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 方秋香
摘 要:中英软新闻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新闻的生动简洁性的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价值。本文通过对中英软新闻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研究对比,将语言美学引入到翻译领域中,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美学的重要性和所侧重的翻译理论,既给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也加强了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了中国文化美的传播。
关键词:新闻对比;美学特征;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24
1 美学理论概述
美学包含审美关系和审美意识,是一门不断创造、发展和变化的科学。审美同样也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美感掌握的一种形式,审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规律,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寻求美学上的平衡,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寻求本质上联系。
新闻语言同样也具有美学特质的共性,中英新闻受众较为广泛,往往以受众为主体,为其提供规范合格的中英新闻信息,这种新闻信息时效性较强,新闻内容重复性低,可阅读性高,为受众搭建与外界联系交流的桥梁。一方面本文试从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中英新闻语言的对比,分析中国文化语言的美学特质和美学价值,加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另一方面,根据刘宓庆所著的《翻译美学导论》一书中曾强调“翻译为体、美学为用”的原则,刘宓庆将审美心理结构概括为四个层次:感知、想象、理解和再现。同时翻译也是一种造美的过程,将美学特质应用到翻译过程中,更加映射出语言文化中的独特美感。
2 语音的审美选择与对比
押韵在中英软新闻中是一种很常用的写作方式,既可以使新闻读起来简洁明了,节奏轻快优美,使新闻具有一定音乐美感,带给读者一种新鲜生动美。
例如:Each queen forms its own nests, lays its eggs, and produces a few hundred daughter workers.
这句中“forms its own nests, lays its eggs,”运用了压尾韵的方式,将筑巢和产卵描述的简洁生动,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例如:蜂王在早春蜜源植物上取食花蜜,取弄花粉;卵巢发育,卵粒形成。
中文新闻中采用了压头韵的方式叙述蜂王的行踪,例如“取食和取弄”,使句子读起来工整有序,体现了中华语言的韵律流畅之美。
3 词汇的审美选择与对比
主要是通过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这两个方面对中英软新闻词汇的审美对比进行分析。宏观语境来说,中英软新闻选取的是动物界熊峰,属于说明性文章。中文新闻主要从熊峰筑巢、产卵、采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文章内容严密,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文章中的词汇选择不仅如实地反映了熊峰的这个客观事物,把握了熊峰生活习性的特征和规律,这种词汇选择还给了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很明显的体现出了中文说明性文章逻辑清晰美和科学美;英文新闻主要是从熊蜂中的蜂后为切入点,描述了熊蜂采食范围的变化对蜂后繁衍下一代的影响,整篇文章并没有选择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用词直接生动贴近生活,围绕蜂后这个核心铺展叙述,体现出了新闻的简洁性和生活美。从微观语境来说,因为两篇主要是说明性文章,文体较为正式,所以主要是从词义词性和修辞方法方面进行分析。
3.1 词义方面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词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词汇会根据语篇情境的不同相应发生改变,改变后的词意与源语篇的共趋语义保持一致。词汇的美学意义是通过协调后的语义定义的,受众在视觉上感受词汇在语境中带来的美感,体会意象之外的語言魅力。
例如:春暖花开,熊蜂蜂王经过漫长的冬眠后醒蛰。早春植物如延胡索、京桃花上经常能发现熊蜂蜂王的踪迹。
这句话里醒蛰的运用,“蛰”这一次在汉语中意思是藏的意思,文章中此时天气回暖,蛰伏的动物感受到春暖,就开始出来活动,体现了熊峰经过漫长的冬季蛰伏,花开之际醒来,开始新的生活,用极简的语言文字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视觉美感。
例如:They were able to match queen bumblebees to their daughters and sisters, to look at survival from one year to the next.
这一句里daughters and sisters在日常运用中指女儿和姐妹,但是运用到动物界熊蜂身上又是那么的鲜活形象。
3.2 词性方面
中英文词性选择上大有不同,不同词性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如英语喜用介词描写事物间静态的空间关系。
例如:Even small in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flowering plants through the spring and the summer could have a big effect, rais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queen bumblebees by up to four times.
这一句里“in”,“through”的運用就联系了句子之间的空间关系。
汉语偏重用动词表达事物间动态空间关联如。
例如:营巢时,熊蜂蜂王通常用自身分泌的蜂蜡先筑造蜡罐,用于暂时存贮花蜜,再在巢内的干草等杂物上建造蜡质的卵室,蜂王把卵产在卵室里面,再用蜂蜡封好。
这一句里例如分泌、存贮、建造等词的运用,使用动词来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既顺应汉语习惯语言表达,也加强了读者的美学认知,形成了中文特有的和谐美,更能体现中华文化中的语言情感联结作用。
3.3 修辞方法
从修辞方法这方面来说,修辞格的使用,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提高读者的兴趣,更能达到鲜活生动美的效果。因此新闻中常用拟人句法修辞和喻类修辞格来增加文章的有趣性。
例如:采集花粉时,花粉粒沾在熊蜂体表茂密的短毛上,一对后足上面的绒毛形成“花粉筐”用来临时携带花粉。
这里“花粉筐”使用了喻类修辞格,熊蜂采集花粉的画面就跃然纸上,把中国文字的精妙美感体现的淋漓精致。
例如:Each queen forms its own nest, lays its eggs, and produces a few hundred daughter workers.
这一英文文章中produces workers就运用的非常巧妙,解释说明了蜂后的地位,不需要去采集花粉,只需要其他的工作者去工作,解释的既清晰了然,又幽默生动。
4 总结
总而言之,美学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在翻译过程中,两者之间更是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将美学理论应用到翻译过程中,能使目的语受众清晰明了的接受信息。其中尤金.奈达的翻译功能对等观强调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不要求表面上的字字对应,主要要求两种语言在交流功能上达到对等,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的表情和美感。在翻译过程中,在了解美学特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把握目的语受众的思想情感对于翻译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中英新闻语言对比,体现了翻译既要考虑读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将美学应用到翻译过程中,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以更好地语言形式传达给受众,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中的语言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ser,W.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
[2 ]Jauss,H.R.Literary History as a Provocation to Literary Scholarship [J ].Literaturgeschichte,1967(2):737.
[3 ]毛荣贵.翻译美学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 ]许明武.新闻英语与写作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