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开香 何秋惠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不仅涉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会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与社会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医院感染管理不当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播散风险,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1]。医院人流量大且人员结构复杂,医院运营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其中不乏大量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若管理不当极易导致疾病人际传播,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2]。大部分传染性疾病极其隐蔽且传染性强,常规的病区开放式管理极易导致病毒在患者间相互传播,存在较高的医院感染扩散风险[3-4]。值此关键时期,只有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才能促进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往积极向好的趋势发展。为保证医院各科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病区自2021 年起开始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本次试验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2020 年7 月—2021 年6 月150 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区管理方法的不同,将2020 年7—12 月实施“病区半开放式管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75 例),将2021年1—6 月实施“病区封闭式管理”的患者设置为研究组(75 例)。纳入标准:(1)文章中体现了《医院感染防控指南》的临床参考或执行标准[5]。(2)检查报告、病历等临床资料完整。(3)年龄≥18 岁。(4)对病区管理内容完全知情。排除合并意识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精神或心理疾病,配合度低的患者。对照组75 例患者中男性41 例(54.67%),女性34 例(45.33%);年龄20 ~76 岁,平均(40.76±2.45)岁。研究组75 例患者中男39 例(52%),女36 例(48%);年龄19 ~74 岁,平均(40.85±2.5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如性别、年龄等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此次研究已通过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号:202012063)。
对照组接受病区半开放式管理,患者住院期间病房区域进行半开放式管理,即仅对出入人员进行基础登记与核实,允许患者、家属及其陪伴就医人员、护士、医生等自由进出,患者住院期间对病区环境进行常规消杀,保持病房环境、用品、器械、仪器设备等的卫生。
研究组接受病区封闭式管理:(1)风险评估:患者入院时均需要测量体温,核对健康码、行程码并核实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疾病史,主要收集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入院原因以及个人基本信息等内容。(2)患者分级管理:根据患者就诊科室、旅居史、体温测量结果进行分级管理:①低风险:平诊入院,无感冒、咳嗽、咽喉疼痛、流涕等症状,于普通内科及外科就诊者;对其实行3 级管理,按时测量体温(2次/d),同时做好环境消杀工作;在院期间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非特殊情况尽量于病区活动,允许低风险(风险评估方法同患者)家属陪同住院;②中风险:急诊入院,患者存在血压、体温异常等感染疾病症状,且感染途径、类型等均未明确;此类患者采取2 级管理,安排在缓冲隔离病房,确诊为非传染性疾病后即转入普通病房,按时测量体温(2次/d),同时做好环境消杀工作;在院期间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活动区域限制在病房内,避免随意走动,允许固定家属陪同住院,期间家属不得随意变更或离开病房区域;③高风险:本人及接触家属有传染性疾病,聚集性发病,在发热(≥37.3℃)基础上同时存在其他传染性疾病相关症状,满足一项即定义为高传染风险患者,采取1 级管理,患者在院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设置过渡病区进行医学观察;根据多次病原检查结果、临床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无异常则转移至常规病区;每天3 次对环境、接触物品进行消杀,医学观察期间不允许家属陪同。(3)医护人员分区管理:①1、2 级管理病区:医学隔离区域的医护人员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每日工作期间不得随意出入隔离病区,出入隔离病区需经严格的手卫生与防护检查;全部医务人员、患者均取消大堂就餐,改为无接触式就餐,每次一到就餐时间点;由院内食堂安排专人配送餐饮,为医护人员提供就餐,同时通过分批次的方式进行就餐,以避免人员聚集。②3 级管理病区: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做好防护,常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按照要求落实六步洗手法。(4)仪器设备管理:由院内专人负责对所有仪器的消毒以及灭菌工作,同时制定严格的登记及考核制度,每次完成仪器消杀工作后,需及时、详细做登记,登记信息包括器械名称、消杀方式及时间等内容;对于普通仪器,需固定每日消杀1 次或以上,若仪器有同1 级管理病区医患相接触,则需更改消杀频率,由原来的每日1 次改为每日2 次,且做到一用一消,以防止仪器受到污染,形成新的传染媒介,增加院内感染发生。(5)环境分区管理:不同级别病区的物品及耗材禁止交叉使用或放置,同时还需设立缓冲区,尽量隔开各区域物品,缓冲区还需配备消杀用品,如消毒液、医用酒精以及红外线体温计等,严格落实环境分区管理:①3、2 级管理病区:如病房、过道等地方,需注意每日按时通风,严禁将所有门窗紧闭,以防止空气聚集、病菌滋生,实行2 次/d 的环境固定消杀,消杀范围包括座椅、门把手、底面、栏杆、卫生间、电梯、窗台等。②1 级管理:除须保持空气流通外,环境消杀频率提高至3 次/d,同时对病房、通道、检查时内所有区域、物品均进行消毒。(6)人员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题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其院感防控技巧,同时安排专员为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实施感染防控知识科普,以增强其防护意识及配合度。由专人负责对院内各区域的感染防控情况做考核,通过“不定期抽检+定时检查”的方式,对医院病房、通道、检查室等区域的仪器、门把手、空气、底面、墙壁、栏杆、扶手等进行消杀检查,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
(1)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使用荧光标记法检查荧光清除效果,以对比评价两组各100 次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合格率;清洁合格率=已清除点数/所有布点数。(2)医院感染发病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呼吸道部位感染、皮肤部位感染、消化道部位感染以及泌尿道部位感染等;感染发病率=感染例数/所有观察总人数。(3)环境卫生学培养合格率:对清洁消毒后工作前的环境物表进行采样,对比两组卫生学培养合格率;卫生学培养合格率=合格例数/培养例数。
通过SPSS 22.0 统计软件检验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两组各100 次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检查中,研究组的环境物体表面(门把手、座椅、地面以及仪器)清洁合格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总医院感染发病率(2.67%vs. 9.33%)低于对照组(χ2=3.58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例(%)]
研究组患者的环境卫生学培养合格率(95.00%vs.81.00%)高于对照组(χ2=8.688,P<0.05)。见表3。
表3 两组环境卫生学培养合格率比较[次(%)]
随着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内外部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的重视,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是医院外部改革的核心工作,而优化医院自身管理机制并提高管理效率是医院内部改革的重点。目前全球正处于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全国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能因为传染性疾病的突然爆发流行而遭受重大影响,给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6-7]。医院聚集的患者数量较多,疾病较复杂,其中有部分患者可能处于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或为无症状传染者,而就诊患者多数机体抵抗力较差,加上绝大多数传染性疾病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医院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较高,因此患者在入院接受诊疗期间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进而给医院的正常诊疗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严重损害医患的身体健康,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则尤为重要[8-10]。
封闭式管理是一种将管理区域与外界分隔开的管理方式,其管理强度介于军事化管理与开放式管理之间,有助于降低病区人员流动性与不稳定性,从而控制病区内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感染源的发生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区封闭式管理)在100 次卫生检查中,其各区域卫生检查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病率(2.67%vs. 9.33%)低于对照组,与郑豫珍等[14]的研究对应,这一结果表明病区封闭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病房环境卫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感染管控质量。分析原因,这是因为虽然造成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较复杂,但各种病原体导致的医院感染的特征均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其中大部分病毒与细菌等医院易感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粪口传播或飞沫传播,病区封闭式管理从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各个因素(如患者体温、诊疗环境、日常消毒以及空气质量等)入手,实行分级、分区管理,提升了整个卫生系统的紧密性以及顺畅性,确保护理干预工作中的各项内容细节处理得当,从而切断医院易感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15-18]。本研究结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方案借鉴,且研究相关管理活动的开展,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指南》[20]标准。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受研究时间与人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观察指标单一、观察周期短与样本量小等方面的不足,未能纳入对大量临床患者展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这可能导致本研究与实际结果间存在偏差,可能导致病区封闭式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被低估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表 1 两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合格情况的调查结果[次(%)]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病区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确切,对病区环境卫生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