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鑫(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221000)
随着新课改进程加快,教师认识到创造力培养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作为高中必修科目,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开展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确保学生具有实践美、创造美的意识。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创造性角度出发,结合陶行知教育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创新,确保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由此达到培养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
新时期,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指出教师应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向上,并对学生审美能力、美术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确保美术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入最新教学理念,并尽快转变自身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目前,高中美术课堂教育开始融入创造力培养元素,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教学成果。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创造力的重要价值,对教学模式及手段进行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过于看重理论知识教学,希望能够通过理论知识描绘美术全貌,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没有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应用的陶行知教育理论具体为以下三点:一是“生活即教育”,只有将教育与生活充分结合,才能使教育的内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社会即学校”,将社会作为学校,可以使教学环境、材料及方法变得更加丰富;三是“教学做合一”,即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将陶行知教育理论用于美术教学的意义如下。
陶行知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应解放学生双手,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在相关理论下,教师应重新设计美术教学活动,转变教学观念,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确保学生形成积极性与参与感,增加美术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对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探索,能够落实最新教学理念,使教学效率获得提升。为培养自学习惯,教师应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并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原则,完成美术创作。基于上述教学方法应用,不仅能够扩展学生想象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育目的不仅是提高成绩、完成学业,还要提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形成独立人格。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初衷是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掌握正确看待世界的方法,在独特人格驱使下科学处理人际关系,为日后工作及生活奠定基础,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具体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由此完成教学成果转化。
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应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并适当鼓励,促使学生形成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参与到美术创造力培养中。作为典型艺术类学科,美术往往更注重想象力。纵观古今,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美术家,无一例外都拥有强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牢牢把握高中生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有意识地弱化绘画对线条、结构以及色彩的要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由完成绘画作品,由此完成对美术创造力的科学培养。
如今,学生创造力不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创造意识;二是尚未重视创造思维培育;三是教师技能水平限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新时期,教师应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有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相关教学策略如下。
如今高中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学生、学校、家庭更重视高考所含科目学习,美术课程被边缘化,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另外,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感受美术的美感与创造力。由此可见,在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打破其制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教学中,先要向学生传递“艺术需要不断创造,但创造并没有明确规则”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发挥自身个性的空间,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确保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美术创作,通过作品表现自我个性。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需要引导、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创意。
以雕塑《大卫》为例,在欣赏该雕塑时,可以要求学生从雕塑家角度对该雕像进行欣赏。具体流程如下:①由教师讲解该雕塑创作背景、相关故事,同时提出设计要求;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畅所欲言,确定相应设计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分析《大卫》的个性化特征及雕塑风格,明确雕塑需要用到的形式及手法;③各小组展示本组方案,其他小组进行打分,评出最富有创意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想象力、组织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与“乐”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应在启发式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促使美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随着学生兴趣被调动,学习质量和效率自然提高。课堂上,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图片或录音,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1)美术竞赛
可以根据高中生性格特点,定期举办美术竞赛。通过美术竞赛,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创造力。在比赛开始前,根据学生能力、喜好,确定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主题,保证教学主题积极向上且具有开放性,确保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在美术竞赛活动中,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创作相应作品,使得自身美术创意能力得到培养。定期举办竞赛,可使学生对美术抱有极高热情,并不断强化自身创新思维能力。
(2)户外写生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写生。与课堂教学相比,户外写生优势十分明显,能够增加学生对自然色彩的感知能力并获取美术作品创作灵感。为确保充分发挥美术户外写生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提前获取写生地的地质、天气条件信息,保证学生安全;增加户外写生活动组织、监督力度,确保活动能够按照预期计划推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1)创造意识
陶行知指出,“要解放孩子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对学生创造意识进行培养尤为重要,具体培养方案如下: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意识。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自然亲密接触,动手采集美术创作所需资料。如果不具备室外教学条件,则借助多媒体设备打造相应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彻底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使学生拥有更广阔想象空间。③进行头脑风暴,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小组成员大胆表达自身观点同时借鉴他人想法。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思路,又能培养创造意识。
(2)创造思维
对高中生而言,创造思维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是逻辑性与发散性。人类通过视觉感官欣赏美术作品,此时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要想尽快将感性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关键是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素养。通过做好创造思维培育,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大量教学经验表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以命题绘画为例,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命题内涵,再由学生完成后续创作,使美术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在具体教学环节,应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美术创作中。最后,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并酌情融入构图、色彩等内容,对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且具有指导价值。
教师应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对创造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首先,应打造开放式课堂,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对美术知识进行传递,可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美术馆进行参观,身临其境,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自身体验和感受融入美术创作中。其次,通过美术竞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最后,以教学要求和学生性格特点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增加开放式教学内容占比,并融入地方特色,完成创造技能培养目标。
为培养学生创造情感,促进创造能力形成,应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方案,完成情感培养教学目标,并增加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情感素养。在具体教学环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美术学科素养基础,并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应始终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降低外界环境给学生审美造成的不良影响,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应用价值,对高中美术教学策略方法进行分析,并将上述教育理念与高中美术教育结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引入实践活动、采用美术竞赛与户外写生的方式,使学生兴趣获得显著提升,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