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维先 王磊 张矛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标志着“课程思政”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行[1]。
在知识经济及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大潮下,高职教育的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地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在这一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将新时期人才培养与思政相结合;如何将课程思政应用到人才培养课程中,专业课教学中既不牵强硬搬,也是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复制平移;如何设置清晰的工科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如何明确不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定位;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素质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在属地资源的限制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如何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现状为载体,利用线上问卷收集、线下走访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就“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和学生受育品质现状等方面开展了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兄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研究主要的对象为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和高职工科类专业学生受育品质现状,具体选取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四个高职工科专业,对2020 级、2021 级四个所选专业的高职段学生进行学习和受教情况,设定调研组精心设计调研问卷通过网络形式分发,自动收取;对2020 级、2021 级四个所选专业的高职段专业课授课教师,设定调研组以随堂听课、现场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专业课思政课教学实施情况。
研究方式选定以相关资料收集、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通过深入建筑、机电等专业教研室、加入学生管理群、走进课题及教师休息室等形式,获取商洛职院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现状情况。从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3 月,持续性追踪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6 门专业课程,了解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实施开展状况。课题组共累计向351 名学生以群发形式发送电子调查问卷回收有效填写287 份、无效填写42 份、未填写22 份,有效率达到81.77%。有效问卷中,2020 级学生占43.28%,2021 级学生占56.72%。研究调查过程严谨,结果整体可信度高,且全面地反映真实状况。
研究调查内容设计涉及问卷和走访提纲两个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调查内容:一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现阶段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感等;二是调查对象在教学中师生对“思政”知识点的反应,涉及专业知识中思政元素的表达、课程育人中思政知识表达方式、以及师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等问题;三是受访对象在施教和受育中对“思政”教学的认可度。利用线上问卷收集、线下走访等形式收集数据后,引入统计学中的归纳、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性的梳理数据,结合理论知识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以“认知、精技、匠心、唯实”为培养理念充分体现了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商洛职院工科类专业集中分布在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秉持“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鼓励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全面推进,以期达到全员育人的作用。
机电工程学院2021 年度开设161 门科目,其中在是否了解“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差异与关联的调研中80.2%的教师、72.5%的学生认为清楚两者的区别,具体如图1 所示。具体在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图2 所示),设计“课程思政”的专业课和通识课分别占44.87%和16.57%,超过了课程总数的60%。学院对“课程思政”的概念的宣讲仍需加强,可尝试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引导师生深入学习“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协同作用。
图1 师生掌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差异程度
图2 工科专业课程开设比例
如图3所示,教师认可度高于学生认可度,达到了91%,通过数据比对95.7%的师生已然意识到了“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超过85%的师生认为所学课程在思政元素和承载德育功能方面都具有承载性,从调研结果看在对“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价值、对课程需求的德育元素方面认可度较高,尤其是相关教师已在课程设计中尝试加入。为此,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人的目标,需要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多考虑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潜力,如何多元化、多层次地兼顾学生个性及行业发展需求。
图3 师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我校工科类专业课堂上承载的思政元素中,认为课题气氛达到比较活跃以上程度的学生占67.5%,仍有6.7%的学生认为同学表达了不认可。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非常愿意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中,多数学生能在相关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并认真听讲,愿意被课程中涉及的德育知识熏陶,认为这样能坚定理想信念,并认同这种正能量,认可传统中华文化等;但是,部分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其主要原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意识薄弱等原因积累而成的消极态度造成。
学习兴趣是指个体探索客观事物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它直接影响个体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经对调查分析,超过一半的工科类学生会在一天学业完成后,有情绪烦躁感、心绪沉闷等状态,并伴有负面消极状态出现,希望通过游戏、打球等方式发泄;约有53.5%的学生在入学后学校积极性这一选项上选择积极性越来越低;35.7%的学生需要老师和辅导员提醒、敦促学习,上课积极提问的学生仅占25.8%。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承认自己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约占17.8%,以学期为单位“迟到、早退”次数超过5 次的学生占8.1%,有过逃课情况的学生占1.9%,多数学生对待学习有着较为端正的态度。但在深入调研分析,如图4 所示学生与老师对待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学生师生评价学习态度较好、机电一体化学生师生评价均较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仅有45.8%的学生能言行一致做到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一致。
图4 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有17.6%的学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有着计划,其中有详细计划的占29.7%、70.3%的学生仅有阶段性计划。为此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甚至未来的职业缺乏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是专业思政教学的重点,这一数据表明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规划和人生的引导效果不佳,仅有25.9%的学生表示对本专业有清晰的认识,超过70%的学生表示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了解本专业该如何学习、如何选择就业。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高职工科类专业师生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认可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推动“思政”元素的融入,认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专业教学的效果及价值观、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这表明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认可度较高,说明学校与二级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高度重视,对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以期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高职工科类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低、学习目标缺失。针对这一状况,需从学校、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多级出发让学生对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及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引发内在的学习需要[4]。一是教师走进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帮助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在回忆童年,通过分享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一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形成专业认可;二是利用在校期间的校企联动,带领学生实地走访一线,与一线工作人员互动,并邀请优秀学长分享专业学习、求职就业和职业规划中的心得体会,以此帮助此类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培养其初步的职业情感;三是专业教师可以在教学和课程设计中,设计适宜的任务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收获成果,通过学习中的小成功积累逐步积累稳定的学习信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