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本质意蕴

2023-03-27 09:05刘昕语
理论观察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

刘昕语

摘 要:中国共产党走过风雨兼程的百年征程,砥砺奋战,久久为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中淬炼出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把建党精神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建党精神厚植于中国精神的谱系之中,既是中国精神话语阐释与创新诠释,又是中国精神的内涵拓展与价值延展,体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契合性、赓续性。

关键词:建党精神;中国精神;本质意蕴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1 — 0020 — 04

“中国共产党秉承初心,恪守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革命中,在艰苦奋斗的建设中,在创新引领的改革中淬炼出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中国精神的本质意蕴。以科学真理为根本导向,以理想信念为内生动力,铭记初心,恪守使命,敢于斗争,勇于拼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一、在中国精神中厚植建党精神的逻辑内蕴

(一)理论向度:坚持科学真理,引领前进方向

理论是指反映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内在本质,经过社会历史的不断检验后保持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途上不断探索与追求,在数次的实践与探索中寻找到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近代以来,革命先辈们极力追寻一剂挽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良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巨大的思想浪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旗帜鲜明的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指南,以彻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与错误思想划清界限,在任何重大抉择面前,始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与高度的政治认同来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

精神力量。”[2]中国共产党走过风雨兼程的百年历史,以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3]中国共产党“能”,体现在党引领人民迎来了伟大斗争的全面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反映在基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目标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马克思主义“行”,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有机结合,为中国的接续发展与行稳致远提供根本的战略遵循,坚实理论依托与切实的实践向导。

(二)精神向度: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先烈“闳中肆外,国尔忘家”的慷慨气魄;建功立业年代,理想信念是建业先辈“舞起龙城行正道,心怀国利建鸿功”的辛勤探索;改革开放年代,理想信念是华夏儿女“改天换地山河秀,革弊兴邦日月星”中的万象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的接续奋斗。一辈又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内生动力,育根铸魂,强基固本。根与本,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的理想信念始于红船,几名青年为了中华之崛起画下宏伟蓝图,立下铮铮誓言。党的理想信念炼于遵义会议,破除痼疾,建构新局,明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前途与历史担当。党的理想信念铸于反侵斗争,以血肉之躯保家护国,捍卫主权,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党的理想信念成于新中国的成立,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追寻中带领中华儿女砥砺奋进,伟大改造工程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此基础上,接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实现由“富”到“强”的历史跨越,把全面小康的福祉聚势于中国大地;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下,制定百年战略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续奋斗。革命年代,理想信念是风骨和气魄,为了革命而抛头颅、洒鲜血的慷慨壮举,带来了人心向往的安宁生活。建设年代,理想信念是生产与奋进,勇于肃清落后观念体制,积

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聚精会神搞建设。改革年代,理想信念是创新与进步。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前进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展示中国的新名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理想信念是发展与飞跃。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三)宗旨向度:不负来时初心,谨记党的使命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从党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臻于初心,恪记使命。不懈的奋斗、奋勇的斗争、宏伟的事业、伟大的梦想都紧紧密围绕着一个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初心与使命的价值引领,矢志不渝的初心,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继往开来的力量之源、根基之本。“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6]共产党人把初心使命教育放在筑牢思想阵地,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的中心环节,一个政党,要常常回望走过的路,不能忘记立下的誓言,不能忘记赤诚初心,不能辜负伟大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核心要义,纵观国内国外历史发展,失去了初心与使命的政党必然从变质走向灭亡。在面临“四大考验”的现实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使每一位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个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四)实践向度:勇于伟大斗争,不畏困苦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是历经救亡图存的斗争史,是勠力同心的奋斗史,是栉风沐雨的拼搏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发轫于红船,以正确的革命纲领为依据,团结并带领工农群众开展伟大革命,以“三大法宝”为革命指针,以“三大作风”为价值导向,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革命先贤坚守革命立场,无畏流血牺牲,展现壮志凌云的英雄气魄。在伟大斗争中,凝练出“不怕艰难困苦,不惜付出牺牲”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抗战精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肃清残余后,中国确立了社會主义制度,稳步推进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以王进喜,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先辈楷模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为国奉献,学有所用的建设精神,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起点的全面建设阶段,在实践和探索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党中央破除旧体系,破解旧制度,建构新模式,搭造新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中,淬炼出“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改革开放精神。面对风云多变的复杂时局,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制定正确的斗争战略,保持高昂的斗争热情,坚持正确的斗争判断,确立坚定的斗争定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接续奋斗。

(五)价值向度:对党赤诚奉献,自觉服务人民

检验政权与政党的试金石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从工农联盟到全民共建,从完善分配到共同富裕,从以人为本到民生福祉,党对于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军队捍卫中国人民的权利,保家卫国,誓死拼搏,为的是让劳苦大众不再颠沛无常,不再流离失所。最后一口干粮留给人民,最后一张棉被给百姓,党和政府从未空中楼阁般的许诺,以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人民至上的立场站位。国家的富强以人民的幸福为前提。“人民至上”从来都不是空话套话,每一项工作的落实落细,人民群众赞同与否,支持与否,认同与否才是检验人民工作实效性的客观标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题中之义,民生建设要深入人心,解决好与百姓利益相关的切实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行动目标。新时代以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就业保障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民生建设,落实“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的成果真实、切实、有效的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在建党精神中深发中国精神的深厚底蕴

中国精神,凝聚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风雨兼程的百年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史中,构筑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为共性与个性的价值关系。在建党精神中深发中国精神的深厚底蕴,是伟大精神谱系的题中之义、有机延展与历史必然。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谱系的题中之义

中国的教育体系内在的包含了国家观念和国家共同体意识。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所不同,中国人一直以高度的集体主义为精神根基。在艰难险阻面前,中国人始终抱以“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的家国情怀。以集体为重,以大局为本,这种价值观念在中国血脉的延续中具有内在稳定性,古代为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忠孝臣子以高歌颂昂,近代以力挽狂澜和英勇抗争的仁人志士为楷模榜样,新时代为贡献中国智慧和凝聚中国力量的大国工匠以最高礼遇。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构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其一,伟大创造精神。创造,表现为敢为人先,勇于革新,勇于革命。中国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白手起家”,到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源于创造,基于创造,也在创造中不断发展中国人民是勇敢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困难险阻面前,知重负重,勇往直前。其二,伟大奋斗精神。奋斗,表现为艰苦创业,实干兴业,兢兢业业。中华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也深深铭刻在华夏血脉当中。中华编年史是一部奋斗史与劳动史,在实干兴邦精神的指引下,淬炼出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其三,伟大团结精神。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为公民政治义务,是每个公民需要切身履行且不可推脱的责任。维护统一与反对分裂是中华精神的光荣传统,主权不容分割,底线不容逾越。国家团结统一,同胞相亲和睦是民族复兴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意。其四,伟大梦想精神。梦想是精神之源,奋进之帆。伟大征程中,数次跌倒站起,数次咬牙坚持,数次重振旗鼓,数次厚积薄发,靠的是信念,怀的是梦想。在求幸福、谋复兴的百年基业中,梦想发挥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的作用,浇筑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撑。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神谱系的有机延展

改革与创新,表现为“破”与“立”的统一,敢于解构与实际不符合的陈规,勇于建构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新思想与新理论。从区域试点到全国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的飞跃发挥强劲引擎的作用。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是新时代中国夺取伟大胜利的法宝。围绕着改革创新的核心论断,时代精神凝练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务实是求新之本,求新是务实之源。有了“本”的坚实依托,求新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生命力与活力,有了“源”的开枝散叶,务实才能恰到好处、落到实处。新时代,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国家从制度层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为创新发展搭建治理格局,形成协同机制。每个人都是创新创业的参与者、助力者、贡献者。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时代发展呼吁科学技术的更新,缺乏自主创新就无法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无法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以创新精神为思想引擎,推动创新自发转向创新主动,在创新实践中延展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

(三)弘扬中国精神是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在百年伟业中赓续绵延的有机整体,中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表现为对伟大梦想的追逐中,升华出的精神内核。中国精神能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能薪火相传,表明精神体系相对稳定性,同生同源性,发展延续性的特征。其一,相对稳定性。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一直保持着内在的稳定性,以完整的发展脉络和体系架构被保存和继承。从“仁者爱人”“讲信修睦”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显示中华文明、中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承上启下的相对稳定性。其二,同生同源性。中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不是割裂开来的两大板块。两者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中国精神是普遍性,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淬炼出来的具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的思维体系。党的精神谱系是特殊性,厚植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之中,是支持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发展的强大精神根源。中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同样的根基和同样的源泉,党的奋斗史,是中国的发展史,中国的发展史,突出表现为党的奋斗史。其三,发展延续性。中国精神、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机统一。建党精神的培塑,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百年基业,为党员和人民提供要义遵循。中国精神的统筹,搭建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精神谱系的集中表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因势而进,在实践的检验与历史的打磨中增添新内容,汇聚新思想,提炼新本质,熔铸出鲜活有力的动态体系。

建党精神,剖释了中国精神的深厚底蕴;中国精神,考释了建党精神的逻辑内蕴。建党精神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站在百年进程的历史节点和新的目标启程之际,以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本质意蕴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源泉和精神意旨,鼓舞、激励并引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伟大辉煌,勇毅前行,踔厉前进,笃行不怠,谱写时代篇章。

〔参 考 文 獻〕

[1]习近平.在二〇二一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11(01).

[2]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长江日报,2021-04-01(02)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4]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N].人民日报,2021-09-02(01).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中国文化元素对现代油画艺术的影响探究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发扬女排精神 礼赞女排气质
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