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3-03-24 18:03何建华施松良
观察与思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何建华 施松良

提 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满足、人的权利得到有力保障、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全体公民素质大幅提高、人的社会关系平等和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大力加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积极探索市场、政府、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和开放提升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任务是到二〇三五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4 页。。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创新。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明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目标,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使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人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终尺度。古往今来,人的发展问题也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在前现代时期,思想家们主要从道德与幸福的统一角度阐述人的发展。孔子主张全人生的学习教育过程;苏格拉底希望人能通过掌握知识“接近于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目标应顾及人的心灵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成为和谐的人。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世界历史的展开,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自由、平等、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主体性,则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广泛认同的、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人民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一直重视人的现代化问题,无论是梁启超提出的培育新式人格的“新民说”及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还是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陈鹤琴的“健全之人格”,都体现了人的全面、和谐、整体发展的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启蒙浪潮中,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伦理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①陈独秀:《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41 页,即首要的问题是唤醒民众的觉悟,来自觉自主地掌握科学、争取民主。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人的解放和发展运动。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政治抱负和最高价值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始终只是人个体发展的历史,“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72、119 页。。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解放事业中的历史进步作用,认为资本主义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历史阶段,在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人类冲破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地方性、区域性、民族性边界,摆脱了“对自然的崇拜”,使自然界真正成为“人的对象”,“服从于人的需要”,成为人的“有用物”。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90-91 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获得财富的能力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在短短的、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就创造了比以往全部历史创造的、更大、更多的生产力。④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77、10 页。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大力废除一切等级关系和个人特权,使人们获得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平等权利”在口头上也被承认了。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93 页。但由于“受到物的力量的统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难以在资本主义社会真正实现。因此,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拿起武器,推翻那些侮辱人、奴役人、使人感到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一切社会关系,⑥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77、10 页。以争取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即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72、119 页。,每一个社会成员才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才能和潜能,人类才能真正彻底地获得自由和解放。因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⑧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333 页。“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94 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大同的实践中,始终把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毛泽东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226 页。,必须通过教育,使全体劳动人民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多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在德智体美劳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重要内容。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性,他强调,“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③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50、95 页。。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的,经济越是发展,创造财富的手段就越是依赖于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人的发展。④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5、150 页。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不能离开“人”这个根本。因而,经济发展中许多衡量指标,如: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50、95 页。。他认为,人本质上是有文化的、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物化的、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效率和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幸福指数”,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平和充实,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⑥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5、150 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重要任务,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和发挥社会活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11-12 页。。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我们党在新征程中面临的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要求到二〇三五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4 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遵循。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人”“发展”“全面发展”三个层面来分析和解读。

首先,从全面发展的主体——“人”的层面来看,人的存在具有个体、群体和类三种形态。这里强调的“人”,主要是指个体和群体(即全体人民),即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全面发展前提下的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与群体、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是人的类特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与个性(即人的自然潜力、需要、心理、感觉、精神、道德、观念和思维等)的统一。人的类特性与个性的统一,主要是通过人的社会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与交往实践来实现的。

其次,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内涵来看,发展是一种质的规定性,我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发展进程中质的飞跃。从人类发展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人类能力的全面提高、人类特性的全面展现、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完善。从个体发展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身上的人类特性的充分展现。

最后,从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来看,主要包括:第一,能力。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体力和智力、个人能力和群体能力、理性能力和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劳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等。第二,素质。人的素质有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人力素质、人本素质和人文素质,还有政治素质、经济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第三,需要。既有来自人性的欲求,也有来自社会的需求。人的发展就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又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再努力实现新需要的过程。第四,个性。包括个人的心理、感觉、精神、观念、思维等各个方面,是人的自由度的重要体现。第五,品质。主要指思想品质、道德水平、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多向度的发展以及具有的崇高品德。第六,关系。包括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要求不断扩大和深化社会交往,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还有生态环境、人格完善等。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指人在能力、素质、需要、个性、品质、关系、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这种发展和提高是一个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由于人的个性、品质、关系、人格等一般跟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关,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人的需要不断满足、人际关系趋向和谐。新时代,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和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人有多种多样的需要,这是人的本性。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514 页。特定历史阶段人的需求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反映了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又反映了人的生活方式特征和人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人的需要的培育与满足程度。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呈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②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85 页。。新时代,人的需要不仅包括人的生存和享乐的物质性需要,还应该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社会关系方面的各种需要,以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其中,物质需要,如:收入、住房、医疗、养老、环境等;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教育、权利保障、公共参与、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需要主要包括社会公平、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情感和精神富有等。

第二,人的基本权利得到有力保障。人的权利是一个表征人的尊严和价值、具有普遍性要求和巨大辐射力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具体性。新时代,人的权利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公民权利,主要指公民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维护自身尊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自由权(表达自由、信息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平等权。二是社会权利,是指公民具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包括财产权、择业权、劳动权、获得报酬的权利;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平等享有社会保健服务、粮食、住房、就业、收入公平分配等方面的机会和权利,如:医疗保障权、工会保障权、环境保护权、最低生活保障权、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生活保障权等;还有教育权、信息权和文化权等。三是发展权利,是指公民能自由地参与增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进步的一切活动、并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资格或权能,其核心是发展机会均等和发展利益共享。

第三,人的能力全面提高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全面发展还体现在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全面的能力体系”的形成。人具有各种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天赋能力,具有认知、交往、生产、消费、道德、审美等各种潜在的能力,人的能力发展主要是发展和引导人的各种潜能,使其不断超越自身的给定性和自在性,从而追求更丰富更全面的个性、更好的生存状态和更具意义的人生价值。人的能力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人的劳动能力和从事思想、科学、艺术的能力的提高;还体现在从事公共事务的能力,也就是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体现在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充分激发。

第四,人的素质大幅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关键因素,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人格、品质的现代化。只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①参见[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6-7 页。新时代,人的素质主要包括公民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素养、数字素养。其中,公民道德素质主要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健康素质主要体现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等;法治素养主要体现在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数字素养是大数据时代人的新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数字获取、数字使用、数字分享等基本素养。

第五,人的社会关系平等和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主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交往)的普遍而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广泛与丰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295 页。人的交往关系普遍而全面的建立,意味着人们参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参与政治生活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组织、集体、社会的关系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家人、朋友、邻里、同事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组织、集体、社会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干群关系、劳资(劳动)关系、网络交往关系等。

三、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动力。随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展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明确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目标,贯彻落实到制度、政策和各项工作中,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中切实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和新的历史进程。

第一,切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环节。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一起来,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尤其要让“老少边穷”地区和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切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制定和调整发展指标体系,部署和安排各项工作。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积极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全体人民充分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和机会。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人的全生命周期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涌流,创业、创新、创造动能充分释放。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和满意度。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化建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要始终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养成、政策保障新格局,把文化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文化人,化成天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新需求为牵引的基层文化阵地体系和文化惠民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不断丰富全体人民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大幅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方针,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也是判断一个国家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状况的关键指标。要突破教育、科技、人才等当前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瓶颈和短板,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位、战略起点和重要使命,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模式,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与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相配套的国家财政资源支持政策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使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能力、认识能力和劳动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力建设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法规和制度,不断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精准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和人才集聚行动,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和青年人才的稳定支持。

第四,进一步理顺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关系,建立健全市场、政府、社会三者良性互动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一是积极发挥市场繁荣经济和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创业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来有效配置资源,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机会,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正确发挥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团结和公正秩序的作用。进一步实现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规范程序,强化服务。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通过公共财政和社会政策保障,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正确发挥社会(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治精神。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不断扩展社会自治的空间,提高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在创新创业和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全体人民真正成为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合格的社会主体。在积极发挥市场、政府、社会各自功能的前提下,明确各自的边界,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均衡与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以创新深化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多群众有获得感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创新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全员创新、全域创新、全程创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全体人民的潜能,提高全体人民的创新能力,发挥全体人民的创造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提高人的自主性,扩展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拓展人的生活和交往空间,提高人的素质和交往能力,促进人的交往关系的现代化。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能力为着眼点,不断完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体制。要畅通社会流动机制,鼓励合理职业流动和社会流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岗位,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入动力。要以改革攻坚提高全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打通社会阶层的上升通道,营造一流的法制化营商环境,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会平等,拓宽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增强人的自主选择性,为每个人的努力奋斗、能力发挥、业绩贡献提供平等的机会。三是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树立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不断促进交往关系的国际化、现代化。要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广泛集聚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要素,引进更多先进理念、成熟模式和创新技术,最大限度地交换和整合资源,集聚国际高端要素,吸引全世界的资本、技术、人才完全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动世界交往和发展,使全体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断适应开放的世界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新时代,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人们的生活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可塑性和可能性。要积极鼓励人们参与国际交往、交流,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扩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范围,积极培育人们的理性思维、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使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在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中提升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权利的充分实现。它既体现了个体人格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又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开放性、未定性和无限超越性,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建构性范畴。因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立足现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历史、现实、未来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注意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性、理想性、未来性,又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性、可行性、具体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环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4 页。。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