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在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2023-03-30 02:33段莉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音调治疗师旋律

马 鸿,王 洋,段莉霞

(1.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东韶关512026;2.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1],约占脑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女性与男性发病率约1∶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非流畅性失语是脑梗死后常见的神经障碍之一[2]。由于脑梗死时颅内血管狭窄引起急性缺血机体组织紊乱,导致语言中枢受损,具体表现为语言逻辑性差、语言中枢受损导致言语重复、本末倒置、语音拖延、停顿。目前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方式一般为积极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组织,循序渐进培养语言功能,从简单到复杂培养患者发音问题。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后各个组织、器官病变引起的麻木、瘫痪、头晕头痛等症状,最快减轻患者痛苦,也可改善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由于语言中枢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紧张情绪,保持舒适心情。但因脑梗死无法彻底治愈,病因无法祛除,脑梗死仍会复发[3]。时间护理联合旋律音调疗法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时间护理本质上是医护人员规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定时定点做某种有利于疾病恢复行为的护理方法,脑梗死患者病情危急且变化快,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旋律音调疗法本质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状态、身体状况按其心理情绪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其焦虑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对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康复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MRI确诊脑梗死者;②患者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昏迷和头晕头痛等;③年龄<60岁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或伴有精神障碍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其他组织器官恶性病变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9~59(52.14±3.62)岁;病程8个月~2.5年,平均(1.75±0.46)年;受教育程度:初中11例,高中9例,大专13例,本科13例;血栓性脑梗死16例,腔隙性脑梗死14例,多发性脑梗死16例。观察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47~58(51.33±4.05)岁;病程9个月~2.6年,平均(1.44±0.61)年;受教育程度:初中14例,高中16例,大专14例,本科10例;血栓性脑梗死24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多发性脑梗死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一般护理:抬高患者床头15°~30°,呈头高足低位,预防脑水肿,有利于静脉回流;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瞳孔收缩变化,警惕脑疝发生;用药护理:应用20%甘露醇降低患者颅内压;并发症处理:当患者发生脑疝时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持续给氧,同时做好紧急手术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出院后规律生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步态平衡训练、膀胱功能训练,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能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具体内容如下。①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工作年限≥10年的医护人员,由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组建专业团队,针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疾病康复,提出个性化护理措施并改进现有护理措施。②时间护理:为患者制订严格的时间计划表并监督患者实行,规定具体时间段患者应该做什么事情,具体包括按时服药,1次/d药物服用时间为每日9:00,2次/d药物服用时间为每日8:00、16:00,3次/d药物服用时间为每日8:00、12:00、16:00。医护人员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并记录在册;测血压、心率每4 h 1次,为每日餐前8:00、12:00、16:00、20:00,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引起意识障碍、头昏头痛等并发症;每日19:00为锻炼时间,保证锻炼时间在1~2 h,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给予适度锻炼,保证睡眠时间在8 h以上,将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③语言功能训练: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鉴定的旋律语调疗法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4],包括听说理解、复述、口语表达、命名表达4个方面,在训练过程中有语言治疗师拟定难度,根据患者年龄、理解程度、受教育程度制订相对应的语言训练。a.初级训练。引导患者跟随语言治疗师学习相关手势及简单的单个字发音(gua、yi、yu、xu),治疗师利用图片讲解其中含义,让患者做到理解图片内容等。b.中级训练。语言治疗师用手打出一段节奏,让患者聆听并由文字、吟唱、打拍子的方式呈现,循序渐进由简单旋律到复杂旋律,给予患者多种类型图片,鼓励患者看图说话。c.高级训练。语言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互动,可进行成语接龙、朗诵,患者复述治疗师言语等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锻炼患者表达、思考能力。④旋律音调疗法:a.根据患者喜好在患者输液、锻炼时播放恰当的音乐,如患者输液时可播放舒缓类型音乐,可在患者晨起、输液等治疗时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有利于疾病恢复,患者睡前播放助眠曲目,指导患者根据音乐节律控制呼吸,帮助患者助眠。b.晚间锻炼时嘱患者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出锻炼动作,可培养患者陶冶情操、乐感并放松心情,将音量控制在35~40 dB。c.根据乐理水平将患者分组,医护人员在科室内组织老年人歌唱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乐理知识较高者协助乐理知识较低者,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并组织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歌唱比赛,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性被调动,心情愉悦,提升住院期间新鲜感,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10个维度,选取其中4个维度(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由医生按照表中顺序一边检查一边记录,不能返回改变前面得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健康状况、活力、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6个方面,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经预试验得出该表信度为0.892。③语言功能: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语言功能,包括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检查、命名检查4个维度,细分为9个维度,分值与语言功能呈正相关[7]。④睡眠质量:采用1989年编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7个维度,选取其中4个维度(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测试并记录PSQI分值,0~5分表示睡眠质量好、6~10分表示睡眠质量稍好、11~15分表示睡眠质量稍差、16~21分表示睡眠质量很差,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WAB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WAB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由于脑组织系统失衡,导致语言中枢被破坏,患者在经受疾病折磨、经济社会压力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力下降,与周围人群交流被阻断,使其极易出现疲惫心理和自卑失落情绪,影响患者恢复过程依从性,因此,康复护理中关于加强患者恢复效率,改善患者情绪,提高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针对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实施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中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可改善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李丽灵等[9]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可能为传统的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住院期间恢复模式大致相同均以一般护理、病情观察为主,缺少个体针对性,本研究中针对此类患者增加时间护理模式,医护人员规定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做相对应的康复行为,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其生活功能,每日规定服药时间并由医护人员监督,将患者服药时间、剂量、药物名称记录在册,做到优质护理;音乐能给患者带来情感上的刺激,在患者运动过程中播放节奏性稍强的旋律,可提高患者锻炼积极性,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F-36中躯体功能、健康状况、活力、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6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可提升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原因可能为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年龄、兴趣爱好,针对性给予音调疗法,每日晨间、输液或其他治疗时播放舒缓音乐,患者感觉到身心愉悦、心情放松;在时间护理方面,尽量集中操作增加患者休息时间,住院期间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与晋飞娜[10]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WAB中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检查、命名检查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可改善脑梗死后非协调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考虑原因可能为医护人员采用旋律语调疗法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由语言治疗师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理解程度为其制订个性化语言功能恢复锻炼,包括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患者循序渐进接受语言训练,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恢复语言功能,医护人员耐心帮助,积极配合语言治疗师,在语言康复的基础上配合时间护理,尊重患者睡眠、休息时间,选择最佳时间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锻炼习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与韩光[11]研究思路存在一致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PSQI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可改善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睡眠质量。考虑原因可能为医护人员实施时间护理,减少无效操作,增加患者休息时间,并在住院期间根据患者喜好在输液、晨起、睡眠时播放恰当的音乐,如睡眠时播放舒缓的安眠曲目,运动锻炼时播放稍带节奏感的音乐,指导患者根据音乐旋律调整呼吸频率,可有效改善躯体疲惫状态,放松心情,进而改善睡眠质量,与朱海兵等[12]关于实施音乐疗法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时间护理配合旋律音调疗法可改善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康复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语言功能和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恢复情况,可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音调治疗师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7月,盛夏的旋律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