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东氿小学 蒋 瀛
“双减”,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优化,需要提高作业布置的趣味性,降低作业的枯燥程度、难度与数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学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对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巩固与培养作用。本文将简述“双减”的内涵,分析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情况,并基于这一部分内容,针对性地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与优化策略。
长期以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正确发挥,许多教师片面地将课后作业定位在课堂知识的延展上,过度注重学生的课业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必须要创新,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个性与主动发展能力的沉郁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鸟归林,形成百鸟争鸣的良好氛围。“双减”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纠正教育应试理念,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使教育观念回归科学的重要措施。“双减”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自觉性,使学生由外驱型学习转向自主的内驱型学习。只有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才不会成为负担,才能实现课后作业对学生学科技能的巩固与深化,实现作业布置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创新优化作业布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任务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和家长精力负担,减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制定“双减”实施方案,不仅是国家使命,而且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对小学生作业总量有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这就对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内容与数量有了一定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质上是实现人际和社会间有效沟通的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要求在于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生活常用词句,发展语言技能、提高思维品质、丰富文化认知等。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意味显著,教学过程常采取灌输手段,教师照着书本单方面输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在机械式教学下学生虽然勉强记住了课本内容,但却提不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获得学习成就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学生更是会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部分缺少自觉性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才会被动地完成作业,甚至选择乱写或抄袭,无法有效实现课后作业布置的功能与目的。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语文作业的质与量不仅关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关乎其他学科的学习,若语文作业需要占据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则会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阻碍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科目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科目有了一定的态度认知,不合理的作业布置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认、写字数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在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往往需要学生对生字词句进行抄写,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真正投入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对教学质量与效率有一定影响。
小学语文具有极高的基础性,是学生开展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学阶段,然而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存在为布置而布置的情况,例如,有的学校会对小学生宣传红色思想,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会议活动写满一定字数的观后感,这样的作业布置远远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超出了大部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只能给小学生带来多余且毫无益处的作业负担。同时,部分教师作业布置缺乏创新性,没有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去,且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作业的设计缺乏重点与层次,无法有效发挥课后作业布置的功能与意义。
语文课后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所以创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仍然有极高的必要性,但是“双减”政策对小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有明确规定,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布置课后作业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课后作业的本质目标归根结底是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水平,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优化课后作业布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随着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中,“唯分数论”“填鸭教学”等专有名词成为压抑在学生心理上的阴云,教育功利性十足,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识,将学习的重心重新交还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意愿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传统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创新教育形式的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对学科的刻板印象。通过分组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将作业任务交付给一个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有效降低较差水平层次的学生个体完成任务的难度,让这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借用团队的力量更好地完成任务,并相应地掌握知识,逐渐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详细解读课本文章后,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后根据词句含义重新进行造句或完成相应的作文任务,并指派代表进行作文朗读,由其他小组给出评分与建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不仅要参与小组阅读的评判,还要对评判其他小组的学生队伍进行评判,确保学生评分的客观性。在这个过程中,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技能,汲取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参考其思维方式,提升自我学习水平。优秀的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复述与详细讲解,深化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水平,采纳其他同学学习中的创新点,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团体间得到不同层面的提升。相应地,小组间互相评分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间的学习竞争感,激励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自发地深入学习,让学习动力旺盛的学生带动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生字、词句的掌握水平,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趣味活动,忽视了学生语文技能的实践应用。受应试教育刻板性与功利性的限制,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的趣味因素没能得到挖掘和体现。“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创新教育形式,应用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化教学法、情境创设等手段,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作业的积极性。
趣味化教学的探索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能力,其教学的探索不应拘泥于课程教学活动,还应包含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的思想和方式方法。教师作为学生课堂趣味化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对学生的影响直观而深刻,小学语文教师能否有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趣味化教学方案与策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作业,关系到趣味化教学的初衷与最终呈现的效果。情境创设是激活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互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增进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深化学生对课文事件的情感认知,在互动中增进师生关系,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突破,解决传统教学中作业布置缺乏情感、学生抗拒作业的问题,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同时,在趣味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需要与喜好的了解程度、对学生态度的公平性、活动内容的设定水平、活动评分的评判标准以及在为学生分配角色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都是影响学生游戏活动兴趣、游戏态度、对世界的认知、心理发展健康程度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水平,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来面对趣味化教学过程。
“双减”政策下教师不可能占用学生过多的作业时间,那么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才是提高语文作业布置质量与效率的可靠途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为小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趣味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关注校园生活及日常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实践,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让作业布置的内涵超脱课本范畴,超越课本限制。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整合构建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于教学实践中,用人性化的教学和含有丰富趣味性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首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声音、视觉等感官刺激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知识更直观、形象、具体地呈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轻学习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其次,用视频语言将课堂上难以具体描述的学科知识化繁为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发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品质,进而突破知识难点,掌握学科技能。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设备为学生分享语文学习的资源渠道,调动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自主自觉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电子平台为学生布置网络作业,让学生利用视频、图画等方式完成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在新课文开讲前,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视频等各种媒介资料,并以口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可以让学生对后续课程教学有直观而深刻的印象,也降低了课文预习的枯燥性。同时,学生在口述表达的过程中能不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记忆教师教授的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缺少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难以发展。“双减”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地位,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经验。用表扬、鼓励等正面积极的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语文学习必须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去实践、去应用,才能更好地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学科技能,语文作业布置完全可以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为自己设置一个向往的新身份,并以小组全体成员的新身份创设符合生活现实的创意情境,要求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台词或相应的任务,在教师完成学生团队编设的故事审阅与漏洞修补后,由相应小组在班级内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提高语文词句知识记忆水平,进一步深化对语文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学科实践与展示自我创意的平台,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语文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学而有用、用而有效的科目印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语文知识,为后续学习积累丰富的词句素材,在实践中强化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学科成绩,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布置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双减”背景下优化创新小学语文作业,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减轻语文科目课后作业的压力。其次,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课后作业与电子设备相结合,丰富学生的作业完成形式,使语文学习丰富多样。最后,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教学创新意识,不断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事业的进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