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让精彩唾手可得

2023-03-30 08:15董荣蓉
考试与评价 2023年3期
关键词:水杯图形探究

董荣蓉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学生学习潜能的呼声越发的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变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使其主动融入课堂,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占据着话语权,学生只能听取教师的讲解,学习毫无主动性。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而课堂追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钥匙”,是使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铁锹”,是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云梯”,有效、恰当的追问,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精彩数学课堂唾手可得。

一、课堂意外处追问,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是动态的,无论教师进行怎样的预设,都无法阻挡意外的出现。意外是偶然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必然结果。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很多时候,教师将这些意外归类为教学干扰因素,一经出现,就会被教师扼杀在萌芽状态,或是一语带过、一笑了之。实际上,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学生思维灵感的萌发,是思维活动创造的产物,教师要善于发现、保护意外事件,借用追问的形式,探明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学生的认知,将意外事件中隐藏的思维亮点挖掘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相应的解決方法。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时,教师向学生介绍退位减法的顺序,应从个位开始,依次向前计算。这时,有学生提出:老师,四位数的减法能不能从前面开始计算?教师从未设想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其他学生也是满脸诧异,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等待老师的答案。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而是反问学生:你能说一说,如果从高位计算会发生什么现象吗?学生稍加思考,回答道:有可能在后边的计算中不够用。教师追问道:那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认真思考后,解释道:如果从高位算起,那么我们就不能只看一位,而要同时看到下一位,如果遇到下一位是退位,那么在写差值时就要预留一个1。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同时追问道:对比两种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个位减起的优势吗?学生很快得出:计算方法较为简便。

案例中,在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对问题展开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数学能力,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捕捉随时出现的意外,巧用追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享受智慧角逐的精彩。

二、思考粗浅处追问,深化学生思维

数学课堂是思考的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深化思维的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完成知识的讲授,更要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因此,教师经常会出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有时学生在思考时却过于粗浅,毫无深意。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启迪学生思维深入探究。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地开展追问,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并主动地建构知识内容,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性。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授竖式计算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算法之后,教师出示题目:12×14,让学生快速地计算出结果。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计算过程,得出相应的结果。这时,教师追问学生:除了刚才的竖式计算方法之外,你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吗?能不能不列算式,直接口算出结果?学生陷入沉思中,大脑在飞速地旋转:这个算式是不可能通过口算得出最后结果的,也就是说想要口算完成题目,就要对算式进行转化,使之成为我们熟悉的题目,然后再进行计算。应该如何转化计算题目呢?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后,有同学提出:可以将14拆分成10+4,先用12×10=120,然后12×4=48,最后120+48=168。就这样教师不仅向学生讲授了知识,还提前渗透了计算的简便算法。

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思考浅显之处巧设追问,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引导学生跳出思维框架,走向知识“深处”,强化学生对竖式计算的认知,提升了计算能力。可见,数学教学不仅要立足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后者毫无疑问是更加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说教是他们比较厌烦的,所以教师应发挥追问的作用,丰盈学生的认知,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三、知识生成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追问是对思维方式的一种批判和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中,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知识形成过程,思维会不定时地发生停顿。这时,教师要准确抓住这个契机,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进行对话,将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激活学生的隐性思维,逼近知识的核心,使之更加深刻地认知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时调整思维节奏,开启心灵智慧。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性质》时,教师可借用身边的圆柱体实物进行教学,如粉笔、水杯等。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水杯,然后提问:老师手里的水杯由哪几部分构成?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水杯,回答道:水杯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包括上下两个底面及一个侧面。教师给予学生表扬,提问:水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特征是什么?学生继续观察后回答:水杯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其侧面是由曲面构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圆柱体和以前所学习的立体图形,有着怎样的区别?就这样,学生随着教师的追问,不断深入探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

数学是深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追问,牵一牵,开启学生的思路,促进他们对新知的吸纳,让学生对新知的内化水到渠成。上述教学案例,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较为局限,而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肤浅走向深刻,为数学课堂的精彩构建“添砖加瓦”。

四、思维错误处追问,促进思维发散

错误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学生最真实的思维体现,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真实的学习情况,通过错误可以精准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作为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包容学生的错误,不能指责学生,因为那样既不能帮助学生探寻出错因,还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内心排斥数学。因此,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学生错误背后隐含的数学价值,利用追问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重新思索,让学生对问题展开全新的探究,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向学生出示题目:2a=a2,并提问:这个等式成立吗?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出不同的答案,有对也有错。教师适时追问:请举例来验证你的观点。有的同学说:等式不成立,当a=3时,2a等于6,a2等于9,因此,等式不成立。有的同學提出:等式是成立的,当a=2时,2a等于4,a2也等于4,因此,等式成立。双方同学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互不信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验证,两位同学的例子都是正确的,但最后证明的结果却是相悖的,为什么呢?在学生不能得出结论时,教师再次问道: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等式左右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陷入沉思中,开始认真思考,不多时有同学给出答案:等式的左边2a表示2个a相加,右边的a2表示两个a相乘。它们代表的含义不同,因此,结果也是不相同的。

案例中,在学生不能准确地辨别答案的对错时,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从知识的本质去认知、思考、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养成了知识探究的习惯。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放慢授课的脚步,发挥追问技巧,引导学生找找错、析错、改错,明晰知识的本质,触及内涵,避免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相类似的错误。

五、思维障碍处追问,拓宽学生思维

学习过程是解决知识认知和矛盾的过程,是突破思维局限、促进能力提升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受到自身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产生某种特定的思维定势,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固化的,以致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会遇到思维障碍或是矛盾冲突,使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无法对问题展开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当学生遇到此种情境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障碍、矛盾及时展开设问,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误区,找到全新的思维路径。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给各组准备多个不同的图形纸片(同组成员之间的图片形状是相同的),同时提问:你能在图形中表示出1/4吗?应该如何表示?小组成员间可相互交流、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通过折叠、画图的形式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将各小组的图形收集起来,并将各小组描绘出的1/4图形放在一起,展示给学生,同时追问:大家想一想,这些图形都是表示的各自图形的1/4,但所涂部分并不相同,但为什么又都能表示图形的1/4呢?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得出:大家都是将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都可以表示各自图形的1/4,但因为大家原有的图形形状是不同,自然所涂部分的形状也不同。

案例中,在知识的混淆处,教师通过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从本质上重新认识了分数,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深化了学生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针对学生的思维“瓶颈”,进行追问,让学生一步一步逼近知识的“内核”,最大化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助于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使其主动地展开思考,降低学习的难度,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切入点,进行追问,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数学学习,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水杯图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移水杯
移水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