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娥
在中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同样不可忽略。语文自读课文的设计和规划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和完善。科学、恰当的作业计划与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促进他们的自主学習。
一、自读课文作业设计原则
1. 依据课标,设计作业
自读课文的作业设计,必须以课标要求为大前提进行规划和布置。涵盖了“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和难度必须符合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明确了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的重点进行了合理规划。同时在初中教学范围内,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热爱汉语的情怀。
2. 根据学情,优化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实际能力,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除了写作业,还要设计以阅读、演讲、辩论等类型的多元化作业,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注重设计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按照教学原则,设计出合适的难度作业,不要盲目地抬高难度,也不要布置过多的作业来加重学生的负担。语文作业既要引导学生与生活联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学生的基础素养。
3. 整体架构,规划作业
语文教学团队要注重对作业的研究和管理,要针对学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体的规划。根据课标研究年级、学期和单元的任务需求,并对作业类型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好工作过程。不要粗心大意,时紧时松。增加课堂练习的强度,改善课堂教学,减少课后作业的压力。提倡设计分类和分层作业,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二、作业设计的类型
1. 多样性和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使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完成作业,并对下次的作业充满了期待。这种作业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上更加不能僵硬、乏味,应力求作业的创新、形式多样化。
(1)抄一抄
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等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们阅读相关的人物传记,比如《居里夫人传》《贝多芬传》等,并且摘抄其中关于人物品质和形象的句子。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名人,身上都有相同的品质,同学们通过摘抄和对比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这样的方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思想内涵,而且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找一找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先找到相关的材料。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很多难题,使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获得多种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比如八年级上册自读文言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要让学生在上课前搜集、阅读大量作者的生平事迹,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在这种学习中积极地求知、协作,并累积大量的课外尝试。
(3)画一画
学完课文知识后,让学生把本课的内容从记忆中画出来。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自读课文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画出自己脑海中想象出的昆明美景图,缠绵的细雨、热爱生活的人、美丽的植物,无不透露出生命的气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听、摸、想像等多种感觉来探索知识,从而使学生完成生动有趣的学习作业。
2. 表演课本剧作业
《语文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从多个角度全面提升语文水平。”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语文课本作为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改编课本剧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
如八年级上册的《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下册的自习课本《马说》和《核舟记》等经典课文,都需要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思想内容,把全文背下来。乍一看,要完成这些教学工作并不容易,而通过表演课本剧、评审剧等,则为顺利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层次性作业
科学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科学素质”,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因此,科学素养的提升也应该具有层次性。这就为我们对学生学习分层问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分层的作业安排,是为了适应每个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需要、优势和学习方式等都不尽相同,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和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作业,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长。根据这一要求,在兼顾通用性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一般采取以下三种类型:
(1)铺垫型作业
主要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设计。作业可以从文本内容出发,降低作业的深度和广度,将习题难度分解,便于学生理解。
(2)扩展型作业
主要针对中等生设计的作业,可以在铺垫型作业的基础上进行选做,增加原本的深度,在基础题型上进行拓展。一般比基础题型设计要更加深入,思维难度逐渐加大。
(3)超前型作业
主要针对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在完成扩展型作业后,可以进行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主要在文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延伸,从相似的题目和文本中总结方法和思路,研究疑难问题,也可以举一反三,阅读相关材料,突破教材的难点,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4. 动手实践性作业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既要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又要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提升。
例如在学习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时,可以为学生布置绘画的作业。按照课文的路线,标注出这滴水的途径路线,以及发生的事件,对于这种作业,学生的兴趣要远大于读读写写的任务,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在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会参与、探究发现等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
三、作业设计的方法
1. 分析自读课文阅读重点,确定核心作业任务
在设计作业时要着眼整体的课程观,从作业的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到学段目标,力求心中有数,部署得当,既要追求作业的科学严谨,还要顾及作业难度和学生实际完成能力的匹配度,从而在作业量和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中寻找到契合点。根据课标制定出本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和一般知识点,并选用恰当的方法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情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发掘新的作业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在作业评价中要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营造宽松、平和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促进其学习持续发展。作业设计还要能为学生创设情境,尤其在写作中通过诸如扩写、改写、续写等方式激发个人思维和想象空间。尝试开展访谈、调研、创作等综合性语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分析自读课文的内涵,设置思考性作业
在自读课文中,很多文章都带有较为深层的含义,既是对某件事的描述,也是想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反思,从而达到学生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升华。面对此类文章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把作業的重点放在更多的让学生的感想和反思上,从作者的文章中收获了哪些道理,以及对人生和未来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八年级上册自读课文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根据作者对人生的阐述,由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生命中的爱情观、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的关爱和同情,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学习作者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从而发挥出生命最大的价值。
3. 分层分类精选作业,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首先,语文学科最好能根据学情分层留作业。让学困生先做一些相对简单、基础的作业,最好还要有些趣味,经常变换形式,或者有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要耐心关注这些学生,对他们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也能获得语文学习的积极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升学习信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作业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在作业数量和复杂程度上可有所加强,还可以建议扩大课外阅读量,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以自己的学力和节奏向前迈进。
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要重视统编教材中口语、写作、综合实践等板块的作业设计和落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作业带动语文实践活动的真正开展。这种作业不一定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完成,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活学活用,能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热情,理应在作业设计中占一席之地。
4. 精心设计学后反思,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提升的学科能力,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学后反思,以使语文教学在课堂学习后的不足通过学后反思得以弥补,再通过作业设计进行再思考、再分析和进一步修正,逐步培养教师的学科反思力,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中进一步深化拓展学习,逐步培养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大量的作业和频繁的测试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方面要有新意、有创意,要能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深厚底蕴,要在知识题上增加趣味性,在探究题上增加情境感,引导学生由语言到思维,体味语言后面的文化,进而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语文素养。
自读课文的作业设计和规划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合理的作业设计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虽然在形式上有更多创新,但不变的是背后的设计理念。只要牢牢把握住“立足课标”“读懂教材”“结合实际”“分层评价”等几个维度,就能在变与不变中守正创新。自读课文的作业设计一定会繁花似锦,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