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陈玥澔,陈 骢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素养的狭义概念是指帮助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信念;广义概念是指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1]。心理健康是心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当前居民普遍存在工作、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负荷、心理危机)突出。中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达17%,其中6~16 岁在校学生中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抑郁障碍占3.0%[2]。二十大报告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在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党中央发布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探究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经历了萌芽、发展、深化等不同时期,现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服务对象以及领域不断拓宽,正由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形成一种全新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3]。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境也日渐突出。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各级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不齐全,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少[4]。另一方面,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层次较低,工作实效性有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相关职业素养,专业性不强[5]。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当前急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批专业性强、教育水平高、专业技能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民心理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全面深化卫生健康改革,不断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性和艰巨性,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导、社会参与、人人行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来保护劳动者,其核心是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手段是信息传播和行为干涉[6]。这也是每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此努力奋斗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一方面,相关从业者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的现状。近年来,各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不少学校还配备有专业的咨询室、沙盘以及心理课程辅助器材,心理健康教育从硬件上得到了重视[7]。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完全成熟,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良莠不齐,导致当前各高校对专业技能过硬的工作者需求较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应该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还应当具备优良的职业心态,要抓住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框架,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8]。只有贴心并且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受到受众的肯定与赞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更要将维护他人的心理健康为己任,将卫生保健落实到生活实处。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职业价值观是其职业生涯中的核心基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以保证其在工作中的专业性和可靠性。首先,从业者应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9]。此外,心理工作者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摒弃歧视和偏见,建立一个包容、平等、仁爱的工作环境。在学校健康促进中,学生是社会发展与国家繁荣的后备军,关爱每一个学生健康不仅有益于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与发展,更是为社会提供人格健全、身体强壮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应该注重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应该基于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给出专业的辅导。最后,相关从业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自身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价值还应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操守,要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和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于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卫生健康领域,要重视全体国民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10]。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高质量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先导,也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对国家战略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持和保证。卫生健康在个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尤为重要,然而,这些卫生健康知识还没有做到全范围的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人性的关怀,将卫生健康知识广泛传播出去,让群众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把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在遵循心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履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心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职责,应当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终拥有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心理及高昂的工作热情,为人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引领下倡导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二九九”行动,即两项行动目标、个人和家庭九项措施,社会和政府九项行动措施[11]。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要依照《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持执业资格证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上岗,按照《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健康管理师从业办法》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非医疗临床类/心理咨询类等持资格证上岗。与此同时,国家或地方政府应适时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师执业办法》,弥补已取消的心理咨询师执业准入的空白。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了大量人文和艺术的内容,是专业学识技能综合性强、底蕴深厚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别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要具备明确的专业理念和意识、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积极的职业人格特质才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技能;其次,掌握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社会适应等心理技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临床或社会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熟练掌握并运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
总之,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也随之增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更加注重系统观念,坚持以全局谋划心理健康教育一域、以心理健康教育一域服务全局。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勇于面对人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挑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是能否进一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并完善,才能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