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霞 许 丹
(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菏泽,274300)
在中老年群体中,帕金森病是一类相对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发病后生理与心理上均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与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与远期疗效不明确等问题[1]。为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负担,保障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出院,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对患者施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有关研究显示,规律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情绪,同时也有利于预防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2]。抗阻运动是一种通过克服外界阻力来达到锻炼肌肉力量与耐力的训练方案,将其应用到临床康复工作当中,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肌力,降低跌倒损伤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在帕金森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表现[3]。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帕金森症患者展开康复训练,并观察联合训练方案对患者下肢肌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所造成的影响,现将研究成果汇总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4例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4.12±2.86)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2±0.73)年;赫-雅(Hoehn-Yahr)分级: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15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4例,中学及中专19例,高中以上11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3.96±2.91)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6±0.82)年;Hoehn-Yahr分级:Ⅰ级患者13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4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3例,中学及中专20例,高中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单县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05年)》[4]中帕金森病诊断标准;②Hoehn-Yahr分级为Ⅰ~Ⅲ级;③具备在辅助工具下独立践行抗阻训练能力。
排除标准:①患者在进行阻抗训的同时接受其他康复训练;②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问题;③患者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导致运动功能受限。
对照组患者接受规律康复训练。医护人员遵照医嘱对患者展开全面的治疗护理服务,待患者病情稳定且机体具备活动条件后,对患者展开科学、规律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每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训练,训练目的以放松全身肌肉为主,同时缓解患者的肢体挛缩与关节僵直症状,训练时长控制在0.5~1.0 h/次,训练强度根据患者机体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以患者不会感到疲劳为宜。患者接受康复训练5次/周,最多接受康复训练2次/d,共连续接受康复训练6周。
研究组患者在规律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施加抗阻运动训练。医护人员依照康复科医生与神经内科医生所给出的意见为患者制订抗阻训练方案。训练开始前需由康复医生对患者的弹力带负荷级别进行评估,从而为确定患者训练强度提供依据。抗阻运动训练内容以对患者四肢与躯干功能的练习为主,其具体内容如下:①扩胸运动。患者双脚与肩保持同宽站立,双手握住弹力带两端并靠在一起,在吸气的同时将双臂前举并向后拉伸至侧平举状态,停顿3~5 s后呼气并还原至起始状态。②臂弯曲。患者双脚与肩保持同宽,双手抓住弹力带两端并保持自然下垂,以右脚踩住弹力带中部,吸气时屈肘,呼气时还原归位。③抬腿。患者上身保持直立姿势,右脚上抬至大腿高度并于地面保持平行,维持30 s后换脚。④髋外展。患者上身保持挺直,双手自然下垂坐在凳子上,将弹力带套在双脚上,双腿用力向外打开,维持1~2 s后慢慢自然回复收紧。⑤深蹲。患者双脚与肩保持同宽,在吸气时慢慢屈膝下蹲,维持1~2 s后,在呼气的同时腿部用力蹲起,期间患者双脚不可发生移动,且下蹲速度要慢于蹲起速度。患者接受规律康复训练5次/周,最多接受规律康复训练2次/d,共连续接受康复训练6周。训练期间每周对患者的负荷强度进行重新评估,并依照评估结果,对训练方案作出相应调整。
①以下肢等速肌力测试对患者的下肢肌力进行测试,测试肌群包含双下肢髋关节伸肌群、膝关节伸肌群与小腿踝关节背屈肌群。测试时患者以舒适垂直坐位坐于测试椅上,座位角度调整为90 °,以肩带、腰带与大腿带对患者进行固定,并将动力臂末端的阻力垫固定于患者足背处,明确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测试前需对患者下肢实施重量检测,通过BiodexAdvantage软件计算并校正重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②以姿势稳定极限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LOS)对患者的机体平衡性能进行评价[5]。LOS测试采用BioDex平衡测试系统,患者重复接受测试3次,取3次测试评分均值,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平衡功能越好。
③以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OL-C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展开评价,量表涵盖了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4个方面,单方面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④通过Barthel量表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量表总计100分,≤20分为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极重度功能障碍;21~40分为多数日常生活活动需他人协助的重度功能障碍;41~68分为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生活活动的中度功能障碍;69~90分为轻度日常生活功能障碍;91~100分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训练后,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屈伸肌群、膝关节伸肌群与小腿踝关节背曲肌群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 (±s,Nm)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 (±s,Nm)
组别 例数 髋关节伸肌群 膝关节伸肌群 小腿踝关节背屈肌群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研究组 44 192.45±42.32 242.65±44.58 175.36±35.23 218.04±37.88 101.44±21.79 120.93±22.08对照组 44 191.33±42.78 202.13±41.92 180.05±34.62 190.17±35.01 101.81±20.63 108.72±20.67 t 0.123 4.392 0.630 3.584 0.082 2.678 P 0.902 <0.001 0.530 0.001 0.935 0.009
训练前,两组患者L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L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LO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LO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LOS评分训练前 训练后研究组 44 33.22±5.41 39.26±2.32对照组 44 33.26±5.38 35.41±3.17 t 0.035 6.501 P 0.972 <0.001
训练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患者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研究组 44 46.09±3.84 60.06±4.26 35.82±2.84 50.29±4.03 43.95±2.26 61.73±4.81 41.23±2.49 57.19±3.37对照组 44 45.88±3.96 52.03±3.64 35.66±3.01 44.73±3.56 43.62±2.42 50.92±4.36 40.98±2.63 48.45±3.11 t 0.253 9.506 0.256 6.859 0.661 11.045 0.458 12.642 P 0.801 <0.001 0.798 <0.001 0.510 <0.001 0.648 <0.001
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研究组 44 66.43±7.82 82.54±7.22对照组 44 65.96±8.03 72.37±8.15 t 0.278 6.196 P 0.782 <0.001
帕金森病患者在临床上存在肌强直、步态异常、静止性震颤等特点,使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异常。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是当前帕金森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了对患者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恢复的关注[6-7]。相关研究将规律康复训练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当中,并在改善机体功能、强化肌肉力量与协调平衡功能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效[8]。抗阻运动训练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肌力训练模式,通过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开展抗阻运动训练,有利于加强患者肌力[9-10]。将抗阻运动训练与规律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当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肌力的改善效果。
本研究中,研究组帕金森病患者经抗阻运动联合规律康复训练后,患者髋关节屈伸肌群、膝关节伸肌群与小腿踝关节背曲肌群的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可说明抗阻运动训练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下肢肌力上具有切实、可靠的应用效果。由于人体的平衡维持需要由躯干与四肢关节协调参与,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问题,可通过加强对核心肌群的训练对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系统施加刺激[11-12]。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训练后的L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抗阻运动联合规律康复训练对强化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其原因在于,抗阻运动中扩胸运动是对腰背部肌肉群所展开的针对性训练,臂弯曲、抬腿、髋外展与深蹲则是针对四肢所展开的力量训练,其能有效加强患者核心肌群的稳定性与力量,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障碍问题。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因延髓、中脑前庭联络系统异常,而发生中心分布异常与眼前分布异常问题[13]。而抗阻训练通过上下肢体动作循环能够对前庭、视觉感受器与本体感受器产生有效刺激,有利于强化患者前庭系统的稳定性并提高肌肉感觉的敏感性,有效改善患者的姿态掌控能力与平衡能力[14]。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以抗阻运动联合规律康复训练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干预后,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上的生活质量评价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也取得了明显改善[1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训练后的QOL-C30量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抗阻运动联合规律康复训练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具有良好的效果。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理论提出,在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发初期,通过不断给予患者被动刺激,激发患者体内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使患者脑细胞内不断输入刺激性信息,有利于促进患者大脑内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组[16]。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训练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说明,帕金森病患者通过抗阻运动联合规律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抗阻运动联合规律康复训练对加强帕金森病患者的下肢肌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机体平衡功能障碍问题,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