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婧(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 735211)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舞蹈对音乐的风格、内容以及形式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在基础训练方面,若未针对舞蹈配以合适音乐,那么学生可能就会缺乏乐感,难以形成舞蹈韵律感,甚至会形成随意的舞蹈习惯,而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舞蹈能力提升。钢琴作为应用广泛的一种伴奏乐器,将其应用于高中舞蹈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还能够促进学生在钢琴伴奏下规范训练,精准把握舞蹈之韵,继而使其舞蹈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音乐以优美旋律打造美感意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触动人们的心弦,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开展高中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大部分课程都离不开钢琴伴奏,甚至还可以说它与舞蹈专业技能训练相辅相成。钢琴伴奏的清脆音色、优美旋律长期萦绕在学生耳边,长此以往,学生在钢琴伴奏熏陶下,初步懂得把握节奏、感知乐曲基调,逐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获得深刻美感体验,为学生增进乐曲理解、领悟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夯实重要基础。最重要的是,在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将钢琴伴奏灵活合理应用于舞蹈教学之中,会引导学生在音乐与舞蹈深度交织的世界中提升音乐艺术修养,继而让学生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
钢琴伴奏音乐凭借着饱满的和声、多变的旋律、独特的音色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在开展舞蹈教学时进行钢琴伴奏,可依托其鲜明的情感色调引领学生快速进入由音乐构建的特定意境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内心情感变得更加充盈丰富,使其快速调整出与舞蹈主题相适应的情感状态,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舞蹈内涵基础上,将音乐情感以灵动的肢体语言进行充分表达,实现肢体语言与舞蹈、音乐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完美的舞蹈境界。
在钢琴伴奏音乐中,节奏、和声以及旋律是三大经典构成要素,若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能够合理应用这三大要素,势必能够促进学生强化对舞蹈主题、舞蹈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引导学生以灵活的肢体语言、恰当的面部表情演绎舞蹈、表达音乐情感,让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中心绪飞扬,在灵动的肢体语言中感受艺术魅力,继而在听觉、视觉双重刺激下产生独特体验,实现与艺术的共鸣。整体来讲,在舞蹈教学中融入钢琴伴奏音乐,能够更充分调动学生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尽情演绎和表达音乐蕴含的情感,让音乐与舞蹈之间深度融合,增强舞蹈的表达艺术性,使其自身魅力得到充分彰显。
钢琴伴奏是一门艺术,舞蹈表演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间的渗透、融合往往能够使学生在训练及表演中迸发出灵感,增强其创造意识,从而使其创造力不断提升。舞蹈钢琴伴奏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促使其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对提升其音乐素养水平大有裨益,也为学生进行舞蹈创造夯实了重要基础。
无论是舞蹈艺术,还是钢琴伴奏艺术,两者都需要演绎者投入情感。所以,在高中舞蹈教学中,应注重舞蹈与钢琴艺术交融的情感表达,即要深刻认识到舞蹈与钢琴伴奏音乐之间应保持统一的情感倾向,引导学生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将音乐节奏与肢体韵律感紧密融合在一起,全面准确把握乐曲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面部表情、调整肢体语言等方式强化对乐曲情感的演绎及表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舞蹈表现张力,增强舞蹈艺术魅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务必要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融合关系,通过变换节奏、调整节拍等一系列方式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韵律感,使学生在舞蹈训练及表演中时刻契合钢琴伴奏音乐,使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真正编织在一起,在使两者情感进行深层次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从而赋予舞蹈更多内容与情感,令舞蹈变得“有血有肉”,真正传递出舞蹈及音乐的内涵、情感以及意境。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反对以“教”为中心,要坚持教、学、做三者之间深度融合,打破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所以,在高中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教学技能,要深入领悟“教学做合一”真谛,以此为导向,根据舞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表现情况灵活选用钢琴伴奏曲目,以免学生在反复的舞蹈训练中感到倦怠。
第一,如果学生对一成不变的钢琴伴奏曲目感到厌烦,教师可根据学生当前心理状态,在伴奏中融入“轻快”“俏皮”的音符,通过明亮的旋律扫除学生心中阴霾,促使其以更饱满状态融入舞蹈训练之中。
第二,教师可对曲目进行适当移调处理,即在不改变旋律、标记等音乐元素的前提下,将其中某个旋律调移到其他调上,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对复杂曲谱的记忆效率,还能够更深入感悟伴奏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以此结合舞蹈教学合理调整伴奏音乐,促进舞蹈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第三,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在充分考虑舞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喜好,选取其喜欢的、流行的伴奏曲目。同时,对曲目进行转调处理,即用新的调性取代曲目的原调性,使伴奏乐曲更具表现力,更好地为舞蹈教学服务。
陶行知先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高中舞蹈教学中,教师也要秉承“因材施教”基本理念,善于结合舞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择优选取钢琴伴奏音乐,力求舞蹈动作与伴奏曲目的节奏相适应。
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强弱不同的节奏按照一定次序进行编排组合就形成了节拍,比如2/4 拍、3/4拍等,需要学生具有良好节奏感,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出节拍形式。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难易度会因年级不同而呈现出一定差别,通常来讲,高年级学生舞蹈动作要更复杂,难度更大,对钢琴伴奏音乐的选取及处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低年级舞蹈生而言,其学习的舞蹈动作偏基本类,肢体动作难度偏低,变换幅度也不是很大,所以,通常选取节奏鲜明、旋律悠扬的钢琴伴奏音乐,如四分音符;而对于中高年级舞蹈生来讲,随着舞蹈动作掌握的日渐扎实,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可选取含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钢琴伴奏音乐,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力和反应力,引导他们随着节奏的变换调整舞蹈动作,提高舞蹈创造能力以及演绎能力。
在高中舞蹈教学中,教师对钢琴伴奏音乐的理解能力及再创作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根据舞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匹配合适的伴奏音乐,继而对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影响。而教师的专业水准、生活阅历、理论基础等均与音乐的理解及再创作能力息息相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业务训练,准确记忆钢琴琴谱,在吃透曲谱样式、理解内在情感的基础上,提升音乐理解能力和再创作能力,能够根据舞蹈动作内容选配合适的钢琴伴奏。
例如,在练习大开大合的跳跃动作时,钢琴伴奏曲谱因采用了分解的八分音符,而导致力度不足,难以为跳跃动作的施展提供支撑,此时,可根据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合理调整分解的八分音符伴奏肢体,将其演变为半分解的和弦,从而使得乐曲的节奏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促进学生在鲜明且强烈的节奏下舒展肢体,高质量地完成跳跃工作。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创新精神,不拘泥于陈规,不完全按照原曲谱的节拍进行演奏,要善于结合实际学情自主调节节奏,以音乐节奏为依托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舞蹈动作节奏,实现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促进舞蹈表演更具张力。
科学技术日臻成熟、知识更迭速度加快,决定了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否则会被时代淘汰,被社会抛弃。高中舞蹈教师亦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探索新知、探寻新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促进舞蹈生的技能水准、艺术素养全面提升。
第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体系。陶行知曾指出,“新的学习理论保持知识的前沿”。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教师唯有加强学习,不断接触新的艺术理论、舞蹈教学理念,才能够获取到新知识,使个人知识结构体系得到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在吸收、消化知识的过程中,将先进理念、成熟思想、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人信念,以先进成熟理论武装自我,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教学工作,积极肩负起促进舞蹈生健康成长、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伟大使命。
第二,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打破常规。在与舞蹈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秉承“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要关注并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舞蹈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以此实现因材施教。同时,要勇敢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方法,也不完全抛弃经典教育形式,善于结合学生认知能力、身心发展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以引导学生提高舞蹈知识、技能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高中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中,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紧随时代发展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善于在舞蹈教学中融入适配的钢琴伴奏音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舞蹈与音乐之间的“鱼水关系”,认识到舞蹈与音乐之间深度融合、缺一不可,助力其开拓思路,提升舞蹈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