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菊
(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甘肃武山 741399)
语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主要是指语义完整的书面语或口头语。语篇结构主要是指语篇构成所形成的结构,如词汇结构、语法结构以及语境配置等,一般而言,语法与词汇是语篇结构分析呈现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而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英语阅读课程与书面表达课程,主要是指以文体体裁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为目标,所展开的基于挖掘语篇结构的教学活动。但是,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由于英语课程压力的限制,部分教师选择性忽视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英语课程价值,进而导致课程并未落于实际。对此,本文将从作用、问题以及课程实践出发,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阅读课程进行探析,旨在通过提升对语篇结构分析价值的认知,引导高中英语教师强化重视课程安排,并立足于课程问题,对课程实践方法进行探析,以推动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书面表达课程价值的充分发挥,推动高中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早于五十年代初语篇分析就已出现,历经多年发展与沉淀,但是由于使用方法与目标的差异,使得针对语篇分析的观点理念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整体而言,从宏观的角度上看,语篇分析主要是指从文本排列布局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主次与写作切入点进行挖掘,推动学生写作框架形成的过程。从微观的角度上看,语篇分析主要是指从语法、逻辑联系语以及词汇衔接的角度出发,挖掘文本句子结构与语义联系的过程。在高中阶段,从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语篇结构分析对书面表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在高中阶段,语篇类型难以明确、交际目标与写作内容连贯度偏低的情况时而出现,其集中反映着学生语篇结构分析能力偏弱的问题。通过将语篇结构分析融于教学课程中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明晰说明文、叙事文、描写文以及讨论文等各类文体的特点,深入认知各类语篇的“展开”“发展”以及“收尾”,提升学生排列布局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文章立体感与连贯性的提升。
通过将语篇结构分析引入教学课程中的方式,予以了学生借助语篇分析认知写作流程的机会,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写作连贯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借写作表达中心思想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语篇结构中的替代内容与省略内容挖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流畅性的关键点,以达到提升学生连贯意识的目标。此外,在此过程中,互动交流是意识向实践转化的关键,由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还应当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借“口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了解学生“连贯意识”的成长状态,并“一对一”交流指导,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活跃度与学生连贯意识的目标,为学生写作表达连贯性的提升奠定基础[1]。
在文化差异、地域差异以及社会差异的影响下,中西方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具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年月日表达、任务姓名表示等多方面。在书面表达过程中,中西方的开头、整体框架以及结尾等皆具有明显差异,使得部分学生书面表达存在明显的“中式”特点,影响文本中心思想的表达。通过将语篇结构分析融于课程教学中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英文写作框架构造的了解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填充,能够降低学生落实英文思维写作的难度。
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与运用能力的直观体现,写作课程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构成,是推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路径之一。“语篇”作为语义单位,包含个体语句含义与隐含意义等内容,是以“文本”为载体的显性与隐性意义总和,“语篇结构”分析能力对学生“文本”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阅读、语篇结构分析以及书面表达三个的内在关联。虽然为教学实施提供了保障,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以语篇结构分析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予以了学生适当的自由思考空间,用以提升学生对文章整体的初步了解度,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的宏观把控度偏低,使得教学活动的起始点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预习引导缺失,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阅读课程,要求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大意有所认知,而预习则是提升学生文章脉络了解度的关键,但是部分英语教师并未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进行约束,使得预习任务流于形式;二是预习范围界定失误,从语篇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预习的范围应当包含文章题材、文章特征、文章基础脉络以及文章背景等方面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所指导的预习范围出现偏差,过度强调“词汇”的预习价值,反而忽视了文章特征、题材以及脉络预习的价值,进而导致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宏观把控科学性偏低,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产生影响[2]。
微观把控主要是指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课程活动安排,是学生把握语篇结构、书面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关键。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微观把控不足的情况,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分析内容把控不明,语篇结构分析的内容主要包含语义分析、结构分析、语法分析等方面,但是在教学实践时,教师将分析重点局限于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之上,并未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脉络结构进行分析,使得语篇结构分析质量偏弱,难以达到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连贯性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二是活动形式单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偏向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即直观告知学生文章语义、结构特点以及语法内容,并未予以学生分析思考的机会,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为“背诵”,该教学方式刻板性与生硬性极高,难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知识内化效果不足。
阅读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实践为支撑,借助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深度把控度,推动学生语篇信息判断力与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文章再现与重组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实践活动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一是实践活动单一,从写作实践的角度出发,教师偏向于采用文章写作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并未以语篇结构分析为出发点,组织针对性的写作活动,进而导致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教学活动价值偏低;二是活动空间不足,部分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干预性过高,使学生的实践练习活动面临框架约束,难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效果,对学生阅读思维与写作思维的拓宽产生不良影响[3]。
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课程活动,宏观把控主要表现在预习内容与预习方式上,针对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注意:一是课文重点把控,一般而言,基于语篇结构分析课程活动的基点是教材课文,对此,在组织课程活动前,教师应当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重点从文章特征、题材以及主题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文章的整体脉络进行把控,并以此为基础,深度挖掘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课程重点内容,如重点词句等,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二是预习活动把控,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所增强,预习核心问题在于预习方向与内容偏差,对此,在落实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课程前,教师应当布置相应预习任务,用以引导学生的预习方向,促进预习有效性的提升[4]。
例如,在讲授Life Choices 时,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当对课程文章进行挖掘,在Life Choices 中,主要包含“I’m a...digital native”和“I’m a...go-getter”两篇文章,两篇文章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皆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自己日常生活内容,属于记叙文,课程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对“do”“it’s so...to...”“that”等词句在文章中的运用把控度;其次,教师应当布置预习任务,针对Life Choices 课时,笔者布置了“digital native”和“go-getter”的生活活动挖掘任务,即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中的核心短句进行挖掘,如:“digital native”中包含“chat with friends online”与“play computer games”等,“go-getter”中包含“study with a clear goal”与“be attentive in what they do”等,通过挖掘核心短句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故事点的连接词进行挖掘,如“for example”“meanwhile”等,借助预习任务,提升学生对“I’m a...digital native”和“I’m a...go-getter”两篇文章框架脉络、主题、题材的把握度,帮助学生形成基础写作框架与阅读思维。
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课程活动,微观把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上,针对于此,教师应当注意:一是教学内容把握,教师应当明晰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课程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对文章结构、语法以及语义的了解度,侧重于对文章的局部重难点内容进行挖掘;二是教学方式把握,结构、语法以及语义分析教学具有较高的枯燥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重视生动化教学方法的采用。首先,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辅助学生了解结构、语法以及语义等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拆分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即将文章拆分为词汇、语句等多项内容,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对文章的词义、句意进行猜测,用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5]。
例如,在讲授The Admirable 时,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在The Admirable 课程中,重点文章为A MEDICAL PIONEER,该文章属于新闻稿;其次,教师应当以语篇结构分析为出发点,对A MEDICAL PIONEER 进行拆分,主要包含notes:malaria、vaccinc、vomit 等,Frame context:“basic information”“scientific work”以及“attitudes”;最后,教师应当以课前导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总结课程框架展开教学活动,针对The Admirable,笔者先向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A MEDICAL PIONEER,营造良好阅读探究分析氛围,并以教材教学流程为原点,展开“notes”“Frame context”的引导挖掘教学,进而达到提升框架掌握程度的目标。
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构成,能够直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成长。以Human Biology 为例,实践流程如下:首先,笔者以“to clone or not to clone”文章为原点,布置了“核心词汇”挖掘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以“cloning”为原点,找寻“definition”“first-cloned primates”“writer’s attitude”,用以帮助学生再次梳理理解“To Clone or Not To Clone”;其次,笔者布置了以“who?”“what happened?”“Your thoughts”为核心,结合“to clone or not to clone”完成写作任务,核心重点是突出“Your thoughts”,整体而言,借任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和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书面表达课程,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对此,在落实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活动、微观把控、宏观把控的优化,以推动语篇结构分析课程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