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洁 笪亚红
(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淮安,2234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缺乏引起的呼吸困难,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的发病率比较高[1-2]。新生儿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进展比较快,再加上语言系统尚未形成,新生儿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身体不适,以上情况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障碍[3-5]。NRDS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顺应性降低、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6]。机械通气为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经 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等,能改善患儿通气状态,降低患儿的病死率[7]。但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多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无皮肤接触与亲情支持,为此在治疗的同时需强化相关护理措施[8]。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是基于现代化的一种护理技术,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护理,能有效促进患儿的病情稳定,促进患儿生长发育[9-10]。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8月—2022年5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8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简单分配原则把患儿分为程序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儿胎龄、日龄、性别、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了涟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胎龄(周) 日龄(d) 性别(男/女) 体温(℃) 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程序组 44 34.40±1.11 1.89±0.23 23/21 36.48±0.57 54.39±2.20 135.22±14.20对照组 44 34.87±1.39 1.81±0.18 22/22 36.52±0.35 54.98±1.98 135.98±15.02 t/χ2 1.753 1.817 0.045 0.397 1.322 0.244 P 0.083 0.073 0.831 0.693 0.190 0.808
纳入标准:经血气分析、肺成熟度、血生化等检查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9];日龄≤3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O2)<50 mm Hg;患儿家属无传染性疾病;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存在机械通气禁忌证的患儿;合并高危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合并肺出血、呼吸道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患儿;合并心、肾功能障碍患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
两组患儿均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设定呼吸机参数,如果发现异常马上进行上报处理。病房环境声音<60 dB,室温约26℃,相对湿度55%~65%。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基础干预。
程序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体位护理:患儿取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30°左右,调整好患儿翻身频率和拍背力度。在呼吸机管路上安装湿化器。帮助患儿清理气道内的分泌物,为患儿每4小时做一次口腔护理。(2)设定专职护理人员,穿着特制袋鼠式护理服,患儿赤裸全身60°俯卧于专职护理人员胸口,专职护理人员身体稍屈曲,手臂支撑新生儿背部、臀部。2次/d,1 h/次,结束后,仍需将患儿放置于温箱内,生活护理需要专职护理人员进行操作。(3)心理护理: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心理疏导,积极进行健康指导,使患儿家属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发现患儿家属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获得患儿家属的认可和理解。(4)功能锻炼:采用透明输液敷料在新生儿的面颊部、鼻中隔前部做好皮肤保护护理,减少皮肤组织破损,也可减少呼吸机相关配套设备对皮肤的接触性摩擦。采用扣背的方法,及时帮助患儿排痰,改善通气功能。
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4 d。
①记录与观察两组患儿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②在护理前后测定与记录两组患儿的Pa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③在护理前后测定与记录两组患儿的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④在护理后指导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获取信息、舒适、被接纳、支持、病情保证5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越高。
本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两组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护理前,程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比较 (±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体质量(g) 每日摄奶量(m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程序组 441 806.27±202.872 243.22±110.93*171.39±12.02190.87±13.22*对照组 441 817.91±299.682 122.09±138.02*171.98±13.09183.20±10.33*t 0.213 4.538 0.220 3.032 P 0.832 <0.001 0.826 0.003组别 例数
护理后,两组PaO2、SaO2均明显高于护理前,程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动脉血氧分压(mm Hg) 血氧饱和度(%)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程序组 44 48.26±3.20 65.20±3.48*76.38±6.22 95.28±6.14*对照组 44 48.98±3.11 58.28±4.42*76.87±7.10 88.01±7.16*t 1.072 8.160 0.344 5.113 P 0.287 <0.001 0.731 <0.001
程序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每天平均睡眠时间(h) 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程序组 44 19.33±1.47 12.20±1.11 5.20±0.25对照组 44 18.42±2.22 15.89±0.98 7.56±0.37 t 2.267 16.530 25.057 P 0.026 <0.001 <0.001
护理后,程序组家属对于获取信息、舒适、被接纳、支持、病情保证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获取信息 舒适 被接纳 支持 病情保证程序组 44 89.39±4.10 88.19±5.24 89.23±2.49 91.09±4.44 90.76±5.15对照组 44 81.09±5.55 79.18±6.20 80.18±3.33 81.09±5.18 80.86±6.66 t 7.979 7.362 14.437 9.723 7.800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新生儿多发性疾病,多见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肺内外原因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进而诱发肺泡水肿、弥漫性肺间质[1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与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密切关系,也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都存在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2]。nCPAP为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各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且新生儿的自主意识没有形成,无法反映自身感受,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对于护理的要求很高[13]。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PaO2、SaO2均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后程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应用能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患儿的肺功能。
本研究护理后两组患儿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后程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儿的肺功能改善后,食欲也得到了改善,从而增加了患儿的每日摄奶量,提高了患儿的体质量。从机制上分析,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能提高护理操作的针对性和细节性,护理内容更加全面,能促进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加患儿的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4]。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后,PS比较少,各项生理机能发育不健全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甚或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死亡[15]。机械通气治疗虽然能改善NRDS的预后,但是也是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后过高的气压可导致肺结构的过度扩张,引起机体出现急性炎症反应与肺容积损伤[16]。同时,在长期的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儿口腔分泌物会增多,容易发生鼻塞移位和漏气,导致患儿皮肤损伤。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会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因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基于此,在治疗的同时需强化相关护理措施,以有效稳定病情,持续改善患儿预后。本研究显示,程序组患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应用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患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从机制上分析,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能减少患儿感染风险,提升患儿舒适度,增加睡眠时间。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是以促进患儿康复为主要的护理目的,能全面提升专职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可通过皮肤接触,增加患儿安全感,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促进患儿康复[17]。
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越高,预后越差。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常需要呼吸支持,但机械通气会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且机械通气时间每延长10 d,神经系统不良结局风险增加1/5左右[18]。同时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患儿家属无法陪伴患儿,增加了家属心理负担,患者家属对护理和医疗程序不了解,会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更能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与机械通气参数进行密切的监测,使得机械通气参数更接近于患儿的生理参数,降低PS的应用次数,可促使新生儿的肺氧合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患儿病情的明显好转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19]。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程序组家属对于获取信息、舒适、被接纳、支持、病情保证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应用能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从机制上分析,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能提高治疗期间的环境舒适度及患儿的身心舒适感,减轻患儿家属心理负担,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0]。不过本研究调查人数相对很少,设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具有一定的限制,观察指标也比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程序体系的专职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应用能改善血气指标,增加患儿的每日摄奶量与体质量,也可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