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莉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更好地面对市场挑战。在此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应运而生,其能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融合到一个管理体系中,统一进行管理控制。随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全面预算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推行实施,但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部门协同不足、预算体系不科学、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等问题。本文就这些现存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质效。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企业财务、业务、专项的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动态活动,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对其生产、现金收支、成本支出等进行预测,编制财务报告,以反映企业未来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民营企业通过全面预算,对企业内各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分配、控制,以達到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特点 一是战略性。全面预算可以将企业战略目标细化成具体项目,让各部门了解自身任务,明确自身权责,有助于企业有序实现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全面性。全面预算,可以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全面覆盖、全面管理,其管理范围极为细致,具有全面性。三是系统性。全面预算是一项系统性活动,能对企业各项目流程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环节衔接,以市场变化为导向,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对各项目活动起促进作用。
民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细化企业发展目标 首先,民营企业把全面预算管理贯彻于企业运行中,将企业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和项目,以便企业稳步发展。其次,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将企业战略目标与全面预算相结合,以便各部门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清楚了解企业发展目标与自身在工作内容。最后,企业加强预算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各部门协作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企业上下全员参与,各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与合作,将全面预算工作渗透到企业各环节,运用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
强化管理风险 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比较灵活,人工治理现象普遍存在,过于集中的经营决策权会使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较差,通过加强全面预算,可以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有利于随时了解预算目标执行情况,便于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潜在风险,采取相关手段提高内控质量,把控并调整预算执行方案,必要时还可调整企业战略目标,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有助于进行资源整合 民营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环节前,对企业运行情况展开调查,充分掌握各方信息。如,各部门员工工作情况、各业务项目进展情况等,将这些信息收集整合,以便企业内资源合理配置,避免资源过度浪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将企业经营目标分解细化为多项具体的业务活动,能够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业务活动进行准确规划和预测,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避免资源过度浪费或闲置情况,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
民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片面地认为,全面预算是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预算编制,与其他部门无关,致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准确性,与实际所需相差较大,从而使预算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全面预算意识薄弱,未认可全面预算机制,使全面预算难以顺利开展,企业预算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对企业正常管理造成阻碍。
全面预算体系不科学 其一,部分企业对预算岗位员工要求较低。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但企业相关人员并未熟练掌握此项技能,企业也缺少相关培训机制,使其在工作中应用率低,阻碍了全面预算体系建设。其二,大部分民营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活动时常会受到企业规模、运营状况、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制约,未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各项目预算活动主要是由总经理以及财务部协同完成,无法保证全面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其三,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预算管理部门,但是未能把控好企业各项活动整体性管理,常出现财务数据延后提交的情况,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通常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完全由企业管理层独自确定预算主体及目标,其他各预算部门不参与预算目标制定,后由管理人员下发执行指示,各部门只需按照指示开展工作即可,这种预算模式称为权威式预算。权威式预算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其主观性大,预算执行人员对其缺少认同感,极易滋生消极情绪,限制了预算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合理,多根据历史财务数据和历年增长率,来估算当下的数据,没有对当前市场变化、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忽视了客观的影响因素。在选择预算方法时多采用固定预算法或增量预算法,这种预算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其合理性、准确性较低,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预算编制方案与实际所需差距较大。
各部门协同不足 一是在实际执行全面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未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各部门沟通不到位,实际工作与企业战略目标衔接不足,过于重视部门利益,缺少对企业整体利益的关注,极大地影响了全面预算执行效果,降低了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二是一些民营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各岗位职责、任务划分不明确,也缺少相应的考核机制,导致员工岗位责任意识与预算管理意识较低,未能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产生阻碍。
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 一方面,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弱,未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在开展预算编制等工作时仍以传统的EXCEL表格为主。另一方面,有些民营企业虽然构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对其应用水平不足,未完全开发出其功能,导致无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民营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思想,要勇于接受新生事物,重视全面预算工作,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对全面预算的学习和认识。其次,民营企业需要开展全面预算相关培训活动,并组织员工参与。最后,全面预算活动的開展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配合,企业各部门需要明晰全面预算并非完全由财务部门负责,还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共同参与预算编制,确保预算工作合理和实用。
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体系 其一,企业应提高招聘门槛,招聘满足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并对现有人才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以增强员工学习积极性。其二,规范预算管理的决策、传达及执行三个层次,预算管理的决策应由董事会或者委员会完成,如年度预算方案的制定、预算目标的确立、股东会审批等;预算管理的传达应由总经理把控,总监负责,财务部门执行,如审核各部门项目预案、审核并提交执行报告、审核并制定评价方案等;预算管理的执行应由财务部或预算管理部完成,如编制并汇总各部门预案、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价等。
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第一,民营企业应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政策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第二,选择一种或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后还需严格按照其规定以及标准开展工作,多种方法需对比择优,以确保预算工作科学和有效。第三,企业应建立一套预算结果分析机制,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找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为后续预算活动开展提供经验,使全面预算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推动产业融合,加强各部门沟通 其一,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推动业财融合是当今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民营企业应设立预算管理机构,当业务部门上交项目时,预算管理机构应对各项目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再开展预算编制工作,通过上级审批,及时将预算方案下发各业务部门,如此,不仅能提高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能更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水平。其二,企业各部门应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活动,与全体员工都密切相关,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并在实际工作中与企业目标充分衔接,确保项目执行方向不偏移,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其一,企业管理者需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视,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同管理环节设置专人管理。根据分权制衡原则,对预算管理信息进行系统保护,避免财务数据由人为操作造成失误,发生财务风险。其二,在进行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构建时,应重视各部门的联动性,将信息化系统应用于各个部门,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预警四个模块,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与监督,满足预算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其三,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时应设置预警提示功能,当出现数据错误时,系统能够及时提醒,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及时处理异常问题,确保企业财务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若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还需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体系、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推动产业融合,加强各部门沟通、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此提高全面预算工作的质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