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添,谭华艳*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约有406.4 万例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241.4 万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约有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2]。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放射物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放射治疗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大幅增长。放射治疗是由医生、物理师和治疗师共同来完成的,这三者均需要一定的放射治疗技术基础。我国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起步较晚,欧美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等医学院校对肿瘤放射治疗师的专业培训历史已达数十年,而我国国内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培养才刚刚起步[3]。除了放疗医生,大多数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的交叉学科,放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特别是从事放射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培训。为了适应放射治疗师的工作,必须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实习来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对放射治疗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本科实习带教方式已无法满足国内医院对放射治疗师快速上岗的需求。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本科室承担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笔者作为一名资深放射治疗师,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带教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受“教学工厂”理念的启发,总结了一套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国内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本科教育刚刚起步,仅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展其专业本科教育,大多数本科实习生都没有放射治疗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许多刚进入科室实习的学生,在见到医院大型的放疗设备,或是机房门口贴的“当心电离辐射”标语时,会出现恐惧心理,给后面的实习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其次,国内大多数肿瘤放射治疗科室患者较多,工作人员较忙,特别是一些专科肿瘤医院,每天机器治疗病人甚至都到凌晨。放射治疗师的高强度工作导致他们在上班时很少能抽出多余的时间去带教本科实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使得本科生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会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而无法理解肿瘤放射治疗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选择、设备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习带教老师的教学难度。
最后,由于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使用的都是价格昂贵且结构复杂的仪器设备,如定位用的CT模拟机、治疗用的直线加速器等,在学习这些设备时,不仅仅只是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4]。然而,国内大多数放疗机房的治疗任务非常繁重,几乎不太可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单独学习和研究,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存在感,再者,放疗设备操作流程复杂,短时间内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对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实习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各理工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精髓是推行厂学结合[5]。其主要方式是学校借助与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以基地用人标准为出发点,组织实施顶岗实习,使学生全方位学习相关岗位的工作需求。“教学工厂”的优势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它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研发项目、体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受“教学工厂”理念的启发,依托学校教学单位的医院环境,将顶岗式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本科实习教学中。结合临床治疗,将实习教学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医院临床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学习临床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比如肿瘤医学、生物医学、放射物理学、医学影像学、辐射防护学等,在带教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无法区分开来讲解理论知识。另外,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涉及计划物理师、质控物理师、治疗师、维修工程师等多个岗位,各岗位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因此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实习教学需要考虑到以上各个岗位的实践工作。笔者根据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涉及的主要岗位进行区分,在实习生轮转各个技术岗位前进行统一的集体理论教学。从各个岗位抽出一名或多名高年资技术人员通过PPT 讲解的形式集体培训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大致分为五个课程的理论基础学习:①CT定位组:CT模拟定位技术原理及应用,主要包括CT原理、定位方式和定位工具等。②物理计划组:放射物理学基础及放疗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剂量学、辐射防护学等基础知识。③物理质控组:放疗设备及流程质控,主要包括对科室设备、人员、流程质控的各项要求和规范。④设备维修组:各放疗设备的原理及维护,主要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图像引导放疗系统等设备的构造及原理。⑤治疗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流程以及医用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疗系统等放疗设备的应用。以上五个部分的理论学习,由各岗位的老师根据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和治疗技术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由于理论知识涉及内容较广,老师备课时应紧扣临床实际工作,抽取目前临床常用到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而其他细节则由学生从相关课本自学获得。理论学习完成后,安排实习生轮转到各个岗位进行临床实践。
顶岗式实习是实现“教学工厂”模式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6]。目前,顶岗实习已成为医院带教实习生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医学院校依托其附属医院,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提供了临床实践场所。一方面,顶岗实习是帮助本科实习生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及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习生由学生时代走向医院临床工作,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顶岗实习也可以部分缓解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也为医院提前培养了一批快速上岗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对于肿瘤放射治疗师这一岗位,所操作的放疗设备价格昂贵、结构复杂,操作流程烦琐,为了能使实习生在短时间内达到顶岗要求,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实习治疗师培训制度和流程。笔者将带教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摩学习。这一阶段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教学的最初阶段,由当班的两位治疗师带领实习生学习和了解各种放疗设备和治疗流程,此时不需要实习生进行实践操作,而是由治疗师一边工作一边讲解。比如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摆位时,向实习生介绍激光灯的作用;在旋转加速器机架和准直器时,向实习生介绍射线出束位置及射线入射角度;在对患者进行位置验证时,向实习生介绍影像治疗系统的具体组成部分等。通过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让刚接触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实习生对放射治疗设备和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将之前的理论学习对应到临床治疗中的各个具体环节。
第二阶段:指导操作。这一阶段要求治疗师手把手地带教实习生进行实践操作,此时需要在两名当班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实习生操作放疗设备。比如摆位时,需要实习生自己操作治疗床按键来移动治疗床;比如位置验证前,需要实习生自己操作手控盒按钮,将影像板伸到固定位置;比如治疗时,需要实习生自己操作控制盒进行机架旋转和出束。由于放射治疗设备操作复杂,流程烦琐,这一阶段至少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实际操作。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严格监督实习生的所有操作,绝不允许实习生在未得到老师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操作任何放疗设备。
第三阶段:搭班顶岗。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实践学习,这一阶段允许实习生在个别方面独立完成放疗设备的操作。在科室接纳患者较多,在职工作人员排班紧张的情况下,允许此阶段的实习生进行顶岗实习,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跟一名持有上岗证的在职肿瘤放射治疗师搭班工作。这一阶段其实就是进入了真正的顶岗实习阶段,无论从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内容上,实习生基本能够代替一名在职的肿瘤放射治疗师。
高校大多数本科生都是在大四学期进行实习,其中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实习和毕业要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一般采用排班带教模式的顶岗实习,其优点是能够让实习生快速熟悉医院科室环境和短时间内适应科室临床工作。但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时,排班带教模式中教师无法给到实习生详细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的思维方向和临床研究不固定而出现困惑。在实习生的毕业设计这一块,需要一对一的带教老师指导,更有助于提高本科实习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能力,笔者在一对一指导实习生毕业设计时也总结了几点经验。①带教老师:选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娴熟的肿瘤放射治疗师作为带教老师,通常情况下选择具有5年工作经历以上,具有主管技师及以上职称者。②一对一指导:带教老师与本科实习生一一匹配后进行工作班次安排,师生排班相同,实习生与带教老师同时上下班。③带教方法:首先,由带教老师给定实习生毕业设计方向,如CT 模拟定位方向、图像引导方向、摆位治疗方向或是设备质控方向等。其次,实习生在排班实习过程中总结临床问题,为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如肝癌不同定位方式的摆位误差统计、光学体表图像引导在乳腺癌摆位中的应用等。然后,指导老师协助实习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实习生以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到总结经验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最后,指导老师负责审核本科实习生的毕业论文,并在内容上提出修改意见。
本文受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启发,将“教学工厂”模式引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依托其附属医院,为医学院校本科实习生提供临床实践场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室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带教实习生,不仅能够提高实习生在肿瘤放射治疗技术领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学生时代快速走向临床工作,实现角色转变,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压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另外,选择有经验的肿瘤放射治疗师,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指导医学院校本科实习生的毕业设计,进一步推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