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历史彰显及当代发扬

2023-03-27 09:05王林胡春霞
理论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斗争精神生成逻辑中国共产党

王林 胡春霞

摘 要:斗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品质,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伟大建党实践中生成并不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解放而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探索民族独立发展道路而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实现民富国强而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斗争。面对未来更艰巨的困难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斗争目标,必须知难而上,增强斗争的志气;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斗争的骨气;提升斗争本领,增强斗争的底气。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逻辑;历史彰显;当代发扬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1 — 0010 — 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其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血脉相承的斗争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的精神密钥,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唯有正确解读这一精神,体味党是如何靠着斗争精神创造历史的,才能在新征程上克难奋进、赢得未来。

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有其理论之基、文化之本、实践之源,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在伟大建党实践中生成并发扬光大。

(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作为一种行动先导,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支撑,即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理论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的能动性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会对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

行为选择,当这种行为选择满足了人们的理想愿景时,他们便会为了坚持这一选择而不懈努力[2]。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他们把这些崇高信仰

和使命的价值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并且坚信必然实现,所以无论条件再艰苦、力量再微弱都会始终保持先锋者姿态,进行彻底的斗争,哪怕要舍弃其他乃至自己的生命亦无悔。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史观的理论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的科学性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切历史斗争只有依靠群众

并且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合理的,才有可能取

得成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凭借斗争精神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决定性胜利,皆因其斗争所依靠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斗争所维护的利益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因。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使全人类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要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就永远不会过时,永具科学性、合理性。最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思想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传承性依据。马克思说“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3],他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旧矛盾的解决必然伴随着新矛盾的产生,故而矛盾不止、斗争不息。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无论是从建党、兴党到强党,还是从建国、兴国到富国、强国,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不懈斗争才能突破的难关,并且由于每一阶段主要矛盾的性质和特征相异,决定了共产党人斗争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也会呈现出不同样态。因此,在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仍会面临各种新的乃至更加尖锐的矛盾,仍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作为一种优秀品格,有其历史文化根源,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性格。《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事,就应像天一样发奋图强;儒家主张“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在诱惑和困难面前都要坚定意志,不能屈服;法家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反对保守复古、因循守旧的思想,主张锐意改革、积极进取;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义思想则表达出不向命运低头的豪情壮志。这些思想经世传颂并不断践行强化,便有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残暴的封建统治不懈斗争的历史。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古人们不屈不挠与灾害抗争到底,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折射出他们不屈的斗争意志;面对残暴的封建统治,古人们不畏强权奋起反抗,他们或是身先士卒以切身斗争行动为世范,如武王伐纣、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太平天國运动等,或是口诛笔伐以文学作品揭露旧王朝的残暴腐朽,如《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精神支柱和行为典范,在时代的培养皿中孵化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对家国的责任从古延续至今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为保家卫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基因。古人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无数英杰不惜以身赴死,英勇就义。正是因为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有岳飞“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豪情,有林则徐“置祸福荣辱于度外”的气魄,以先辈为楷模,才锻造出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斗争精神。

(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发于伟大建党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定有实践的根基,即从伟大建党实践中生成并不断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自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被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得难以喘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身先士卒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但都未能改变人民的悲惨境遇。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希望,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阵地,在思想和现实领域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开启了建党的伟大实践。在思想领域,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与实用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彻底决裂。李大钊、陈独秀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谈政治》等文章,深刻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各大刊物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文章与其他思潮展开激烈论战;许多信奉其他主义的知识分子在进行思想斗争反复深思熟虑后也选择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在现实领域,共产党的先驱们积极深入到学生、教师、农民尤其是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群众斗争。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4]9。五四运动后,建党任务被提上日程,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工人力量最集中的上海建立起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迅速辐射到全国各个地方以及国外留学生中。这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他们一方面要躲避北洋反动军阀的迫害,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到工人中去开展组织和宣传工作。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各地代表在反动军阀政府的严密监视下,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赴上海商议建党事宜,会议最后一天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功避开了租界巡捕的搜查。于是,在这艘小小的红船之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使得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此焕然一新。回顾整个建党历程,从内忧外患到艰难探索到建党成功,这是一条充满坎坷荆棘的道路,其中有无数反对思潮的干扰攻击,有反动军阀旧势力的围剿扼杀,若没有坚决斗争、彻底斗争的精神,星星之火将难以燎原。

二、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历史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5]党的百年坎坷曲折,无论哪一阶段都是在与各种各样阻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卡劲敌殊死较量。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共产党人依据对时势的审度,确立不同的价值取向,以此明晰自身斗争使命;选择不同的斗争方式,开展相应的斗争行为;随之便有不同的价值评价。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之解放向死而生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解放矢志救国的时代。在外国势力虎视眈眈,国内势力盘根错节的腐朽社会里,中国共产党应时代之呼声而出场,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中共二大纲领之中,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6]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它瞄准腐蚀社会的顽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准确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解放和独立的愿望。以此为奋斗目标,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7]的逆境中,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武装革命、流血牺牲的方式彻底推翻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道路。武装斗争成为了这一时期共产党人科学选择的斗争方式。自1921年起,共产党人相继开展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武装斗争活动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两年长征,党领导的军队总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28年里,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高

达370余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不惧牺牲、浴血奋战的斗争行为取得了最终胜利,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这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民族独立发展之道路奠基立业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民族独立发展道路矢志兴国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中华大地万象更新,与此同时,党和人民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千疮百孔,其残余力量虎视眈眈;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施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基于一穷二白、内外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判断,共产党人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自身价值取向,开始了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首先,他们对准妨害国家安定的毒瘤,通过“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斗争基本恢复了社会秩序。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世界上最强悍的敌人始终斗志昂扬,哪怕冻死在阵地上也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数十万计的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次,他们向贪污浪费等社会乱象开火,“三反”“五反”营造了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和健康的社会风气。通过不懈的斗争,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肃清了旧社会的污毒,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他们向先进生产力进军,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改革使社会主义社会得以建立并大步向前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诸了毕生心血。“导弹之父”钱学森冒生命危险艰难回国,促使经济落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新中国实现了导弹和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人民公仆焦裕禄与群众并肩与“三害”斗争,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心中念念不忘的依旧是人民;“荒原战士”十万转业官兵在亘古荒原战天斗地,用青春和汗水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一时期里,他们与妄图侵略国土的敌人英勇斗争,与自身的顽疾英勇斗争,与艰苦的环境英勇斗争,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乃至自己宝贵的生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开始赶跑世界。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民富国强奋起直追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锐意进取矢志富国的时代。1956年至1978年二十多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艰难发展,而此时的世界已是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景象。为了使国家和人民在苦难中重新崛起,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即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共产党人开始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不懈斗争,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他们与僵化过时的思想作斗争,摒弃“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思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完成了拨乱反正任务[8];与艰苦的国内外环境作斗争,抗击了洪水、地震、非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顶住了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冲击,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正确航向;与停滞落后的经济作斗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应对了西方的经济制裁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稳步增长态势。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凭借着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革命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各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中国跻身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开始并跑世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人民之美好生活披荆斩棘

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矢志强国的时代。新时代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1],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制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因素,国际形势亦是风云诡谲,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直面机遇与挑战,共产党人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领导人民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斗争精神展现在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不除贫困誓不还的扶贫干部身上,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尽锐出征,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项伟大事业上;这种斗争精神展现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不惧风雨、英勇奋战的抗疫英雄身上,疫情面前,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冲锋在前担当定海神针,在这场与病魔殊死搏斗的战斗中近400名党员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这种斗争精神展现在为更好服务人民,敢于直面病症、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过程中,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决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4]427,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案件超380万件,查处人数超400万人,反腐败斗争形成高壓态势。经过不懈斗争,我们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挑战,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开始领跑世界。

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当代发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面对的任务更艰巨,面临的难题更尖锐。立足新征程,党要继续交出满意答卷,必须以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映照新的赶考之路,不断增强斗争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知难而上,增强斗争的志气

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就是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迎难而上,增强斗争的志气。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经过不懈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挑战依然是艰巨的。从国内来看,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消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深化改革困难不减;疆独、台独等势力依旧虎视眈眈;党内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但党仍然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从国际社会上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到处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攻击中国,对我国进行经济打压、文化价值观攻击、战略合围,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地区问题妄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以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国际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增加。我们现今面临的挑战是国内与国外交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并存,“黑天鹅”与“灰犀牛”相伴,这些与原有挑战相比,涉及范围更广,触及根本更难,昭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在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中实现。面对各种“娄山关”与“腊子口”,绝不能畏缩退却,要坚持敢于斗争,树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意识,即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畏风险挑战、不惧牺牲;在把握斗争的历史特点基础上,抓好历史机遇主动出击,做好随时斗争和长期斗争的准备;并且坚定征服一切困难必胜的信念,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斗争的骨气

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就是要坚定人民立场不动摇,明确我们为谁斗争,靠谁斗争,增强斗争的骨气。一方面,斗争要为了人民。“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9],党的百年斗争归根究底是围绕人民展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本着“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理念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社會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路线,解开了束缚人民进步发展的制度藤蔓;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果断刚勇开辟出一条实现人民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思想指导下,我们解决了一系列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民生难题。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人民立场,始终围绕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斗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才有价值,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未来征程中,共产党人要继续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理直气壮地同一切制约人民美好生活的“拦路虎”斗争到底。另一方面,斗争要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不懈斗争的力量之源。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飞机加大炮,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势不可挡的救援洪流战胜病魔灾害,万众齐心可以形成坚不可摧的城墙抵御一切风险挑战。在未来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依靠广大人民,发挥好人民的主体作用,走群众路线,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凝聚磅礴宏伟的战斗合力,以顶天立地的姿态走向更远更光辉的未来。

(三)提升斗争本领,增强斗争的底气

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就是要不断提升党的斗争本领做到善于斗争,增强斗争的底气。首先,在斗争的过程中党员干部是先锋力量,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斗争能力。理论层面要坚持用先进的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队伍,使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实践层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历练,让党员干部到基层中去、充分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在扎实的实践中明辨善恶是非、主动担当作为,在重大斗争中积累斗争经验、增长斗争智慧,不断提高自身战斗力。其次,党的建设是提高党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1]。一个政党内部作风优良、清正廉洁,那么这个政党必然有着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沉着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反之,如果内部骄奢淫逸、腐败成风,就会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为此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持续纠治一切腐败和不正之风,持之以恒加强党规党纪和廉洁文化建设,确保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最后,党员是斗争的主体力量,要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和忧患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是战斗力的源泉,能使人永葆昂扬斗志、坚定斗争意志,并能在党员主动学习、积极作为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斗争力量,这种力量具有持久性、感召性,能使党员在任何诱惑和风险挑战面前守住初心、斗争到底;忧患意识能让党员时刻警惕党内外的各种危险考验,丢掉骄傲自负、安于现状、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等不切实际的幻想,强化责任、提振精神、加强自我修炼,增强斗争本领。为此,在开展党员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将肯定性教育与否定性教育相结合;将宣传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将远大理想教育与底线意识教育相结合,既坚定党员斗争的信心又避免在斗争过程中自负懈怠。

〔参 考 文 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4).

[2]侯玉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内在逻辑与弘扬路径[J].理论视野,2022(02):8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04.

[4]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1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3.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8]闫方洁,唐振耘.论中国共产党斗争观的生成逻辑及精神意蕴[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3.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责任编辑:秋 水〕

猜你喜欢
斗争精神生成逻辑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在反“台独”斗争中掌握国家统一主导权
领导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红色文化培育民办高校党员斗争精神作用探析
从马克思的“三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论断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