外搭建。”“我转动的时候用了特别大的力气。”……最后,师幼一起找出陀螺旋转的原理,发现陀螺旋转的秘密,即陀螺是绕着一个支点高速旋转的物体,在离心作用下可以保持不倒。
幼儿针对自己制作的陀螺展开了激烈讨论:“绳子拉的次数越多、速度越快,陀螺就转得越久。”“我的陀螺很重,是铁的,可以把其他陀螺撞走。”“我的可以同时发射很多个陀螺。”到底哪种陀螺更厉害呢?为什么陀螺可以旋转这么久呢?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陀螺呢?幼儿为自己的“陀螺王”据理力争。于是幼儿又开始收集生活中各种低结构材料,如光盘、瓶盖、吸管、纸杯、纸盒等,制作陀螺,并分组进行探索。
在此项目中可以看出,从提出制作陀螺、发现陀螺旋转原理到运用各种低结构材料制作陀螺,充分体现了幼儿探索的过程。在幼儿制作、测试陀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助推器”,从幼儿兴趣出发,引导幼儿既动手又动脑,点燃幼儿的创作激情,通过多元主体合作方式,运用跨学科整合思维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在此项目中,幼儿不仅掌握了陀螺的相关知识,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艺术的魅力以及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喜悦。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项目的推进。此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搭建适宜的支架,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问题各个击破,从而推动项目的进程,促进幼儿更深层次探究。
以“改造校园停车场”项目为例,本项目的设计源于幼儿发现每次户外活动结束后,玩过的三轮车、滑板车、小推车等摆放得杂乱无章,不但取放不便,还影响美观。贴近生活的真实问题更能引发幼儿思考,由此引入本项目的主要学习任务:根据园所儿童车的数量、功能及场地,合理安排其摆放位置并设计停车场规划图。团队合作结合实际问题对停车场的结构、布局、标志等进行合理改进。
明确研究项目后,从生活中真实问题出发,教师和幼儿们共同踏上解决问题的历程,在操作—改进—调整中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出实用的停车场。在自由探寻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在分享会上,将停车场规划图通过板块的方式呈现,幼儿在教师协助下,将碎片化、零星的认知和经验梳理成思维导图。这种整合教育方式能让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工作,提升了幼儿工程设计的核心素养。
可以看出,本次项目基于STEAM 教育的核心,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以“停车场”的工程设计为主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始终,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与平时的教学活动相比,有其明显的特征:源于生活,解决真实问题;思考先行,优化工程设计;幼儿主导,促进团队合作;评价驱动,建立学习鹰架。总而言之,团队合作、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工程设计与工程思维、跨学科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等STEAM 理念,在本项目学习中逐步渗透、螺旋上升。
以STEAM 奇妙园中“动物的家”主题下“蚂蚁新家”项目为例。幼儿基于生活经验已经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喜欢在哪里安家。那么,“蚂蚁朋友”会喜欢什么样的“地下宫殿”呢?“地下宫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针对上述问题,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合作绘制了“地下宫殿”设计图。
设计图完成之后,幼儿拿来纸砖、积木、瓶罐以及一些废旧材料,开始搭建。随着时间的流逝,“地下宫殿”初见雏形。但是,他们发现“地下宫殿”一些设施的数量、尺寸不太合适。例如,蚂蚁活动的地方很多,但储存食物的房间只有一个,不能存放足够的食物。于是,幼儿对原来的设计图进行调整,将一个储藏室增加到两个,而且加大了房间面积,这样就能存放更多的食物,以便喂养蚂蚁幼虫了。欣喜之余,问题又出现了——饮水区太大了!小蚂蚁不会游泳,如果不小心掉进饮水区就糟糕了!经讨论,他们缩小了饮水区的比例,既方便蚂蚁喝水,又能保证蚂蚁的安全。在改进、优化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地下宫殿”在设计和搭建时,还应注意实用性、美观性以及布局的合理性。
在幼儿对蚂蚁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方向,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与发展。幼儿由于经验不足,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巧妙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疑惑扩展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使项目主题层层推进。这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过程,呈现幼儿学习轨迹的同时,帮助幼儿用符号形式表征顺应和同化的知识。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得知,幼儿深度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点,抓住教育契机,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幼儿内部学习动机,并帮助幼儿以符号表征形式,将内化的学习经验外显,进一步巩固与升华。
STEAM 教育实施路径探索实践推进了教师STEAM 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成长路径。经过实践证明,STEAM 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STEAM 价值认知感和自我效能感,更加突显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师幼关系更融合,为幼儿STEAM 学习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氛围。其次,STEAM 教育更注重过程和参与。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创设真实且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养成独立思考、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教师有效地整合各学科的特点,建立清晰完善的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幼儿在解决问题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所以,随着STEAM 教育理念的不断升华,教师STEAM教育研究成果会逐渐丰厚。
STEAM 教育是全方位的启蒙教育。从实践案例可以看出,STEAM 教育打破了数学、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五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将各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整合的教学方式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幼儿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幼儿在玩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动手实践中找到乐趣,找到自己的优势。因此,基于“幼本化”的STEAM 学习模式,助力了“幼本化”的真问题、真兴趣、真探究,真正唤醒幼儿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和思考。同时,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跨学科地运用各种已有经验和真实体验,在不断尝试、改变、实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STEAM 综合素养,为自身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STEAM 课程有效提升了幼儿园教育质量。实践证明,开展STEAM 教育丰富和完善了幼儿园课程体系,实现了五大领域教育的多元融合,拓展延伸了教育生态资源,为适应未来多元化、多机遇、多挑战的数字化智能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实施课程到追求课程,从课程现场到课程视域,从知行合一到优化生成,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后续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