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林
叶澜教授曾这样定义教育:“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个体生命。笔者认为教育应该本着朴实的情怀,以追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为归宿,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笔者经过不断探索,逐渐明确了自身的教育理想和追求,提出做“温·和”教育的办学思想。
一、“温·和”教育的历史渊源及价值旨归
壁立千仞,未必能抵挡海水千百年来的洗礼;和风温润,却能催发生命的奇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中,“温”位居首位。“温和”是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伊始的名字。提出“温·和”的办学思想,既是对学校悠久历史的尊重、对创办者教育情怀的铭记,又是对历史的传承、对学校文化的延伸。
“温”与“和”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具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五德”的人才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同。“和”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道德修养观念,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笔者提出办“温·和”教育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先贤的教育思想,培养有家国情怀、有高尚人格、有健康体魄、乐学善思、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温·和”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温而坚定,追求朴实无华的育人之路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朴实的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追求真理,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学做品德高尚的人。因此,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求真的品质、朴实的人格为德育首要目标,构建了“修炼朴实人格,铸就朴实品质”德育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德育网络,促进了学风和校风的优化,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引领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校制定了《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十大行为习惯》,把“好习惯、好人生”根植于学生内心,并通过相应的活动,努力做到人人熟知、人人践行。学校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习惯,通过环境的浸润、课程的构建、榜样的示范、教学的渗透等方式,培养正直、正气、正行的优秀学子。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又是师生相互促进、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构建了“生问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敏捷性。“温静博学、行健致远”的良好学风也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二)明理健体,遵循生命自然的育人之路
亲近自然,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收获成长。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自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规范科学的操作体系。例如,组织编写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了“五个一”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一切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真正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实效。
适应自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明理健体。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落实“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将体育课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开设篮球、足球等体育类社团选修课程,每年开展一次秋季運动会、体育节,将各种适合小学生的体育竞赛向常态化发展,充分发挥活动育人作用。
顺应自然,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绽放生命。学校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深挖学生潜能,扬长避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双减”政策落地后,我们从“减”出发,“轻”装而行,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减负增效的“双减”之路。学校组织专业教师、专业人员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享受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三)和乐共进,追求平和安静的育人之路
平和地对待学生。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年级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团辅课上,教师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学校特色,聚焦学生积极品质的探索,策划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寓教于乐,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平和地对待教师。“温暖有爱,和乐共进”是我们学校倡导的校风。校长不仅要关心教职工在学校里的工作状况,还要及时了解、关注教师的生活情况。只有真正做到尊重教师、服务教师、关爱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支持与信任,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感到校园里处处有阳光,生活中处处有温暖。
平和地对待教育。基础教育不可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育定力,既不能缺失对教育理想的捍卫、对教育良知的坚守、对教育责任的担当,又不能缺失一颗宁静的心、一颗朴素的教育心、一颗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创设真诚的教育环境,办好实实在在的教育。我们要涵养教育的“慢功夫”,放慢脚步,放长眼光,静待花开。
学有所得,人人出彩的“温·和”教育美好画卷正铺展开来。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温·和”教育文化品牌,创建比较系统的办学思想体系,进一步扩大“温·和”教育的影响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