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静 吴艳娟 魏丹红 周微笑
【摘 要】红色研学活动是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助推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传承与发展革命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取得经验成果的同时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区域整体发展的视角,统筹构建“有关部门引领,搭建平台;基地主导,主动作为;学校支持,配合落实”的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实践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研学 中小学 实施困境 广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3-3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同时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这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红色教育发展指引了方向。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探索红色教育新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红色研学的重要地位。作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与拓展,红色研学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通过体验式或研究性的活动追溯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深入研究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学界关于红色研学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视角,一是以某一红色基地或红色景点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该地红色研学现状与对策;二是以红色研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如从基地、课程、导师等视角探索红色研学的发展之路。而立足整体区域视角探讨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发展之路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从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现状出发,探讨广东省开展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红色研学活动作为“行走的课堂”,能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现场,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政治认同。同时,校外红色研学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这一过程有利于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感知的直接经验相融合,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
红色研学活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创新发展,既突出鲜明的红色文化主题,又强调教学实践的活动性,符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一方面,红色研学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扬红色传统、讲授红色故事,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红色研学突出活动性特征,将教育教学置于富含红色文化资源的研学基地之中,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在直接感知和充分互动的基础上完成知识传授、技能指导和价值观培育。
(三)有利于推进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红色研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实地接触历史名胜古迹,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实现知识积累,提高学习能力,又能親身体验革命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广阔的红色文化土壤中吸取丰富的红色养分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革命历史认同感,继承革命文化精神,并成为革命文化的弘扬者,助推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实施困境
广东省高度重视中小学研学旅行及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发展。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随后遴选了一批批“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更好发挥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研学活动的育人功能,研究团队实地走访了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0处红色研学基地及40所中小学校,发现当前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发展仍有进步空间,这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
(一)部分红色研学课程质量有待提升
一是部分红色研学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仅有16.67%的红色研学基地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了类型适配的课程,而其他受访基地表示只有一套用于所有学段的研学课程,这表明当前部分基地并未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课程。二是部分红色研学课程形式单一、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不足。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红色研学活动以参观游览为主,辅以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题讲座,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较为单调枯燥,较难实现良好的红色教育作用。
(二)红色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红色研学导师是指在红色研学活动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各种具体的研学活动方案,对红色研学基地开展的各项研学活动进行指导的人。[3]目前广东省红色研学导师队伍建设存在两方面可提升之处:一是数量方面,分析广东省30处红色研学基地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基地研学导师与学生的配比为1∶52,远低于《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规定的1∶30的师生比例。二是质量方面,部分红色研学导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红色研学导师需要具备导游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广东省红色研学基地中具备这种跨学科且综合实践性较强的红色研学导师较少。
(三)红色研学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部分红色研学基地宣传渠道受限。在问卷中当问及“基地采用的宣传方式主要为何种”时,虽然有70%的基地表示会采用微博、微信、官网等多样化渠道开展宣传,但是仍有30%的基地表示以传统的线下宣传为主,这不仅降低了基地自身的影响力度,而且导致部分中小学在选择红色研学基地时难以匹配到多样化的基地信息。二是部分中小学校对于红色研学的宣传力度不足。问卷中将近47%的学生和68%的家长表示基本没接受过红色研学的相关科普活动。此外,在访谈中部分家长表示“希望学校加强反馈和宣传,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参与红色研学的实况与效果”。
(四)部分学校红色研学制度有待完善
科学健全的研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的关键,然而调研发现,当前部分中小学红色研学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1%的学校明确表示已制定红色研学的配套规章制度,说明部分中小学校对于红色研学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其次,在对家长及教师的调查中,当问及对红色研学活动的改进意见时,分别有72.36%的家长和65.54%的教师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研学管理制度。
三、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4]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在中小学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是革命历史宣传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当前广东省红色研学活动面临的困境,有关部门、红色研学基地和中小学都应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对此,有必要基于区域整体发展的视角,统筹构建“有关部门引领,搭建平台;基地主导,主动作为;学校支持,配合落实”的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实践发展模式,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红色研学基地的主导作用和中小学的支持依托作用,推动全省形成一盘棋,多方协同发力、相互联动,为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长足发展服务。
(一)有关部门引领,搭建平台
系统化、规模化、专门化的红色研学信息平台有利于协调省内的红色研学资源,进一步消除“信息鸿沟”,解决当前广东省红色研学课程、师资建设和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困境。然而目前一体化、专门化的红色研学信息平台较为稀少,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引领下统筹搭建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信息平台,并发挥平台的多元作用。
第一,平台助力红色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完善。广东省红色研学信息平台应积极动员红色研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及资深研学导师,组建专业的研学导师队伍,在此基础上根据广东省红色研学实际情况,创设示范性红色研学课程,为广东省各红色研学基地开发与建设课程提供方向。除了示范性课程,平台还应遵循省内各红色研学基地的差异化建设,分派专家深入一线,切实指导各红色研学基地的课程设置,协助基地整合不同时间、空间、事件和类型维度的红色资源以设计专业化的研学课程。
第二,平臺助力红色研学导师队伍的建设。平台可以联系相应的高等学校专家指导红色研学基地组建结构合理的研学教学团队,并为基地教学团队厘清红色研学的发展历程与内涵,以实地授课的方式帮助基地教学团队了解红色研学实践课程的规范与标准,掌握场馆内、户外等不同地点的教学方式。此外,平台应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为红色研学基地的研学导师提供成长的机会,例如可以依托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举办红色研学导师教学技能大赛,在赛课中帮助其提升专业素养;也可以在平台搭建网站资源库,提供红色研学相关课程与内容。
第三,平台助力红色研学拓宽宣传面。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信息平台具有聚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聚集性是指省内红色资源汇聚于平台,开放性是指平台面向社会群体开放。基于此,平台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创设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官方网站,并在网站设置多元化的宣传专栏。例如开设“特色红色研学基地”展示专栏,选择具有先进代表性的研学基地,积极宣传红色研学的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学校能够根据本校的研学需求,寻找更适配的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以此解决学校与基地信息不匹配的问题。又如开设“学生研学成果”展示专栏,可以将学生研学成果上传至平台网站上展示,以提升学生的研学热情。再如开设“家长意见”专栏,鼓励家长在平台网站上提出红色研学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基地主导,主动作为
红色研学基地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研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与依托作用。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除了搭建红色研学信息平台,还需要各红色研学基地积极作为,为红色研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首先,基地应积极开发并完善红色研学课程。一是设计开发一体化的红色研学课程,循序推进红色研学教育。[5]对小学生开展的研学课程活动可以视听为主,通过聆听研学导师的专业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对中学生开展的研学课程活动可以体验式学习为主,注重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二是创设多元主题及多元场景的课程活动,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影像等红色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搭建实体的展示场景。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就曾通过一张张泛黄的文稿、一张张黑白的照片帮助学生重温先辈们在革命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奋斗历程。
其次,基地应主动创新载体形式。[6]一方面,红色研学基地除了开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还可以通过红色研学线上课堂、红色研学基地在线访谈等形式,及时发布研学基地的研学活动与成果,提高大众对红色研学的认识与了解,扩大基地吸引力与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基地应创新线下的宣传方式,如开展红色研学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课堂等活动,将红色研学成果制作成“红色研学口袋书”,在中小学招募志愿者参与红色研学基地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最后,基地应注重优化红色研学导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在研学导师队伍质量的提升方面,除了严格按照《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能力等级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开展研学导师培训活动,基地还应定期考核在职研学导师的工作情况,建立健全研学导师等级晋升制度和资格退出机制。二是在研学导师成员数量的补充方面,基地可以与学校开展合作,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或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红色研学导师”活动的学习和培训,并邀请他们到基地参与红色研学活动的讲解工作。此外,基地也可以聘请研学培训机构中专门从事红色研学教学的资深导师到基地提供教学服务,以此解决导师不足的困境。
(三)学校支持,配合落实
中小学校对于红色研学活动的支持配合程度极大影响着研学活动的效果。作为红色研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校应当发挥支持功能,与红色研学基地联合,为红色研学活动提供保障。
一是深化师生及家长对红色研学活动的认知。《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因此,各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展研学交流活动,例如邀请红色研学基地负责人或教研员进校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宣讲与培训;又如通过校园官网、官方公众号、家长群等云端途径向家长和社会公众展示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成果,分享学生参与活动的成长与收获,进一步提高社会各主体对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的认同。
二是完善学校红色研学配套制度体系。《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开展研学旅行,学校应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因此各中小学校应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研学制度,保障红色研学活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首先要规范经费管理。学校要严格核算研学活动经费,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减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及时向家长公布经费使用情况并接受监督。其次要规范机构选择。学校在选择红色研学基地时,必须先组织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对各候选基地的课程、师资、设施等方面进行评判,再在广泛征询学生意见后最终确定研学基地。最后要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应在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预案及应急方案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参与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的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发放安全手册。
推进中小学红色研学的有效开展是相关部门、基地和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的责任与使命,立足于当前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实施的困境,本文尝试构建“有关部门引领,搭建平台;基地主导,主动作为;学校支持,配合落实”的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实践发展模式,以期在借助信息平台协调区域内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发挥红色研学基地的主导作用及中小学的支持依托作用,助力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的顺利开展,实现红色研学的初心与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10-23].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2]同[1].
[3]李永生,夏飞,董雪梅,等.中小学研学旅行區域管理标准之研讨与落地[J].中小学管理,2019(7):9-12.
[4]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8):5.
[5]邱洋海.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内在逻辑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1):79-81.
[6]吕治国.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发挥[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19-124.
庄晓静 / 吴艳娟 / 魏丹红 / 周微笑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州 510665)
【基金项目】2022年度“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广东省中小学红色研学实践模式的调查与研究”(pdjh2022b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