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文书保护网点的分级标准探析

2023-03-25 18:35郭世华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抢救保护分级

摘 要:清水江文书是指反映贵州清水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历史面貌的原始契约文书。该文书种类繁多,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文书保护网点分级目的在于更加科学、有序地开展文书保护。由此,本文从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重要程度、文书保存现状、文书数量、文书级别和文书濒危程度等五个层面来探讨文书保护网点的分级问题。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分级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04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最早发现于锦屏县文斗村寨,后来,陆续在天柱县、三穗县、剑河县、黎平县和台江县等境内各村寨发现大量民间林契及地契方面的文书。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山林租种契约、土地租佃契约、分家析产合同、土地买卖契约、山场座簿等体现乡村社会群众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事项。

1 文书保存现状

清水江文书的发现,引起了海内外普遍关注。文书本身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倍加珍贵,尤其在国内受到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在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文斗村寨村民家中第一次发现清水江文书。后来,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田野调查、访谈,陆续在天柱县、三穗县、剑河县、黎平县和台江县等境内各村民家中发现大量和文斗村寨一样的相关民间林契及地契方面文书。清水江文书是根据地域命名的,因为这些被发现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地方史料文献现存区域都是在清水江流域范围,所以被称为清水江文书。根据相关部门和研究专家统计,清水江文书总数量有二十余万件,主要形成于明朝末年和清朝初期,大多是反映清水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发展面貌并长期积累形成的地方原始文书[1]。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山林租种契约、土地租佃契约、分家析产合同、风水记录、档案簿、诉讼单、家谱、账簿、乡规民约、土地买卖契约、山场座簿等体现乡村社会群众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和事项,如民众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习惯、村民纠纷调解、林木交易和运输、租佃和分股方式、宗法和土地制度、里甲制度、赋役制度、司法诉讼、地方习惯法。其中,乾隆、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所形成的清水江文书数量最多,占比最大。然而,专家们也发现了少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契约文书[2]。清水江文书是珍贵的文物,种类繁多。要加强对文书文化价值的研究,但首要任务是抢救、保护和修复,因此,对清水江文书保护网点进行分级研究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调查发现,要从村民手中征集文书的难度非常大,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契约文书到现在仍然是当地村民作为解决土地、山林纠纷的凭证;二是部分村民认为文书是传家之宝,不愿意捐赠或出卖;三是有些村民不愿意无偿捐赠,对文书的有偿征集价格要求偏高。现今,清水江文书征集抢救保护的传统收藏模式遇到了瓶颈,那么将分散在各村落的清水江文书划分成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并对文书网点进行分级抢救保护是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文书保护方式。

2 保护网点分级标准

清水江文书大量散存于民间,十分不集中,而且民间的保存设备简陋。文书保存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文书的防虫、防霉要求较高,村民家中一般很难达到相应条件和满足文书抢救保护的要求。因此,目前文书受到损毁的数量逐年增多,又加上不分重点、不分等级的抢救保护做法给文书保护埋下隐患[3]。文书保护是一项从预防到整理修复不断重复连续的工作过程,对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要分轻重缓急,哪些网点需要重点保护,哪些网点需要特殊抢救保护,以及如何对网点分级、怎样分级。文书保护最为重要的是在网点分级保护时既要考虑具体工作的需要,还要考虑网点文书的特殊性,尽量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多元、科学的保护评级标准。本文从文书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重要程度、网点文书的保存现状、网点文书的数量、网点文书的级别和网点文书的濒危程度五个层面来探讨文書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分级保护问题。

2.1 以网点文书重要程度分级保护

文书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重要程度分级就是出于预防目的,对文书抢救保护网点的级别进行划分,进而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抢救保护制度[4]。通过分级,将现散存有大量清水江文书的民间网点划分出不同保存级别,运用不同的预防保护措施,集中优势力量抢救需要重点保护的网点文书。对文书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重要程度分级时要注意两方面:

一是文书抢救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分级依据。文书抢救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分级要依据文书抢救保护网点的文书重要程度。其中,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该网点中文书的稀缺性、历史文化价值和时间跨度等三个方面。文书稀有程度包括文书载体形式的稀有和文书内容的稀有[5]。文书载体形式稀有:如在纸质、石碑或其他物体上记载着的历史久远的文字信息;文书内容稀有:如村规民约、婚丧礼俗、民间故事。有些文书在清水江流域仅存有几件,有些在清水江流域围内甚至是孤本,这种文书被称作稀缺文书,具有稀缺性。历史文化价值是由文献内容价值大小体现,即对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价值有多少参考研究意义。文书形成时间的长短,称之为文书的时间跨度。通常情况,普通文书没有高龄文书具有更高的综合价值。通过网点中文书的稀缺性、历史文化价值和时间跨度等三大决定因素来确定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网点中如果有非常稀缺、时间跨度很久(如明末清初)且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的契约文书,就可以把该网点的重要程度确定为非常重要级别。以此类推,可以把网点的重要程度确定为非常重要、重要和一般三个级别。

二是文书抢救保护网点重要程度分级的方法。为了方便实际操作和管理,对文书抢救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分级进行等级设置和比例控制,并把文书保护网点预防性划分出Ⅰ、Ⅱ、Ⅲ级。如上文所述,分级主要考虑文书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先按照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划出其所属级别,如果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为非常重要级别,则该网点设为Ⅰ级保护网点;如果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为重要级别,则该网点设为Ⅱ级保护网点;如果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为一般级别,则该网点设为Ⅲ级保护网点。这一过程体现出了保护网点的重要程度参数的权重。此外,确定合理的Ⅰ、Ⅱ、Ⅲ级保护网点的数量比例,严格控制Ⅰ、Ⅱ级文书保护网点的数量,主要为了保证Ⅰ级文书保护网点数量最少,Ⅱ级占比稍微多于Ⅰ级文书保护网点数量,Ⅲ级保护网点数量占绝大多数。要根据自身的保存特点来确定各级保护网点分级标准具体参数,从而有层次、有重点地保证对保护网点进行管理。

2.2 以网点文书保存现状分级保护

所谓网点文书保存现状分级保护,就是根据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的特殊情况,制定出轻重缓急的应对处理方案。这种分级方式带有一定的治理性,主要依据保护网点文书的保存现状好坏来确定其网点保护级别。通过分级,将各文书保护网点置为不同保存级别,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各网点展开保护,集中力量保护那些需要重点保护的网点。

(1)网点文书的保存现状分级依据。文书保护网点分级主要考虑网点文书的保存现状,如文书完整程度、文书材质构成、网点保存条件和文书利用频率四个方面。完整程度一种是对损坏文书进行修复后,确定修复后达到文书原貌的程度;另一种是对无损坏文书,查看是不是完整的卷册,单本是不是完整等。材质构成就是指纸张、石碑、丝帛等不同文书载体材质,抗老化性和脆弱程度各异,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网点保存条件是文书保存的环境条件,如储存库房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和储存柜具。利用频次作为一项参考,是考虑经常被翻阅、查看的文书的利用频率,要依据文书实际情况选择保护。根据网点文书完整程度、文书材质构成、网点保存条件和文书利用频率等参考值来确定该网点文书保存现状等级。例如网点中如果契约文书非常完整、材料构成特别好、保存条件很佳且利用率极低的网点,我们可以把该网点确定为优。以此类推,可以把网点确定为优、良、差等级别。

(2)网点文书的保存现状分级方法。主要是网点文书的保存现状分级的等级设置与比例控制。为便于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契约文书,可将保护网点分级为一、二、三级。根据以上所述,网点分级主要考虑文书抢救保护网点文书保存现状情况,按照保护网点文书现状级别来确定保护网点的所属级别,若网点的文书保存现状为差,则该网点为一级;若网点的文书保存现状为良,则网点为二级;若网点的文书保存现状为优,则网点为三级。这一过程体现出了保护网点文书保存现状参数的权重。

2.3 以网点文书数量分级保护

可根据保护网点清水江文书藏有数量的丰富程度来划分网点的保护等级,将网点文书数量在2万份以上的划分为特别重要保护网点级别(Ⅰ级)、文书数量在1万至2万份之间的为重要保护网点级别(Ⅱ级)、网点文书数量在5千至1万份之间的为相对重要保护网点级别(Ⅲ级)、网点文书数量在5千以下的为一般保护网点级别(Ⅳ级),并实行相应的预警级别。

2.4 以网点文书级别分级保护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以及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的分级,按照《文物保护法》第3条规定,上述文物可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6]。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200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19号令发布实施)对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定级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清水江文书属于文物的一种,可以参照此定级标准划分等级。对契约文书定级(契约文书定级参阅相关定级标准)后,可以根据网点中文书级别的高低作为网点的保护定级标准。如果某村寨或区域内现藏有一级契约文书,就可以把该村寨或区域确定为A级别保护网点;如果某村寨或区域内现藏有二级契约文书,就可以把该村寨或区域确定为B级别保护网点;如果某村寨或区域内现藏有三级契约文书,就可以把该村寨或区域确定为C级别保护网点;如果某村寨或区域内现藏有四级契约文书,就可以把该村寨或区域确定为D级别保护网点。

2.5 以网点文书濒危程度分级保护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贵州又是我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省份,文化璀璨丰富。然而,依据贵州省现有的财力、人力、物力,很难对所有文化遗产同时进行统一抢救保护[7]。因此,在現有的条件下要集中力量,根据轻重缓急对那些处于濒危状态的优秀文化遗产实施及时有效地抢救与保护,避免“人间国宝”消失。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于文化遗产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抢救”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民族古籍文献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农耕文明正在迅速瓦解,赖以生存的环境;伴随着人类经济的全球化,西方强势文化畅通无阻地扩散,和商业行为的侵蚀等,随着时间流逝和人类的疏忽而销声匿迹。与此同时,目前搜集整理的清水江契约文书也面临着“再度抢救”[8]。由于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契约文书在聚散的过程中经常遭到损坏。公私收藏的文书也不免受到潮湿、腐烂、虫蛀、鼠啃等厄运。为了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减少因抢救与保护不及时而造成的遗憾与损失,我们要坚持对存在濒危契约文书的网点进行优先保护的原则。

3 结 语

清水江文书是目前在贵州发现保存最完整、数量庞大的民间契约文献,放眼全国也很少。其不仅为我们了解、研究贵州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探究我国契约文化提供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所以,对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要花大力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计算机信息化、数字化的运用,加大对各分布式抢救保护网点文书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编辑委员会.历史地理第十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45.

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1993.

卞利.徽州文书的由来及其收藏整理情况[J].寻根,2008(6):4-14.

徐辉鸿,郭富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J].法学,2007(9):94-101.

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郭世华.新时代图书馆古籍档案保护管理研究[ J ] .档案管理,2020(1):38.

作者简介

郭世华,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民族文化及图书馆发展。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抢救保护分级
分级诊疗路难行?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行为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