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贞
[摘 要]各类教育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理念。理清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实现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的共性、现实的需要、成功的案例等明晰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同时发现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存在思想认识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最终从凝聚共识度、提高互动度和提升顺畅度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协同发展;逻辑;实现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6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3-0221-04
0 引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在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迈出职业教育开放发展步伐。紧接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2月21日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将“三融”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打破职业教育固有界限,实现开放共享。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定不移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员,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亟需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助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差异性和同构性,两者具有融合发展可能。在理论上,江颖、尹析明使用新经济社会学的互嵌性理论证明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可以达到相异主体认同,能够得到环境的保障和实践的持续发展[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等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2]。理论上认同,但是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于是,学者将眼光投向德国[3]、澳大利亚[4]、美国[5]、新西兰等职业教育走在世界先列的国家,试图总结实践经验,探究两者融合发展的现实可能性。学分银行、师徒制、TAEE学校等模式都是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
现有研究未从理论与现实层面梳理两者在我国融合发展的逻辑,也缺少融合发展的案例经验分享。因此,在厘清两者融合发展的逻辑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现实困境,最后提出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把握融合契机,助力发展,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
1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
理论推动实践发展,实践经验充实理论。揭示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必然融合发展的原因、结果基础上,探寻倒逼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逻辑;成功案例证明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能性。理论共性、实践需要与成功案例经验形成三力推动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的融合发展。
1.1 理论的共性
从学习者角色看,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准职业人”,而开放教育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传授给职业人,以完成他们的职工继续教育。因此,在质上,两类教育均属于职业教育。在学习特征上,两者都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适普性——采用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方式;根据社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内容。正是这些特性使得两类教育高度契合。
在使命和愿景上,二者都是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6]。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愈加向往,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根据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各类教育将被倒逼变革,进行自我调适,经过螺旋式发展形成新的融合体,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两者在价值上,既有功利性又有超功利性。影响较为深远的“实业论”——培养实业人才与“生计论”——帮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以谋生,都体现了功利性,都满足人的个体生存的功能特性[7]。现阶段,更多学者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具有超功利性的——为了使人获得社会认同感,教育学生,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两者的价值追寻都是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真正人。
1.2 现实的需要
开放大学办学初衷是将学习以“开放”的方式面向所有成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达到全民学习的目的。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开放大学的办学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意见》提出“更新理念,加快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有机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推进高水平大学開放教育资源”。其中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满足办学初衷,顺应时代发展。另外,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可探索的方向。“两校两体”在管理制度上易产生不同利益小团体,难以做到有劲往一处使,但“两校一体”则融合资源,统一配置,利用效率更高,收益更大化。
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学习资源、课程设置、专业打造与管理制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可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8]。三者在学习资源、课程设置、专业打造的表征如表1所示。
1.3 成功实践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福享盛名。其培养观念高度的一致性、学习结果的标准性、教学过程的灵动性和体系的统一性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本土称为技术与继续教育。在上岗前必须持证上岗,在若干年后还需要进行重新认证,以获得全新的证书继续工作。这使得人人都重视职业教育,人人认同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标准上,做到全国统一。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制定专属每个行业的“技能课程包”,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9]。必修课则是全国统一标准。而选修课的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和行业技能委员会统一制定。全部通过审核再推行至院校。为其培养过程制定统一标准,培训机构、技术学校进行职业培训。在奖励竞争机制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培训学校的积极性。以TAFE为例,TAFE内部进行竞争,通过评估调查,哪个TAFE的教育与培训课程适应社会需要、质量过硬,哪个就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
新西兰的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学徒制是由政府、培训机构、雇主和学生共同参与构建。其中一大主要特色是特殊的拨款方式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与澳大利亚的拨款方式不同,新西兰的部分学费补贴至拥有学徒的雇主,用于学徒工资的补贴。不仅雇主更愿意雇员参与学习,而且学员也能够在职的同时安心学习,两全其美。在学习方式上,新西兰技能技术学院,提供“在校+在岗”的教学和设计标准化的课程,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建立起智慧学习平台,全过程监控所有学生的学习,不仅为全国的学习者提供便利,而且把控教学质量,准确进行教学评价[10]。
2 现实困境
2.1 思想认识度不高
在全国,“两校一体”办学的开放大学共有16所。这16所开放大学又分别有4种办学模式,分别是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教务管理与教学运行一体化、分离化、兼并化、剥離化。其中一体化的开放大学仅仅只占31.25%[11]。这种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使得教师与管理人员存在貌合形离的情况,对其两者融合发展的认同度不高,难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组织上来说,各部门配合度不高,任务完成度困难重重,难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2.2 激励机制不完善
两者融合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较之于开放教育的“一村一大”等项目,成果较少,导致相关资金资助、项目活动较少。宏观上,补贴力度有待加强。培训学校或者机构进行两者融合的初期,需要厘清两者的教学资源,并制定新的教学标准,教学资源,甚至打造学习云平台。这些环节耗时长,资金流转率低,培训机构和学校资金压力大。另外,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推荐雇员边工边学的意愿弱,导致学员的工学矛盾突出。学生难以全心全意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微观上,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融合发展,教师需拓展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动力,发挥主人翁意识。在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身兼数职的教师探索项目的积极度与奉献度不高。
2.3 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一,教学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模糊、课程标准陈旧、专业教学标准不健全、顶岗实习标准和毕业设计标准不完善。第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环节有待加强,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院校的实践课时需要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虚拟平台的实训实践,这些新事物新手段给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带来难题。第三,学分银行、学徒制、终身教育框架体系是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形成纽带的重要抓手。现阶段三者未全面推广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第四,现有的融合发展就是简单的叠加,采取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由于分校教资力量薄弱,难以承担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情况。
3 实现路径
3.1 统一思想,认同融合,凝聚共识度
制约两者融合发展的首要问题在于思想认同问题。二者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加减操作,而是将二者打通融合通道,建立新的机制,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学生态环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这个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中的生产者——政府、行业协会与相关院校机构、消费者——学生、分解者——执行教师应明晰的地位,通过“教学链”一一串联,形成稳定的系统。行业标准、课程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务管理、资源平台建设、实践实训等具体教学环节需统一标准,并通过“教学链”落地实施,畅通教学能量流动。对于生产者而言,提高对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认识,撇开偏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持证上岗制度,打造岗前培训制度;统一相关标准,形成学分与工作的互认机制,真正做到学分银行,打造终身学习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提高终身教育意识,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把握实训实践环节,利用琐碎时间完成线上学习,破解工学矛盾。对于分解者,统一价值目标,坚信融合发展,坚持走两者协同发展道路。
3.2 精准补贴,激活动力,提高互动度
精准补贴,激活主体活力,提升主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政府、院校或培训机构、企业、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度。精准补贴认同并支持“学徒制”的企业;
精准补贴能提供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高质量课程的院校;精准补贴具有拼搏探索精神,推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教师。提高资金使用率,资金利用最大化。
行业协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设置特色专业课程标准,并将其下发至院校或者培训机构。院校或者培训机构具体执行相关标准,接受教学评估。针对专业特色课程,院校统一上传至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初审后提交至教育部门审定。根据审定课程质量与数量进行补贴评定。对于补贴资金池中的企业与院校,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对其进行动态监控,动态评估,优胜劣汰。同时,积极推动政企合作、企校合作,打破企校界限,减少企校沟通的成本,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3.3 强化管理,破解难题,提升顺畅度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在于强化过程管理,破解职业院校与开放教育院校组织机构、体系、发展规划与实施。加强过程管理做到“三全”——面向全体教师与学生、全部教学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招生、课程注册、课程报考、订购教材与发放、制订与实施教学计划、考试,归档,每一步教学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专职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管理,以达到各环节的标准,顺利通过省、国家评估。每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强管理能顺利促进两类教育融合,更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4 总 结
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探寻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两类教育的因“同分异构”,在质上均属于职业教育,同时具有共同使命和价值追寻,在表征上又具有互补性,因此为其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实中,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倒逼两者的融合发展。较之于国际的成功案例,我国对两者的融合发展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将经历螺旋发展。统一认识、精准补贴、强化管理是实现两者融合发展的三条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江颖,尹析明.嵌入性视角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9):27-33.
[2]霍虹.“互联网+”视域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
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4(1):1-4.
[3]黄平槐.论高职院校“开放融合”式办学风格的缘起与取向:以德国职业教育及远程教育经验为切入点[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96-100.
[4]李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机制及其对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25-30,95.
[5]刘合行.美国职业教育开放性办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89-93.
[6]杨继龙.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23,43(1):79-84.
[7]庞国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教育的意蕴:基于经典职业教育目的论的考察[J].继续教育研究,2019(5):69-73.
[8]吴南中.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表征、时序与实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6):45-48.
[9]李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机制及其对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25-30,95.
[10]赵鹏飞,赵琼梅,魏敢,等.现代学徒制智慧平台构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64-68.
[11]缪玲,曾祥跃.“两校一体”模式下职业院校与开放大学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