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师所需施行的教学策略之一,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教学环节,一味性地向学生布置背写式的作业,使得学生难以对作业产生兴趣,应付式地完成作业,让作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教师对作业设计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无法发挥作业的价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应用关联思维进行作业设计,并且积极进行创新,不断调整和优化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外作业,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用关联思维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應用关联思维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学到课堂上没有学习过的知识,使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将相关疑问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与大家共同探讨作业中的问题,使得学生能良好地完成作业任务。其次,应用关联思维,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于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汉字与词语,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并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而通过应用关联思维,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学习的丰富性,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新鲜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在课后的语文作业中产生独立的思考,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应用关联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用关联思维可以使得学生在作业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控制作业量的情况下,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得作业形式更加新颖,学生将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并将问题进行汇集,在课上与同学们交流,使得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找到教学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惑,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一)小学语文作业缺少创新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加强改善,小学语文作业缺少创新,使得学生的作业存在较多的重复性知识点,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机械性及重复性的考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并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同时作业中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且枯燥,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厌倦情绪,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较强的逃避心理。
(二)小学语文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
当前在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中还发现作业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远,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使得作业的内容较为单一和死板,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不能使得学生将语文知识良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偏见,认为语文的学习是无用的,从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教师都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教学的目的,所以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练习。比如,由于小学语文的题目包含了许多古诗词、名人著作等,许多课文都要背下来,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背诵的作业,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死记硬背的背诵方式虽然能让学生把课文记忆下来,但是学生并不能理解自己所背的东西是什么,这既不符合“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分析
(一)遵守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想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之中,就必须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也正因如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语文学科中的抄写作业、背诵作业等机械化陈旧的作业形式不受推崇。教师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去思考何种作业形式、哪些作业内容不仅能起到激趣作用,还能起到知识传递、积累的效果。可见,遵守趣味性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遵守有效性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尤为重要,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着力提高其语文综合水平。为此,语文作业便被赋予了一个新职能,即学习习惯培养,因为只有形成了适合学生自身特性需求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将书本知识融入到现实范畴,为个人所用、为生活所用,并在实践与理论的交融互促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内容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转换能力,努力构筑独具趣味的生活化情景,开拓视野,促进思维发育。
(三)启发性与多样性原则
语文是一种语言,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与语文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打破传统“题型”观念,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应用知识,这不仅具有多样性,更是具有启发性的,甚至作业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固定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借助多样性的作业来发散自己丰富的思维,这不但是作业设计的原则,更是素质教育的标准之一。
(四)分层原则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习的第二“战场”。所谓的分层原则就是打破传统以班级为集体的普遍类布置作业,其理念就是将教育精化至每一位学生,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基础单位,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来设计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相关研究表明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且科学地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虽然说每个学生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原因造就了学生拥有水平不相等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这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差异性,这也是素质教育中所提到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是打破应试教育下学习机器的重要措施。这样可以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四、关联思维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抽象知识认识能力较差,这就导致小学生没有办法建立轻松、活泼的语言思维,使学习效果以及应用能力较差。因此,结合关联思维的应用前提,教师要保障关联思维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刺激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能够实现融合,根据原有的思维方式,形象、直观、系统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太阳》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设计出有关本节课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思维框架,让学生通过关联思维寻找相应的内容。在关联知识中,教师应将太阳作为中心主体,从而设计相应部分。例如,小学生的关联思维包含了地球外貌以及地球相应的自然资源,而人类的发展若不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将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危害?我国现有的环保背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等。学生的关联思维规定出大致框架后,教师可以依照此类框架对每个学生设置针对性的作业,使学生依次写出每个部分中的精髓。在完成思维填充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二次阅读以及分析,通过资料的查找,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有效的吸收。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料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不仅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同时更可以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锻炼。
(二)确定关联思维核心,放开束缚,激发潜能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其知识的理解融入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实践,关联。而且关联思维是教师给予学生最好的引导模式。利用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联成体系,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关联、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形成会自动探索、求知的心理态势。這种灵活的、鼓励创新型的作业设计模式,完全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例如,在围绕《太阳》这一课文展开作业设计时,教师凭借学生对于课文的了解,在确定“太阳”的思维核心后,让小学生自主设计分支,进行内容填充。学生可以自然地对“遥望太阳”“资源有限”“太阳的唯一性”和“对人类行为的呼唤”等方面,利用生活经验和所见场景进行关联。这样,既自然地显现出学生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更让其获得了许多的拓展信息,锻炼了全面、创新参与学习的能力。
(三)渗透知识,全面练习
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一定要科学合理,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范畴。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在作业中逐渐渗透当天讲授的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在练习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要综合之前学习过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总结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渗透文章的知识点。
(四)作业设计要与生活相关联
语文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语文知识也会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小文让学生描写夏季;同时也可在不同的节日指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词句为家人、同学送上祝福。教师重视加强语文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可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生活,积累不同的生活素材,用带着生活色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科目的认同。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加强语文作业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我的家乡》这一课程后,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将“家乡”二字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家乡》作文,并引导学生与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表达自身对家乡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公益场所,通过所看、所听及所闻写一篇有关生活的小作文,进而使学生将语文知识有效地运用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社会参与感,做好学习准备。
(五)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注重作业的综合性
作业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印象的作用,同时也作为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常见方式。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的方式,了解自身知识获取的薄弱环节,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内容设计时,应站在全局角度,除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理解能力外,还要将语文作业与其他所学学科相结合,提高作业的综合性与生活性,在开发学生智力水平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比如,在进行《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教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所学课文内容基础上自由发挥,描述自己眼中的四季。在分享完毕后,鼓励学生用画笔将自己理解的季节特征画出来,并且增加适量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也能增强情感认知能力。
总而言之,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出的作业往往是出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作业失去参与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关联思维去进行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业体现层次性;丰富作业的形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创新作业评价,激励学生,使得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推动作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