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2023-04-05 05:05陈自鹏天津市宁河区教育局张文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片特级教师工作室赵慧琴
天津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教研作业

■陈自鹏 ■天津市宁河区教育局 张文千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片特级教师工作室 赵慧琴

论坛主持人陈自鹏: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在“工作目标”部分明确提出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双减”对于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意义重大。但“双减”减掉的是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求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应“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如何才能做到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并在实践中实现设计意图。

什么是教学设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一书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加涅的定义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认为较为宏观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设计以及课后服务设计。

今天我们邀请天津市宁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文千和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片特级教师工作室赵慧琴谈谈他们的想法和做法。

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张文千

“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优质的教学设计是优质课堂的前提保障。我认为,优质的教学设计至少需要五个要素,可归纳为“两个研究”“一个利用”“一个发挥”和“一个整合”。

“两个研究”,研究什么?一是要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参;二是要研究学生学情。“一个利用”是利用好学校智能化教学资源和人文环境等利于课堂教学实施的“正向”素材。“一个发挥”是授课教师自身人格特质、人文素养等内在元素及人格魅力的作用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高效发挥。“一个整合”是把上面提到的几个要素,通过教学元素进行整合,拟定教学流程,形成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行为的方向与范围,教材教参提供了教学内容。通过对课标、教材和教参的研究,我们能清晰地知道学科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了解学科的结构与重点,掌握学科学习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在教学目标和方向了然于胸的前提下,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侧重、难易深浅的把控就有了分寸。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个性的生命体。优化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学情因素,了解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认知风格、认知能力。教师务必做到“心中有学情,眼中有学生”,这样备课才能客观,才会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既能让课堂贴近学生,也能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课堂教学内容的多维呈现离不开对智能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主题也离不开与社会、学校人文环境、“正能量”氛围的融合并再创造再整合的利用。教学活动中,主题导入、问题创设、情景生成、过程设计等,都离不开对案例等外在教学资源的利用。因此,利用好教学资源是促成优质课堂的必要条件。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质和长处。工作中,发挥好个人特质和长处,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特有的魅力。教师的能歌善舞、诙谐幽默、人文底蕴、气质素养等融入或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之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课堂氛围更加舒适温馨、愉悦和谐。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和有形的互动交融,课堂教学效果也能以增量呈现。

最后,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学情等因素,教师通过“问题、活动、评价”,指向课堂教学“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赵慧琴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确实很关键。我们的做法是:借助定向教研,提升教学设计。定向教研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某一方面具体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我们先后设计并实施以下教研方式,旨在拓宽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

一是个人定向教研,重点指向教材内容分析。教师事先熟悉下一周所要教学的内容,对所任教的学生作全面地分析,然后选择一至两个单元作重点分析,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评价等,下一周在教研组进行教学实践,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撰写课后反思,最后再形成教学案例。如此个人定向教研,基于实践,达到纵向提升。

二是组内定向教研,重点指向综合设计。由学校统一要求,各教研组具体负责实施,主要分为八个环节:备课、课前说课、课前反思、上课、课后反思、后说课(包括评课)、撰写教学案例、形成案例教学。每个学期,教研组内每位教师都必须完整地承担一次这样的教研活动,最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整理文本成册。如此组内定向教研,基于讨论,实现横向交流。

三是专题定向教研,重点指向设计各环节的难点。以近期教研组重点探讨的教学难点为本,以难点定专题,每一专题由一位主讲人负责,其余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教研组以此为专题结合每一节课,同行评说或邀请专家诊断把脉,以求突破难点,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如此专题定向教研,基于难点,实现定向突破。

四是师徒定向教研,重点指向教学策略设计。学校指定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经验的教师或通过特级教师培养工程聘请区教研员和年轻教师结对,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一对一的随时随地帮教,以快速高效地引导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如此师徒定向教研,基于日常,实现高效引导。

五是年段定向教研,重点指向评价设计。本年段其他学科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基于同一群学生,在同一年段教研中,实现学科融合,取长补短。哪些设计可以用,哪些评价方法值得借鉴,哪些教研经验可以采用,都是值得年段教研探讨的话题。如此年段定向教研,各科互通,达到高效融合。

六是校际定向教研,重点指向教学范式。以教研组为单位与别的学校进行校际结对联动,结成“合作伙伴”。几所学校选派教师参加教研,以课堂为载体,通过课堂互访、问题讨论,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结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此校际定向教研,基于范式,实现合作共赢。

陈自鹏

文千和慧琴老师谈得都很好,有理念,有实践,有思考。文千老师教学设计中的“两个研究”“一个利用”“一个发挥”和“一个整合”,既考虑到课标、教材,又考虑到校情、教情、学情,最后提出将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优化的教学设计,符合规律,很有意义。慧琴老师介绍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做法,聚焦在六类定向教研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很有新意,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借鉴价值。

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并实现设计意图?我总结了这么几句话,看是否有道理:抓住素养一条线,瞄准主题大概念;学情教材要分析,不忘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要适当,教学步骤不能乱;教学评价要科学,教学反思很关键。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紧紧地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地设计单元主题大概念;细致地分析学生情况和教材要求,思考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式方法,有条不紊地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努力地反思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后再作出矫正和改进。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学生学足学好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如何优化课后作业设计

张文千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的要求之一。作业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和功能,作业的特征变化取决于学生,功能发挥取决于教师。

作业的“多样性”特征呈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同科不同类同水平作业,如“拼盘作业”“菜单作业”,可概括为“横向分类作业”;二是学生的同科同类不同水平作业,如“基础作业”“提升作业”“综合作业”,可概括为“纵向分层作业”;三是学生的同科不同类不同水平作业,如“专人作业”“专属作业”,可概括为“个性化多向度作业”;四是培养学生操作、创新能力的体验作业,如“技能作业”“实践作业”,可概括为“生活性实践探索作业”。

作业种类虽多,功能较全,但若使其效能最大化,则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解答好四个问题。问题一:作业怎样服务学生?问题二:作业服务怎样的学生?问题三:用怎样的作业服务学生?问题四:作业服务学生的效果怎样?“问题一”要求教师高效发挥作业的本质功能,使作业的呈现形式、实施方式为学生所乐受。“问题二”要求教师清楚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作业使他们有“获得感”和“成就感”。“问题三”要求教师的作业设计针对学生实际并保障优质优量,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问题四”要求教师掌握作业的实施效果,对“作业后”情况认真分析总结,改进不足、强化重点、突出亮点,抓准学生的“兴趣点”,使作业成为学生企盼的“营养餐”和“智慧园”。这四个问题是高质量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把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统筹,设计分类或分层作业时,把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层次要求相匹配。把作业设计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提高预习作业、随堂作业、检测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质量。教师要把作业设计与学生学情、学业水平相统筹,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作业时间三个维度的分层,设计出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个性化多向度作业。对学有余力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可布置探究性作业,引导他们在喜欢的领域发展自己。

教师要发挥团队优势,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新课标下单元作业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与目标、作业设计意图与内容、作业实施与反思,给学生建立起“作业超市”“作业诊室”“作业储藏室”和“作业评议室”。

赵慧琴

文千老师的思考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的做法是:依据智网平台,提高作业设计力。

一是作业重组,归纳分析,让作业设计更有广度。“拥抱科技,才能拥抱未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理念,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也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双减”背景下,为提效作业管理,学校着力推进之江汇教育广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与智慧作业平台建设,完善诊学练个性化学习系统。通过平台数据,动态反馈教师作业布置、提交、批改、订正、讲评的实施情况,分析作业结构中的共性作业和个性作业的比重,关注学科平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结合AI大数据技术,系统为每名学生推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分析学习情况,并生成专属的学情分析报告;根据当周学习情况,系统针对校级、年级、班级维度,提供对应的数据分析报告,辅助学校进行针对性作业设计。

二是有效分层,动态联结,让作业设计更有深度。各教研组利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组织组内教师重构作业,打破作业试卷式、习题式,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新作业,以促成知识的串联,构建知识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学校对理科类作业进行采集和分析后,根据这些数据把学生作业分为“巩固”“提升”“提高”三层。以学科组为单位,设计动态的分层校本作业,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得到符合各自学习需求的作业。文科类作业主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知识点,以知识板块为单位进行分类,如语文学科分为“基础知识提升组”“阅读鉴赏提升组”“文言文提升组”“作文升格组”等。

三是个性辅导,精准定位,让作业设计更有力度。通过了解班级成绩分段和学业等级分布,精准分析班级学业分布情况,制定学优生培优和学困生辅差计划,对学生实施个性辅导。通过对比同一班级不同学科的标准分数,找到班级弱势学科,合理分配学科学习时间。查阅学科知识点得分率,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合理规划教学,精准开展学生薄弱知识点的复习,了解学生偏差学科和薄弱知识点,制定个性化查漏补缺计划。通过了解学优生、学困生、大幅进退步学生、临界生名单,精准定位班级潜力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检测以后根据同分异构的推题原理,自动推送相关题目。经过学科教师人工甄选,平台再进行组合编制,最终形成学生个性化学习手册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个性定位,强化辅导来巩固薄弱知识点。依托推送给教师的讲义,让教师洞察班级学情,准确找到学生的薄弱知识点,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典例标记,统一讲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陈自鹏

文千老师重点谈了作业“多样性”特征和功能,提出要做好两个统筹,很有深度。慧琴老师则集中谈了她们学校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精准地展开作业重组、有效分层、个性辅导的做法,这对于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有实际意义。

大家知道,教育学著作中列出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作业法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作业至少有如下价值和意义:一是检验教学效果,二是强化巩固课上所学,三是促进拓展应用,四是有助于备考训练,五是作为教学评价参考。

目前教师们都在对作业进行研究和探索,但问题仍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真正做到优化设计。为此,我们倡导有效作业,提升作业效果。有效作业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一是遵循课标原则,二是遵循教材原则,三是因材施教原则,四是循序渐进原则,五是灵活有趣原则,六是自主创新原则,七是弹性评价原则,八是促进发展原则。作业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立足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如何优化课后服务设计

张文千

课后服务是“双减”背景下的新型育人模式,已成为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服务的组织者除了教师外,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也积极协同育人。课后服务的载体也从各种校本课程、兴趣社团、特色活动,外延到不同的优质物质教育资源和精神教育资源。同时,热衷教育事业的多方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客观地说,课后服务使“家校社”协同育人真正落地,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快乐成长成为现实。

从全国很多地区学校的课后服务实施情况来看,各校的相关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并力求完善。

首先是课程体系建设。很多学校采用“1+1+X”三段式课程体系。“1+1”为作业辅导和体育锻炼,“X”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且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兴趣社团、特色活动项目及班级素养课程。以上课程和活动基本都以“修德、增智、健体、涵美、乐劳”为教育主题或方向。1.修德: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的品质,如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励志教育等。2.增智:启迪智慧、创新能力培养,如语言类、科技类、学科拓展类等。3.健体:健体锻炼、技能习惯培养,如球类、棋类、健体游戏等。4.涵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如舞蹈、书法、音乐、戏剧等。5.乐劳:生活技能、责任意识培养,如剪纸、盆栽、劳动技能等。

其次是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基本满足120 分钟,小学段学校多为“4+3+5”模式,即40分钟作业辅导答疑+30 分钟户外锻炼+50 分钟班级素养课程。初中段学校多为“5+3+4”模式,即50 分钟作业辅导答疑+30 分钟户外锻炼+40 分钟班级素养课程。还有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了其他模式,如“1+X”两段式课程体系,服务时间划分也不尽相同。

在“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将一直成为常态,所以各校要不断完善其功能、提升其质量。

首先,与时俱进,加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跨学科融合”建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凸显了“五育融合”要求,各校要将原来课程体系中单列的“五育并举”提升为“五育融合”,升级打造系列特色课程。

其次,以校为本,继续统筹优化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各校应提升教师的“多元”素养,提倡教师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教师夯实提供优质课后服务的价值观基础和能力基础。

最后,因校制宜,完善课后服务制度建设。各校应将课后服务制度建设的总体设计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考虑学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生源、历史等因素,围绕学校自身内涵、育人理念、校园文化等,整合学校课程、社团、社会及家长志愿者等,扩充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实现多元协同育人的新目标。

赵慧琴

课后服务既是需求,也是要求。我们的做法是:增温课后服务,助力“双减”提效力。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管理体系,规范服务实施。“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浓郁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首先,学校制订《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组织、责任分工、制度要求、保障措施、教职工考核、激励办法等,为课后服务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保证。其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中层管理人员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全面统筹课后服务与教师校本研修、午餐和晚餐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实行由一位副校长、三位中层干部和一位年段主任组成年级管理单位的课后服务扁平化管理机制。行政管理人员对本年级的日常化运作、精细化培植、整体化调配、规范化考评,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反馈等进行主体全权管理。

二是凝心善美文化,提升专业素养。以善美文化构筑教师的精神家园,培育善美品质,提高服务意识。此外,教师有能力做或没有能力仅凭热情做的课后服务,两者质量有很大差异。如何更好地响应“双减”政策中规定的课后服务内容,需要提升现有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后服务为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跨学科学习、多途径学习,挖掘自身特长和潜能,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提供了动力。学校课后服务以“文化学科+兴趣活动”相搭配的模式进行,学科教师指向学科作业辅导。由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在设定的课后服务时间内自主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教师行走在学生中间,做批同步、批改结合,及时答疑解惑,让课后作业随堂高效完成。兴趣活动教师落实活动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人人能干事,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课程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学校对校园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在课后服务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为拓展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结合学校实际,以“五育并举、多元选择”为原则,在保证基础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设知识拓展类、综合实践类、体艺特长类的学校课程,为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益的空间,将学生的个性成长引入智慧之门,在课程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发展能力。学校开设了语言训练、艺术欣赏、体育健康、益智科技四大类50多个多维特长发展课程,把文化知识教育、人文科学素养、艺术发展特长、体育健康成长等要素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兴趣,收获成长。

陈自鹏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颁行以后学校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文千和慧琴老师所谈涉及管理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文化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价值。优化课后服务设计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学生自愿原则,二是量力而行原则,三是符合实际原则,四是培养兴趣原则,五是有利成长原则,六是保障安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需求。

今天我们探讨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设计,涉及教前、教中和教后。按照“泰勒原理”和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我们需要判定教学设计是否取得了应有效果,建议自我提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是否清楚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二是教师是否分析了学情,明确了教学目标?三是教学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四是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五是学生作业量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六是学生作业是否多元、分级、分类、分层而有趣味?七是作业是否体现对教材内容的二次理解与二次应用?八是作业布置在内容、形式和训练要求上是否与课标要求以及测评要求相向而行?九是课后服务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全面发展是否有所促进?十是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课后服务质量是否满意,是否制定了改进措施?只有在不断地追问和不断地调整中,才能破解诸多问题与难题,有效巩固“双减”成果,培育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双减教研作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作业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我想要自由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