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沈小平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之一,容易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将这类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称之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是主要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类型[1]。临床研究显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约40%可在2年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持久、记忆力差等症状,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2]。目前,临床尚缺乏特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用药改善脑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一,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3]。中医认为,本病属“健忘”等范畴,病位在脑,与肾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密切相关,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共同参与了病情的发生发展[4]。针灸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通过辨证取穴进行电针治疗,可有效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开窍醒脑之效[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电针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本院80例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5±9.2)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8±0.6)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3.9±9.5)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9±0.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有脑梗死病史;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有脑梗死病灶存在;MoCA评分<26分;MMSE评分根据学历不同进行分类,文盲≤17分、小学 ≤20分、中学以上≤24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未达痴呆程度,确诊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无语言、视力障碍。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合并精神疾病、听力、视力、语言等功能受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脑循环、调脂稳定斑块、营养脑神经、改善脑代谢等;接受认知功能训练,进行注意力、执行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益智游戏等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及时调整训练侧重点,确保患者能够适应并逐步改善认知功能,4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 6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针治疗,选取百会、神庭、大椎、风府、足三里、丰隆、合谷、太冲等穴位,百会、神庭沿督脉方向斜刺进针,其余穴位常规直刺进针,针刺得气后连接江苏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的SDZ-Ⅱ型电针仪,频率80 Hz,选择疏密波,45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治疗6周[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MoCA评分疗效指数判定疗效[7]。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疗效指数在12%~19%;无效:疗效指数<1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 包括注意力、语言、命名、延迟记忆、抽象、定向、视空间与执行,MoCA总分30分,≥27分为认知正常,18~26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0~17分为中度认知障碍,<10分为重度认知障碍,得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
1.3.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 MMSE评分总分30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则为认知功能障碍;BI评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EQ-5D-5L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注意力、语言、命名、延迟记忆、抽象、定向、视空间与执行、MoC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注意力、语言、命名、延迟记忆、抽象、定向、视空间与执行、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中医认为,大脑与神志密切相关,“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为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思维活动。脑梗死后经气闭塞,血瘀、痰湿等阻滞脑络,则神明失用,元神受损,引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智能下降等症状,形成认知功能障碍[8]。《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头为精明之府,机体气血精微皆上升于头。因此,头与人体各个脏腑器官有密切关联,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肾益髓、开窍醒脑、化瘀祛痰[9]。
电针是针灸的现代化治疗方式,本研究辨证选取百会、神庭、大椎、风府等头穴以及足三里、丰隆、合谷、太冲等体穴,可激发经气入脑养脑,兼顾调整脏腑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联系脏腑内外、开窍醒脑等功效[10]。电针神庭、百会、大椎可激活缺血区自噬作用,保护神经细胞功能,改善认知功能。百会、神庭均属督脉穴位,与任脉相连,总领一身阳气,针刺这两个穴位可振奋机体阳气,行气活血,填精益髓。针刺足三里、丰隆等穴可协同调整大脑网络,激活脑内多处功能,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电针诸穴可激发人体经络的电生理特性,改善周身及脑络的气血循环,开窍醒神,调整脏腑功能,恢复认知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脑细胞为不可再生细胞,一旦发生坏死、凋亡,无法再生。但脑组织可塑性极强,运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重建神经侧支和神经轴突突触间的联系,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认知能力[11]。临床研究证实,电针可刺激大脑皮质,调整相关脑叶的功能,增加局部血流供应,增强感觉信息输入,促进大脑的功能重塑,改善侧支循环,重建神经通路,达到改善脑部活动、提高认知功能的目的。同时,电针可调控自噬网络,抑制过氧化反应,调控自由基代谢,减少脑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功能,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注意力、语言、命名、延迟记忆、抽象、定向、视空间与执行、MoCA总分分别为(4.69±0.52)、(2.73±0.46)、(2.69±0.43)、(3.37±0.72)、(1.72±0.24)、(5.89±0.82)、(3.95±0.42)、(25.04± 2.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1±0.66)、(2.33±0.41)、(2.34±0.45)、(2.90±0.63)、(1.31±0.27)、(5.01±0.84)、(3.21±0.40)、(20.81±2.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BI评分、EQ-5D-5L评分分别为(22.97±1.86)、(60.38±8.34)、(85.03±15.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17±1.63)、(52.42±7.56)、(73.41±13.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充分证明电针能直接刺激或激活大脑皮质功能区,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重塑脑部功能,增加受损区域的血流灌注,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从而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提升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确切,能提升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提高机体健康状态,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