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中考成绩提高的有效策略

2023-04-05 01:39王芝多
学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中考运动

王芝多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九年一贯制学校,甘肃古浪 733100)

在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在人才筛选上不仅注重知识文化的储备,还极为注重是否具有健康的体魄。这就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学科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培养,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号召,初中体育应当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中考成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且能在加强体能训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健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提高初中生体育中考成绩的重要价值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发展综合素养,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同步提升。为此,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也应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且要以体育中考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基本动力,发挥体育考试的教育价值,引导教师在完成体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特长,能够掌握1~2 项对自身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运动,更好地实现健康体魄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对于学生发展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持续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形成,同时还能有效推进学生在德、智、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体育考试在中考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系统性考试综合测评初中生的身体综合情况,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升学录取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体育中考也是以考试为契机而开展的体育运动活动,以“测试、筛选”的要求鼓励广大中学生能够积极加入体育锻炼中,能够在系统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不断促进身心素质的同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中考对于学生升学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价值,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体育教学观。既要加强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教学,更要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体育课全面改革

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一直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维度。该课程不仅涉及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述,同时还将整合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完善的课程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持续提高身体综合素质。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身心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并在多样化运动中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为此,初中体育课程需要以新课改要求为基本准则,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综合情况,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教学改革。而以提高中考成绩为核心目标的教改活动,能够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和明确目标,引导教师主动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课程吸引力,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积极锻炼,紧抓“中考成绩”的目标不松懈,不断促进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生体育中考成绩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学生体能特点,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

要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第一步就需要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体育训练计划,且需要符合不同学生的身体实际情况,才能引导学生在现有身体条件下通过有效的体育运动活动不断增强身体体质,提升运动技能,在一个又一个运动的“小进步”中获得身心素质的“大成长”。为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能够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的体能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充分尊重学生在兴趣爱好、体能素质、运动潜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既能通过努力完成,又能获得一定的成长,在“跳一跳、摘到桃”的鼓励式训练中,提高体育训练的综合成效。为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思考,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

第一,要指引学生充分运用各类时间开展体育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体育训练方式需要结合“集中式”和“分散化”同步开展。在集体训练中,以体育课程为主,主要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项目开展训练,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基本体能。同时,教师需充分应用大课间、课余时间、拓展课等时间开展体育专项训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重点内容,在教师的个性辅导下开展精准训练,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第二,教师应遵循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需要将学生按照运动技能的综合水平分成不同层次。例如,综合条件较好的学生划入A 组,该组学生的身体综合条件好,身体协调性好,能够在大部分运动项目中取得不错的成绩,需要为其制定更具挑战性和强度相对较大的训练项目。还有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相对较弱、运动能力相对较差,该群体可以划入B组,他们的身体综合机能相对较差,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大部分项目表现不佳,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运动计划的强度、频次上需要适当调整,降低训练的难度,避免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极强的挫败感,打击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可将A、B 两组学生建立成小组帮扶的关系,以团队协作方式带动每一个学生在项目中获得提升,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协作与竞争的乐趣,形成科学的运动观。

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有规律的体育训练活动。每一项体育锻炼活动都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基本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要领和方法。同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到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运动中促进身体综合机能的有效提高。因此,练习过程需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综合条件以及体育基础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同时锻炼活动要形成常态,不可随意更改、间断,通过科学有规律的锻炼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要点,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

中考体育的考试项目大部分属于常规性运动训练项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能够掌握其要领,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在中考备战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加强对运动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不同运动的关键要点,及时纠正运动中的不规范动作,以此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蹬伸角度较大,但蹬地的力度不够,就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针对于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跳远动作的规范性指导,通过示范、纠正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掌控蹬伸角度,如何有效把控蹬伸力度,进而达到最佳的跳远成绩。

再比如中考“实心球”的测试项目,对于学生的力量爆发、速度技术两方面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力量的基础上以身体动作和速度为核心进行投掷。在“实心球”投掷中,学生的“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会直接影响实心球项目的最终成绩,而“出手初速度”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要提高实心球的考试成绩,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出手初速度”的指导。而“出手初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投掷球的距离、时间两大因素,也就是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和投掷技术,学生用力的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出手初速度”也会越大,投掷成绩也会更好。因此,实心球训练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加强体能锻炼,同时要有效把控实心球投掷的角度和出手初速度,以此来提高中考成绩。

(三)带领学生科学训练,激发主动训练积极性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着力落实运动兴趣的激发,不断优化训练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过程的趣味性和愉悦感,能够在“小进步”中获得“大提高”,在课程与运动的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运动意识。通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运动能力都可通过后天的教育活动培养形成,其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匹配性。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轻松课堂,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过程的乐趣,能够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运动氛围中主动运动、享受运动,让学生在完成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不断促进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同时,还将引导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运动,喜欢体育课,以此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运动过程中主动配合,切实提高体育课程的教育成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

例如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结合游戏开展生动教学,在满足初中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又能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跃氛围,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促进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能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持续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比如通过竞赛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理,在紧张、刺激的多样化比赛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训练有效性,以此强化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再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凸显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中实现互帮互助,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综合能力,为提高体育考试成绩提供保障。

(四)重视学生心理辅导,有效调节情绪化状态

部分学生体育成绩不佳源于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或是对教学方法不适应。针对日常训练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教师应当加强心理辅导,能够重视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征,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帮助学生有效调节上课前的不良情绪。为此,教师可与学生构建多元化沟通机制,有效应用社交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沟通的方式打通交流渠道,让学生拥有更多途径反馈自己的训练情况以及心理困扰。而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指导,尤其是在训练后需要加强心理辅导,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擅长以及在训练中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通过集体辅导和个别交流加强心理疏导,有效改善体育训练中所产生的焦虑情绪。

自信心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自信心的学生在考场上能够更自如地发挥,以最佳状态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部分学生会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考前焦虑等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成绩。鉴于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模拟性测试活动,按照考试的标准进行测试,营造考试的氛围,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身的综合情况和体育水平,能够找到薄弱项目加以强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按照中考的要求参加活动,加强对应试技巧的实践,有效适应考试环境,学会调整状态,能够以日常训练的平常心迎接严肃的考试,发挥出更好的成绩。

(五)关注学生考前状态,劳逸结合中恢复机能

体育训练讲求张弛有度,切忌采用疲劳作战的方法,尤其是在考前需要做好身体放松。同时,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在考前更要做好放松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身体状态达到最佳。因此,临考前的体育课程应当停止专项训练,而采用轻松愉悦的活动为主。例如音乐小游戏,在无体育训练的氛围下放松学生的身心,有效释放身体机能,使身体状态在各个方面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同时,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中考形成正确的认知,不是简单地将这场考试作为一种压力和负担,而是还能认识到这场测试对于自己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促进自己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积极价值,能够以乐观而自信的平常心应对中考。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考前开展科学运动,在训练中防止出现运动伤害。比如在课间或长时间写作业后开展适度的原地运动,例如通过原地跳跃增强腿部力量,或是在上学、放学路上快走、慢跑等,通过各种小运动调节自己的临考状态。

综上所述,中考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也将为学生赢得更多升学选择权,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能够积极结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体育训练计划,及时纠正训练中不规范的动作,激发起学生主动训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在积极做好情绪调节和心理辅导的情况下,通过劳逸结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体能、恢复身体机能。总之,应当让学生在“小进步”中获得“大成长”,进而树立起体育考试的自信心,持续提高学生在中考体育中的整体成绩,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中考运动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正经运动范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