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丽
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1]。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本质及其价值实现的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根据不同生命个体进行生命成长、心智成熟、幸福发展的过程,让每个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谐统一发展。2020 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疫情肆虐的大学生们感受到病毒带来的生死考验,充分体会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对生命的价值及党和国家为挽救生命而付出的努力有更深刻的理解。后疫情时代,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重要而又紧迫,应让每个大学生都能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与价值,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挖掘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2010—2020 年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涉及到生命教育相关方面内容,但没有纲领性文件和科学指导。教育部门并没有对生命教育进行学科分类,也没有纳入国家课程体系标准中。由于缺乏国家教育部门的整体规划和纲领性文件规定,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自主开展生命教育仅靠教育自觉而没有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各个学校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也不统一,有的偏向于安全教育,有的偏向于心理健康教育,而且生命教育的学科归属无统一规范。
疫情前大部分高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培养目标着重于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学生健康、快乐、有价值的生命关怀相关内容并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学生培养方案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探索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价值的需要。
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少高质量的教材。高校主要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某一章节来讲授,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受课程设置的影响,教育内容碎片化,难以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生命教育的全过程。老师通过单向灌输,学生机械接收,形式单一,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缺少生命活动体验,拓展深化程度不够,脱离学生实际需要。
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涉及到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原理和内容。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目前国内高校没有设立专职生命教育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兼任。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专业知识训练,在开展教育过程中专业性不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生命成长发展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拔节孕穗”的关键期,需要精心培养,而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他们原有的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了重大冲击。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适应,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因疫情的发生而产生了巨大变化。
新冠感染对全球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在疫情肆虐时,人们的生命意识再次被唤醒。大学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社会应激事件,内心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他们开始担忧生命健康与安全,并意识到了生命的独特性与脆弱性,从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更加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
疫情之下逆行而上为守护生命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们奏响了生命之歌,让大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到震撼与温暖,他们对生命价值有了新的思考。他们从疫情暴发初期的恐惧、担忧到积极参与抗疫行动,用实际行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个人价值有了重新的认知。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在短期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与担忧,目标价值模糊,会更多地是关注当前的生存,但对生命高度的追求尚处于探索阶段。
疫情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疫情时代,高校应从生命的认识与理解、生命的健康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意识、生命认知、生命品格、生命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升华生命,激发他们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生生命教育从认识生命开始,从生物学意义上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生命因其独特感而弥足珍贵,世界因每个独待的生命而变得丰富多样。认识到生命的独一无二,能够让大学生珍惜珍贵的生命,成就最好的自己。
经过新冠病毒的肆虐,大学生更能明白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开始自觉践行早睡早起、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愉悦,保证生命的和谐健康发展。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从生命意识教育到健康观念教育再到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让大学生明白人类生命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界生物的滋养,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不能被人类中心论的错误观点所误导,要尊重包括自我在内的一切生命,这才是尊重生命的真谛。
新冠疫情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促使大学生群体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以乐观坦然的心态悦纳自我,以积极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与挑战,用智慧、勇气、仁爱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人的生命具有三重属性:第一层是自然生命、第二层是社会生命、第三层是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是身体的组织、器官等身心系统,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社会生命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价体系[2]。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是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突破、不断发展的动态生命。生命价值观教育要让每个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发展自我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让社会生命以充实的内涵突破现实世界的困境,在不断自我超越中提升精神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有限的自然生命实现最大价值。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人生。
后疫情时代,应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健康的和谐进步[3]。从思想引领上筑牢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观认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生命价值追求。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损害。人民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这为高校深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对生命充满敬畏与热爱,全面发展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疫中,以医务人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英难群体涌现在世人面前,他们勇挑重担、全力以赴筑牢人民生命“安全墙”。英雄人物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无疑对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和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责任教育,培养担当精神,把自身责任与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锤炼品质、树立远大目标,在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认识的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来加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来指引各项行为。高校可通过各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担当精神,在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培养高尚情怀,觉得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找到生命价值的归属感。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活动形式,通过劳动实践激发大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行为。大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享受到劳动的成果,在心理上找到生命的掌控感和投入感,进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力量。
学生的生命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不断切换,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配合,多维度协同育人,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育人实效,构建生命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良好的育人生态。
家庭是生命成长的摇篮、精神发育的土壤和心灵寄托的归宿[4]。家庭是教育的启蒙之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家庭生命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生命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正能量。家庭生命教育在孩子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四个阶段的着力点有所区别。幼儿阶段以安全教育为主,确保孩子的生命能够安全、健康;小学阶段让孩子关爱自身、关爱自然,确保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中学阶段引导孩子探索生命的奥秘、理解生命的意义;大学阶段引导孩子探索生命与需要、生命与情感、生命与价值等问题。四个阶段的家庭生命教育给孩子生命成长、发展的力量,让家庭成为孩子生命绽放的无穷大能量场。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最系统、最专业的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应该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学校应作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要不断加强适合各年龄阶段的生命教育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要安排充足的课时和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学校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读书节、文化艺术节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好;通过仪式教育活动,如成长仪式、入学仪式、毕业仪式等特殊意义的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学生社会活动,如环保社团、生物科技社团、心理健康发展社团等开展生命健康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第二课堂潜移默化地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享受生命的美好、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
大学生生命教育要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学校与社区及各类公益单位和组织建立互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如利用医院、殡仪馆等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相关的单位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利用养老院、福利院等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教育,引导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是个体对教育内容进行吸收和消化,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接受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实现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