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兰
在《左传》这部经典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具体的史实,而且可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美。《左传》中的句子大致有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状中结构等类型。本文将着重分析其中两类句子的结构及其作用。
一、主谓结构及其作用
主谓结构是仅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一种句式结构。主谓结构的句子一般为祈使句或感叹句,如《左传·襄公四年》中的“罔两家而爱其美者”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又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欲出而不出,入而不得入,此三年所以游也”,也是一个典型的主谓结构的句子。句子中的“欲出而不出,入而不得入”是主语“我”所做的动作,而“此三年所以游也”则是谓语。这个句子展现了“我”三年来的行动和境遇。整个句子简练明了,强调了“我”在此时此地的无奈和尴尬,同时表现了“我”对“游”一事的深入思考和不懈追求。
《左传》中主谓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主题。通过运用主谓结构,作者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主题。《左传·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中通過“齐师败绩”这个主谓结构,突出了战争的结果——齐军大败。二是增强语气。《左传·襄公十九年》“公子纠请伯氏之馆……归之。”其中的“公子纠请伯氏之馆”和“亲帅而往”,都是主谓结构的句子,带有命令的语气,展现了公子纠对部下的强烈要求。三是丰富引言。主谓结构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如《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中通过“晋侯秦伯围郑”这个主谓结构,生动地描绘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情景,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左传·桓公十一年》中“晋人使荀首来求蔡侯,楚人囚之”《左传·桓公十一年》,其中“囚”是动词,表示“囚禁”这个动作,而“楚人”是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是楚人。这个句子说明了楚人囚禁了晋人派遣的荀首,表现出了楚人的强硬态度。主谓结构的运用使得《左传》中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陈述、疑问、祈使等基本类型,还有感叹、选择等复杂类型,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力。
二、动宾结构及其作用
动宾结构是由动词和宾语构成的一种句式结构,常用于描写细节,如《左传·襄公十八年》中的“寻湨梁之言,同伐齐”就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句子。“寻湨梁之言”和“同伐齐”都是动宾结构。其中,“寻”与“伐”都是动词,“湨梁之言”和“齐”都是宾语。又如《左传·昭公二十年》中的“闻祭闵,又问于左右曰:‘何人之言也”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句子。“闻祭闵”“又问于左右曰”都是动宾结构。其中,“闻”和“问”都是动词,“祭闵”和“左右”都是宾语。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昭公听说了祭闵的话,又问左右侍从:‘这是谁说的话”。这个动宾结构的句子集中描写了“昭公听说了祭闵的话”和“昭公问侍从这话是谁说的”这两个行为。
动宾结构的句子可以强调一些细节,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和作品的主题。《左传·僖公四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其中的“先君之好是继”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倒装句,强调了诸侯们是为了继承与先君友好关系(的传统),而不是为他个人而来的。其中,“继”是动词;“先君之好”是宾语;“是”为助词,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观小国之急,思大国之险也。”在这个句子中,“观”和“思”都是动词,而“小国之急”和“大国之险”则分别是它们的宾语。这个动宾结构的句子强调了“在观察小国的困境时应当想到大国会面临的危险”。这种结构的句子可以提醒人们关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动宾结构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情节和事件。在
《左传》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和状态,从而使得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人使荀首来求蔡侯,蔡侯曰:‘寡人不得已而事晋。今晋侯命我矣,如命寡人何?”这句话中的“使……来求”和“使……追”可以表现出蔡侯对晋人的不满和反感。动宾结构还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例如,《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人使荀首来求蔡侯,蔡侯曰:‘寡人不得已而事晋。今晋侯命我矣,如命寡人何?”这句话中的“不得已而事晋”可以表现出蔡侯对晋人的无奈和妥协。
总之,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子不仅有着不同的句式结构,而且在文章中往往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时需要注意辨析其结构并理解句子的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