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杨桢,毛柯南,王 超,易骥欣
(湘潭理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很多农村青壮年,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来为父母及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选择了进城务工,成为城镇建设的中坚力量。孩子不得已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父母角色在儿童生活、教育、心理方面的缺失使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情感心理封闭、道德行为偏差、身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关于父母外出务工时间长短这一问题上,各研究者的界定有所不同。本研究基于实际情况,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务工3个月及以上,由父母单方或其他监护人抚养,留在农村接受教育且年龄不满16岁的儿童。近年来,随着乡村社会结构的积极转型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因为父母返乡或跟随父母进城上学而大幅减少,但他们仍是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各学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心理问题等方面。近年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即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心理弹性(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困境、压力事件及其他不利因素时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应对的心态,能够尽快适应生活变化[1]。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都会出现同等程度的严重适应性不良,有些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与父母分离、缺乏关注、隔代抚养等因素表现出认知行为偏差,这可能是因为心理弹性在留守儿童心理差异性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社会适应性越强,压力调试能力越好,整体心理健康程度越高。本研究以湖南地区的留守儿童为例,旨在对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的因素进行调研,为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现状提供数据支持。
选取湖南地区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共发放问卷435份,有效回收417份,有效率为95.9%。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信息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1.2.1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该量表由胡月琴和甘怡群[2]编制,量表分为2个维度:一是个人力,由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三因子构成;二是支持力,由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两因子构成。采用五点计分,总共27道题目,其中有12题反向计分,个体心理弹性水平通过量表总分来体现,分数越高心理弹性越好。
1.2.2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访谈表
采取匿名访谈的形式,访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年龄、性别、留守时间和目前监护人等基本信息。
运用SPSS 26.0软件对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所收集的心理弹性总分进行统计分析。
留守男孩和留守女孩在心理弹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t=1.47,P=0.14>0.05,如表2所示。
表2 性别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分值Tab.2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f different genders
在受到父母关心程度不同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1)。父母非常关心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父母关心程度还好和父母不够关心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不关心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最低,即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越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就越高,如表3所示。
表3 父母关心程度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分值Tab.3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or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parental care
在监护人不同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1)。监护人为父亲或母亲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监护人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的留守儿童,其中监护人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最低,如表4所示。
表4 监护人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分值Tab.4 Resilience analysi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guardians
在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1)。监护人管教方式严格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管教方式一般和不严格的留守儿童,其中监护人管教方式不严格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最低,即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方式越严格,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如表5所示。
表5 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分值Tab.5 Scores of the resili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parenting styles
从性别因素来看,有学者认为留守男孩的内心坚韧,更有勇气面对困境,心理弹性水平应高于留守女孩[1];也有学者认为,留守女孩比留守男孩心智更成熟,心理适应性更好,心理弹性水平更高[3]。与之不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留守男孩和留守女孩的心理弹性总分无明显差异。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在性别因素上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这可能与地域文化、人文风俗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时,不仅要考虑性别上的单因素差异,还应该考虑地域文化、人文风俗等因素,从而才能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提出针对性建议。
从父母关心程度来看,在父母关心程度不同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父母的关心程度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在于,在父母的关注关心下,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所提升,减轻了他们留守生活的孤独感,他们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都获得了来自父母的支持,这使得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更积极地面对,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父母较高的关心程度会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
在监护人不同的情况下,心理弹性水平最高的是监护人为父亲或母亲的留守儿童,其次为监护人是其他亲戚的留守儿童,最后为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留守儿童。这与已有学术观点认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监护人有关,他们的关系越亲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就越好[4]。因此,心理弹性水平从高到低监护人依次为父亲或母亲、与兄弟姐妹同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他亲戚。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①样本量问题。本研究随机选取的417名样本中,没有与兄弟姐妹同住的留守儿童,因此无法进行对比。同时,研究样本中仅有18名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抚养,样本量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②研究结果本身存在预测作用。被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的留守儿童面临着监护人年龄大、文化程度偏低、观念保守的问题,监护人在抚养观念上容易忽略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导致他们之间的代沟很深。本研究中抚养留守儿童的其他亲戚均是年轻一辈(如舅妈、姑姑),他们的抚养方式更符合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需求,而且他们的思想相对更开明,更容易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
监护人的管教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监护人的管教方式越严格,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就越高,这是因为监护人会主动观察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需求,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更频繁。严格的管教方式也意味着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多,他们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还注重留守儿童品行和自律能力的培养,使留守儿童逐步建立了自信心。监护人严格的管教方式能够从支持力和个人力两个维度整体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
本研究探索的是单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差异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是从家庭支持力维度进行的讨论,今后还应从心理弹性的个人力维度和人际关系维度进行研究,以便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因素,探索能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的途径,提高留守儿童的适应性,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