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美
(福建省永春县介福卫生院,福建 永春 362600)
慢性胃炎为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无规律腹痛、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但由于症状通常较为轻微,或症状不典型,容易使患者忽视疾病的发生[1]。有资料报道,在受到反复炎性因子损伤作用下,胃黏膜组织会出现局部肥厚,对血液供应产生影响,加之受到炎症和损伤因子的刺激,容易出现胃黏膜化生,诱发癌变[2]。有研究报道显示,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0%~30%,精神心理因素会使胃炎患者的疾病症状进一步加重,使其机体胃肠运动功能减弱,常规药物治疗后无法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3]。因此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积极接受治疗,有利于疾病症状得到控制。本次研究就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43例,探讨慢性胃炎患者接受个性化延伸护理联合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43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2021年1~8月)与观察组(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对照组270例中男152例,女118例,年龄14~93岁,平均(49.50±4.50)岁,病程1~6年,平均(2.20±0.82)年;观察组273例中男148例,女125例,年龄14~93岁,平均(49.26±4.38)岁,病程1~7年,平均(2.54±1.13)年。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4];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研究内容。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交流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坚持遵医用药,并增加户外活动,积极参与锻炼,使患者的体质增强。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生硬食物,以营养丰富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采用个性化延伸护理联合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内容如下。
1.2.2.1 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 ①成立干预小组,保障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的顺利实施,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开展措施不当,而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护士长负责整个干预小组的人员管理和任务分配工作,邀请心理治疗师参与到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②在患者入院后,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集中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胃炎患者入院治疗,表明其慢性胃炎症状出现急性加重,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胃痛、消化不良,甚至胃出血的情况,因此患者的心理压力普遍较为严重,担心自身的疾病可能出现进一步发展,或已经发生癌变,负性情绪加重,会导致患者在面对治疗时,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使患者在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时,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为患者开展一对一宣教,使患者明白慢性胃炎的根治难度较大,其出现急性加重的可能性高,但也基本不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为癌变。入院后在为患者开展检查后,可对癌变的可能性予以排除,告知患者不要过于担心,要保持积极心态,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告知患者积极遵医接受治疗,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开展,对于其疾病治疗及加快康复进程,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提升患者的配合度。③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随着患者的治疗,其自身的疾病症状逐渐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可能认为自身的病情已经缓解,不需要再继续坚持遵医用药,而自行将用药剂量更改,甚至停止用药,或不听从护理人员的生活指导,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使得病情再次加重。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使患者明白坚持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不可因为自身的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则不继续坚持用药,或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食用辛辣、油腻食物,通过使患者的配合度提高,从而使患者的病情持续改善。④在患者出院前,此时患者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患者的生活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规律饮食、合理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使患者的慢性胃炎不出现急性复发。在患者出院前1 d,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为其发放宣传手册,使其掌握慢性胃炎的生活注意事项,包括生活中饮食要规律,食用营养丰富、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晚上超过8点不可进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坚硬食物;适当参与户外锻炼,使自身的抵抗力增强;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不可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1.2.2.2 个性化延伸护理 ①将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在开展护理干预时,可组织慢性胃炎患者加入到编织、书法以及跳舞等娱乐活动中,从而避免其独处时胡思乱想,使其能够使情绪保持乐观状态。并且还需要指导慢性胃炎患者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克制,当自身遇到烦心事时,能够对怒气进行压制,能够积极排解自身的愁绪,若患者心中仍存在不良情绪,则可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从他人处获取支持与关心,从而使自身的孤独感得到有效消除。②积极开展科学健身:通过开展合理锻炼,可使慢性胃炎患者的机体肌肉张力得到保持,同时可使肺活量增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将慢性胃炎患者的体质增强,并且还可对骨质疏松以及冠心病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提升慢性胃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同时减缓衰老速度,并指导慢性胃炎患者由繁忙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中适当脱离,加入到积极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③对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对自身的饮食更为重视,每日需要定时进行三餐饮食,将食用零食的频率降低。可将食物中钙的摄入量增加,可多饮用牛奶,若其存在乳糖不耐症,不适合饮用牛奶,则可服用钙片。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抗氧化剂进行补充,如维生素E、维生素C、微量元素等。在进行食物烹制时,尽可能选用植物油,从而使机体胆固醇代谢速度加快,同时也可使机体不饱和脂肪酸得到有效补充。日常饮食不可过于油腻与辛辣,控制钠盐与糖分的摄入,可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增加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从而预防便秘的发生。④对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进行积极防治:慢性胃炎的发生导致的症状主要包括胃部疼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而上述生理改变的发生会使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同时会影响其心理健康,若患者自身的心理较为敏感,则更容易引发其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外界对心理的影响又会进一步使生理变化加重。因此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护理时,需要使其所具备的疾病知识增加,做好其负性情绪疏导工作,将患者出现的忧虑以及恐惧心理减轻,使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需要告知患者积极对慢性病进行治疗,定期接受肿瘤普查,从而使自身的机体保持在健康状态,及时治疗病变,将慢性胃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⑤心理护理:由于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见面时,自身的仪表与谈吐会给患者留下第一印象,因此为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好感度,护理人员需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避免穿响底鞋,给人自然大方的感觉。护理人员通过注重自身的仪表仪态,以温柔的语气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并不断自身各项操作技术的熟练度,由此使患者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增加。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明白保持积极心态对于疾病治疗的正向效应。⑥家庭访视。制订家庭访视计划,待患者出院之后的2~3 d开展第1次家庭访视,具体由社区护理人员根据计划实施。患者及家属可以按照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个体具体情况出发提出护理内容,具体包括但不仅限于用药指导、监测血压指导、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等方面。⑦微信健康教育和指导。在出院之后的每1个月由医院责任护士对患者开展微信随访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药物增减情况、医嘱依从性、饮食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在电子档案中做好记录。根据随访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具体形式包括集中宣教、一对一交流与指导以及病友互动。由多元化延续护理小组收集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用药注意事项、饮食禁忌、运动指导、日常建议等,整理编成文档,每周定时发送至微信群,同时还可上传一些相关演示视频,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学习与操作。延续护理小组在每周天对患者所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学习反馈等信息加以收集和整理,可以通过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形式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对3 d以上没有在微信群中反馈的患者,则逐一开展电话交流,给予针对性指导,并鼓励其充分参与微信群交流。此外,还可以邀请疗效好的患者在微信群上分享心得,互相监督与促进,如存在疑问,则可通过微信群咨询,延续性护理干预组员尽快为患者进行解答。⑧回院复诊。提醒患者在根据约定时间回院进行复诊,针对具体的问题实施干预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干预30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若SAS评分低于50分则不存在焦虑情绪,SDS评分低于53分则不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5]。②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共包括3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0~4分),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心理弹性水平越高[6]。③两组遵医行为情况,若完全能够遵从医嘱,则为完全遵医;若出现不遵医行为,但每周不超过3次,则为部分遵医;若不遵医行为每周超过3次,则为不遵医[7]。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3.0。用()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CD-RISC评分中的坚韧、乐观、自强与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n(%)]
大量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状态下,容易诱发慢性胃炎,而慢性胃炎久治不愈,也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增加患者的慢性胃炎治疗难度[8]。有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直接影响着胃肠道疾病患者症状改善[9]。慢性胃炎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症状困扰,同时担忧疾病可能向胃癌发展,因此容易合并抑郁症。临床上在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采用药物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并消灭幽门螺杆菌,由此使胃黏膜得到保护,促使受到损伤的胃黏膜得到修复,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并未引起重视,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与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表明个性化延伸护理联合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缓解慢性胃炎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其心理弹性与遵医依从性,有利于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复发风险。分析原因,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使患者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心理状态。有研究报道,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实施可使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使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9];遵医行为属于影响慢性胃炎患者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工作的开展,可使患者自身的遵医行为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个性化延伸护理通过加强慢性胃炎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使其加入到社会活动中,可避免患者在独处时出现孤独感,也可发挥社会关系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温暖,有利于患者的心态变得更为乐观[10];指导患者科学健身,可增强患者的体质,有利于控制疾病症状与急性发作,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指导患者护理饮食,可避免饮食不当导致慢性胃炎不适症状加重,或出现急性发作,对于疾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积极预防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积极落实情绪疏导,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接受个性化延伸护理联合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提升其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