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宇,祁 卓,乐 卫
(信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信阳464000)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分娩出体外至产妇全身各脏器官除乳腺以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持续42 d,多数产妇恢复良好,少数产妇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以及产后抑郁症[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产褥期产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出现致死性肺栓塞[2]。临床中常采用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产褥期产妇进行护理,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有研究显示,体位干预对治疗产褥期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3]。有研究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水平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究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产褥期产妇PT、APTT、FBG和D-D水平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就诊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血栓栓塞症者;②无下肢静脉曲张病史者;③妊娠期均≥37周;④产妇、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主要器官重大疾病的产妇;②合并有癌症产妇;③精神类疾病,不具有读写能力。根据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年龄(28.17±2.55)岁,住院时间(10.45±1.26)d,产褥期时间(21.21±6.15)d;对照组年龄(29.24±2.63)岁,住院时间(10.18±1.88)d,产褥期时间(23.25±5.97)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护理与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单纯常规护理。评估入院产妇,并提出护理问题;诊断产妇所具有的疾病;针对产妇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对护理过程、结果进行评价。②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避免用力排便。③休息与活动。适当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④产后康复按摩护理。指导家属帮助产妇按摩和翻身。按摩持续5~10 min,间隔60 min按摩1次,每2 h翻身1次。产妇失去麻醉药效后,可采取下肢弯曲伸张活动,从下到上按摩小腿,重复多次,按摩持续时间取决于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下床活动,如拉伸、抬臀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位干预。体位干预:产妇回到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心电监测2 h后,产妇在清醒期间接受下肢被动运动。将产妇的足后跟垫好,放下小腿处于悬空,减轻腓肠肌的压迫,有利于静脉血流量。术后2 h,护理人员帮助产妇进行小腿肌肉早期被动和循环按摩,同时向下轻压小腿肌肉,交替按摩双足,每次10 min。术后3 h后每隔 2 h做活动操1次。具体方法:足背屈伸运动、双足内收、外展运动、双足轮流抬高30~50 cm,膝关节和踝关节连续活动8~10次,重复3次。产后6 h床上自主翻身,双腿不放膝垫,避免腘窝血管长时间受压。第2天,观察产妇是否积极运动,及时督促,进行弯曲下肢肌肉和足背屈运动,3~4次/d,每天上肢、下肢关节运动20~30次,次数逐日增加,直至产妇下床活动,鼓励其深呼吸。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PT、APTT、FBG及D-D水平:分别对于护理前、护理2周抽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抽血前一天24:00后禁饮、禁食,利用离心机离心5 min,取其上层清液,-80 ℃冰箱保存。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的PT、APTT、FBG及D-D水平。②下肢静脉内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度:术后72 h采用彩超仪测定两组产妇产后72 h下肢静脉内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度。
2.1 两组护理前后PT、APTT、FBG及D-D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PT、APTT、FBG及D-D水平比较
2.2 两组产妇72 h静脉血流速和峰速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72 h静脉血流速和峰速度比较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产褥期产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因主要为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产褥期产妇血液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故易发生血液凝固,而且产褥期妇女妊娠时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静脉回流速度变慢,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正常人上升。临床中常采用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于产褥期进行护理,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康复按摩护理是通过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四肢,以活血化瘀,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也是临床中最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有研究显示,对产褥期产妇进行体位干预可降低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周两组PT、APTT、FBG、D-D水平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可知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可降低产褥期产妇的D-D、FBG水平,提高PT、APTT水平,且影响程度强于单纯产后康复按摩护理。有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应用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的患者 DVT 阳性率低于应用单纯产后康复按摩护理的患者(P<0.05)。究其原因:体位干预调整患者体位,有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6]。尤应娥等[7]采用康复按摩护理及康复按摩护理联合体位干预,结果发现采用康复按摩护理联合体位干预的产妇相较于单独使用康复按摩护理的产妇APTT、PT、D-D水平更高,且72 h下肢股静脉内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于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位干预进行护理,而体位干预中在产妇清醒期间接受下肢被动运动,使小腿处于悬空状态,减轻腓肠肌的压迫,有利于静脉血流量,可早期下床活动。而术后2 h帮助产妇进行小腿肌肉早期被动和循环按摩,可帮助产妇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而产后6 h床上自主翻身,双腿不放膝垫,避免腘窝血管长时间受压。第2天督促产妇进行弯曲下肢肌肉和足背屈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快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72 h静脉血流速度和峰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可降低产褥期妇女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3大原因:血液滞缓,高凝,血管壁受损。导致淤滞的原因是长时间卧床休息、受伤、骨折、怀孕、分娩、长途公共汽车或飞机旅行,或长时间静坐、下蹲[8]。临床研究发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身体情况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护理方式,以确保其获得最佳护理,才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轻不适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满意度[9-10]。
综上所述,体位干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可降低产褥期产妇的D-D、FBG水平,提高PT、APTT水平,且影响程度强于单纯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