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2023-03-26 22:01张正勇姜敏勤姚安阳石小晶杨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熵值法评价指标体系

张正勇 姜敏勤 姚安阳 石小晶 杨钰

摘要:農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为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化特征,基于2012—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业发展统计数据,从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农村发展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自然断点法对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2012—2020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所在,而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是制约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从空间维度上看,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态势,南京等发达地区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不过也存在两极化发展问题。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空间分异;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60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苏教师函〔2021〕11号);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2_1723)

Evalu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e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Jiangsu Province

Zhang Zhengyong, Jiang Minqin, Yao Anyang, Shi Xiaojing, Yang Yu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istics of 1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20, an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20 specific indicators is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environment-friendly,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 and natural breakpoint method are us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leve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straints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e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20 showed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and the supply of green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the advantage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while the pressur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bearing was the short board that restricts the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re was an obvious spatial divergence in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developed regions such as Nanjing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radiation and driving the overall regional differences gradually narrowing, although there was also the problem of polariz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ntropy value metho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要求也为我国转变农业发展路径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即转向绿色发展轨道[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农业环境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取得了诸多丰硕成果。但同时自然资源匮乏、农业面源污染、土壤侵蚀严重等问题日渐突出,对我国农业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2]。因此,在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探讨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问题,对深入贯彻党中央根据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以效率提高、发展模式改进及技术进步等多种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3]。农业绿色发展概念经提出后,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外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因素[4-5]、发展模式[6-7]、发展评价[8-9]及政策保障[10-11]等方面,更注重环境指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2]。国内学者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分析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研究2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主要包括绿色农业理论、生态农业理论、有机农业理论等,都着重强调要统筹好农业发展与环境、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保资源、优环境、促生态、增供给的目标[13]。在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现有文献基于不同的绿色发展理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诸多探索,构建了多种农业绿色评价方法和体系。吴丹等[14]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出发对北大荒农业绿色发展进程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张乃明等[15]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发展、产品安全4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未考虑农业生态的相关指标。魏琦等[16]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4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了改善农业环境及提高质量效益在农业绿色发展评估中的重要性。孙炜琳等[17]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和绿色供给4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归一化法和标准化系数等评价方法。许烜等[18]从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农村发展4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评估湖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发现资源利用指标对农业绿色发展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纵观已有的研究,不少文献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已有研究往往缺乏对农业绿色发展全局的把握,所选取的指标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贡献有待加强;二是以往研究多采用主观赋权法,主观臆断性较强,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三是已有研究多是研究单一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缺乏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及地区之间的依存结构性分析。因此,本文基于2012—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业发展统计数据,从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农村发展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自然断点法对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指标体系构建

1.1.1 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要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让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加快构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而涉及到农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较多,故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选取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数据的原始数据要便于收集,且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 系统性原则: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是一个有机整体。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標都可以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子系统,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 适用性原则:农业绿色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农业发展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农业经济效益。应本着因地制宜的理念来实现农业发展,既要有农业绿色发展的共性又要有其个性。

(4) 综合性原则:农业绿色发展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不能仅局限于农业自身,还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1.1.2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选取

农业绿色发展是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方式,应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结合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参考已有研究[19-21],最终决定从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农村发展4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构成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评价江苏省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有利于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故环境友好层面选取了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膜施用强度、农业机械化强度和节水灌溉强度来反映农业绿色发展的环境友好程度。

生态保育是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耕地是极其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复种一定养地作物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培肥地力及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增强耕地的自我养护和利用效率[22],故选择耕地复种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统一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选取化肥有效利用系数、机械有效利用系数、造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表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复育程度。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绿色食品认证,可以有效保障优质、健康、绿色产品的供给;土地产出率反映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水平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率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选择绿色食品数量、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和三产融合水平作为评价指标来反映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农业绿色发展最终是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只有构建良好的乡村环境基础,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故选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从业率、农村居民人均恩格尔系数和农业多样化水平作为评价指标衡量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

1.2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法评价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具体步骤:

(1) 评价指标标准化。为了消除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增强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各评价指标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正负关系,分别采用min-max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3 自然断点法

自然断点法是利用统计数据中不连续的地方作为依据对数据集进行分级和分类统计的方法。为了直观地展示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参考武增海等[24]的做法,以2012年、2016年、2020年为3个代表年份,用Arc GIS软件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按自然断点法分为4个区域等级,即高水平区域、较高水平区域、较低水平区域、低水平区域(表2),进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1.4 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12—2020年统计数据分析江苏省 13个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苏统计局和江苏林业局统计数据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分析

表3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指标的测算结果。可见,2012年以来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农业绿色发展综合得分从2012年的0.291上升到0.441,累计提高0.150,年平均增长率为5.30%。从4个维度一级指标的得分来看,其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质量高效的得分总体较高,而环境友好指标最低。下面对各个一级指标的变动情况展开详细分析。

(1) 环境友好。环境友好指标得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0.041增加到2020年的0.062,得分的年均增长率为5.3%。这表明江苏省实施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环境友好指标得分在4个一级指标中是最低的,说明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5]。因此,需要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江苏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

(2) 生态保育。生态保育指标得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从2012年的0.079增加到2020年的0.170,得分年均增长率为5.3%。2013年以来,江苏省出台了诸多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江苏、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农业部门以土配方施肥为抓手,指导农民按方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智能配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和模式,使得化肥有效利用率大大提升。“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林木覆盖率从22.5%增至24.0%,造林面积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态保育水平的提升。

(3) 质量高效。质量高效指标得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0.112增加到2020年的0.170,年均增长率为5.4%。质量高效指标得分远高于其他3个指标得分,表明江苏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水平较高。江苏省始终坚守绿色生态导向,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三品一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底,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4%,可见,质量高效是推动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所在。

(4) 农村发展。农村发展指标得分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得分从2012年的0.059上升到2020年的0.090,年均增长率为5.4%。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其在全面推动“三农”政策的实施进程中,大力推进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实施农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促使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在农业从业率方面有所提升;以及江苏省在农业规模化方面由传统的粮油种植业,逐渐向花卉苗木、蔬果、水产等多样化产业,打破了农业发展单一化的局面。

2.2 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分异分析

2012—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分变动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市都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南京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最高,苏州仅次于南京,两者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江苏省其他地级市,无锡次之;徐州、常州、南通、盐城、镇江等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居中;连云港、淮安、扬州、泰州、宿迁等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划分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2012年和2016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分布呈现南部高、中北部低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2020年江苏省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高水平點向周边扩散的空间格局,北部的徐州市也逐渐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高水平区域,主要是因为徐州市近两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森林覆盖率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促使徐州市迅速跻身于高水平农业绿色发展队列。

就苏南地区而言,虽然各城市之间的起点差异较大,但省会和重点城市发挥了一定程度的“高水平”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各城市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定规模数量的农业绿色发展较高水平区域。就苏北地区而言,各城市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反映出苏北中心城市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溢出效应对周边城市的推动作用较弱,加上苏北地区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失衡。就苏中地区而言,其农业绿色水平发展呈现缓慢、均衡的发展态势,苏中虽靠近南京等较为发达地区,但是由于苏南和苏中城市之间在经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差距,导致苏中城市尚难以有效承接来自高水平城市的正向溢出。总体上,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全省各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但也具有一定的协调发展提升空间。

3 结 论

(1) 从时序变化来看,江苏省整体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就一级指标综合得分而言,2012年以来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2年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291,2020年提高到了0.441,增幅较为显著。其中,质量高效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所在,对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贡献最大;环境友好指标得分较低,资源环境承载的较大压力是制约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

(2) 从区域差异来看,江苏省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2012年和2016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分布都呈现南部高、中北部低的特征;2020年江苏省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高水平点向周边扩散的空间格局。整体上看,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市间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但出现了两极化发展趋势;2012年,农业绿色发展得分最高与最低的城市间差值为0.14,2020年,差值为0.22,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全面推进。因此,缩小江苏省南北地区之间的差距,提升江苏省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水平,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 考 文 献

[1]于法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19-34.

[2]黄茂兴,叶琪.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J].经济研究,2017,52(6):17-30.

[3]穆学英,刘凯,任建兰.中国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8):1006-1014.

[4] VIOLA I, PONTRANDOLFI A, MANELLI A. The employment crisis and green orientation in agriculture: new educational models[J].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 2016, 8: 560-565.

[5] LLEWELLYN D. Does global agriculture need another green revolution[J]. Engineering, 2018, 4(4): 449-451.

[6] MARTIN-GUAY M O, PAQUETTE A, DUPRAS J, et al. The new green revolution: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by intercropping[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15: 767-772.

[7] KIM C G, KIM T. An alternative measure for green growth in the U.S. agriculture using the Malmquist-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J]. The Kor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4, 55(4): 207-234.

[8] KOOHAFKAN P, ALTIERI M A, GIMENEZ E H. Green agriculture: foundations for biodiverse, resilient and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2012, 10(1): 61-75.

[9] KASZTELAN A, NOWAK A, HAWLENA J. Green growth in agriculture in the European union: Myth or reality[J]. 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2019, 22(4): 35-48.

[10] SOLAZZO R, DONATI M, TOMASI L, et al. How effective is greening policy in reducing GHG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Italy[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73: 1115-1124.

[11] LANKOSKI J, THIEM A. Linkages between agricultural policies,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20, 178: 106809.

[12] BERGEZ J E, BéTHINGER A, CEDERBERG C, et al. Integrating 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yield gap analysis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1: 109107.

[13]王旭,李春明.赋能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4):34-38.

[14]吴丹,王亚华,马超.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3):367-374.

[15]张乃明,张丽,赵宏,等.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生态经济,2018,34(11):21-24+46.

[16]魏琦,张斌,金书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及区域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11-20.

[17]孙炜琳,王瑞波,姜茜,等.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14-21.

[18]许烜,宋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1(3):130-136.

[19]高健,葛子豪.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14-22.

[20]崔元锋,严立冬,陆金铸,等.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6):29-33.

[21]刘青云.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效率耦合协调性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3):41-46.

[22]何坚坚,庞博,张鹏岩,等.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249-255.

[23]周静.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区域差异分析及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2021(12):99-108.

[24]武增海,李濤.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绩效空间分布研究:基于自然断点法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3):82-88.

[25]郑微微,何在中,徐雪高.江苏主要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4):666-672.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熵值法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