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英,刘一凝,程 晔
(深圳大学总医院 广东深圳518055)
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主要由肝炎病毒感染、脂肪性肝病、免疫性肝病等逐渐发展,最终形成肝硬化[1]。该疾病起病隐匿,处于代偿期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反应,而随时间推移发展至失代偿期阶段,患者会逐渐出现消化吸收不良、营养失调、黄疸、出血等严重反应,若治疗不及时还易引发消化道出血、胆石症、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2]。但由于此类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且需要患者长期参与自我看护,因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延缓病情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受此类原因影响,内容单一的常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3]。近年来,众多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模式被相继提出,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们将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应用于48例肝硬化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期间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缺乏、恶心、消瘦等情况,另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假小叶形成,符合《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可确诊为肝硬化;②患者病情处于代偿期;③患者年龄>18岁;④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且认知功能异常患者;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⑤近3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0岁29例,≤30岁19例;病程:>2年33例,≤2年15例;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34例,本科及以上14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0岁27例,≤30岁21例;病程:>2年35例,≤2年13例;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32例,本科及以上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0 d。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态,并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相关用药情况,待病情确诊后,结合实际为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相关治疗流程、日常注意事项等,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30 d,每间隔7 d进行1次。首先由专科护士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及资料,将入组患者归为3种自我管理类型,即自信自主型:对自我对疾病掌握相关知识较为自信,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治疗积极性较高,能够自主接受治疗、用药等相关临床措施,同时坚持自主服用相关用药,与护理人员之间存在良好的配合度。被动顺从型:自我控制能力较自信自主型患者较差,需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督促下进行相应治疗,存在临床依赖行为。不参与型:自我护理能力极差,拒绝配合相关治疗措施,无法自主用药,对医护人员及其存在抗拒行为,完全缺乏自我管理意识。针对不同类型采用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自信自主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引导患者明确自我管理的实际性意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睡眠起居、活动活动、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防护方法等,同时讲解肝硬化的疾病危害及不良影响,提升患者个人认知,对其自主服药行为给予鼓励表扬,强化患者自我管理的坚定信念,耐心解答患者的内心疑问。②被动顺从型: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深入交流了解此类型患者对肝硬化疾病的基础认知,指正错误方向,由浅至深,促使患者逐步了解该疾病的危害,向患者详细讲解自我护理的关键性作用,侧面激发其改善自身不良行为的积极意愿。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需结合不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受限原因,制订个体护理计划方案,制订完成后,由患者先自行阅读,使其了解自身问题,随后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鼓励患者与自信自主型肝硬化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循序渐进,逐渐强化其自我管理能力。③不参与型:此类型肝硬化患者由于自我护理能力极差,因此可采用强制自我看护措施,首先可利用自我护理培训课程,叮嘱此类型患者全部参与,培训期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讲解视频,视频内容为肝硬化基础疾病知识、日常防护及治疗方法、相关用药等,促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自行设立康复目标,制订康复计划,同时在培训结束前,需为患者留置“作业”,如腹围、体重、24 h尿量记录及鉴别消化道出血预兆等内容,由专科护士负责协助,在下次培训时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护理能力:于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5]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概念(8个条目,32分)、自我责任感(6个条目,24分)、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48分)、健康知识水平(17个条目,68分)4个维度,每个条目0~4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行为管理水平越良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124~0.910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制记录表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③生存质量:于护理后不同时间(3 d、15 d、30 d)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6]评估两组生存质量水平,内容包括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能力等6个方面,共29个条目,满分为203分,得分与生存质量之间呈正相关,该量表各领域的Cronbach′s α为0.8046~0.9325。
2.1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后不同时间CLD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不同时间CLD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肝硬化患者的人数比例开始逐年攀升[7-8]。据相关临床研究调查显示[9-10],我国各地区肝硬化的平均发病率约为6.92%。时至今日,全国肝硬化患者人数高达2700万,且有专业学者预测[11],在未来10年内,该项数据可能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已逐渐体现出部分局限性,如护理措施偏向流程化、缺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细节内容等[12],这进一步限制了该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对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在于,该模式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自我护理类型进行系统划分,进而实行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能为患者制订适合其自身的自我护理干预措施(如疾病讲解、认知强化、正念引导、课程培训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进而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能够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该护理管理模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时间主效应显著(F=346.25,P<0.01),组别主效应显著(F=111.65,P<0.01),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24.57,P<0.01),再次说明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其生存质量水平存在影响,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自我护理能力与并发症改善的前提下,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对改善其生存质量效果更为显著,陈燕等[13-14]研究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