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广东省渔政总队麻章大队 陈耀隆
湛江市麻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黄德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淡水长臂大虾,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中,素有淡水虾王之称。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驯养、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对饵料要求不高等特点,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品种。本文简介罗氏沼虾健康养殖技术。
养殖池塘长宽比为2~4:1,东西向,面积2~10亩,水深1.2~1.5米。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池底平坦,排灌方便,以少泥的沙质土为好,新塘较旧塘适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池内设置必要的隐蔽物。罗氏沼虾需多次蜕皮,应在池塘浅水处种植水草,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20%,或者在池塘设置树技、旧网片、瓦片等隐蔽物,防止发生残杀现象。
干池晒塘,清除淤泥。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生石灰与茶麸混合清塘,清除野杂鱼类和病原敌害,并使池水呈微碱性,有利于虾生长和饵料生物生长繁殖。
一般消毒有干法和带水消毒二种。干法消毒在放苗前半个月左右,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池底保持10cm左右的水位,每亩用生石灰100kg左右。带水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g左右。
消毒后在进水闸门处安装80目筛绢网,防止野杂鱼及其卵进入池塘。在放苗前5-8d注入池水50~70cm。
施用基肥肥水,以培养丰富的基础饵料,一般新开挖池塘每亩施用发酵好的有机粪肥250~400kg,旧池减半。
虾苗放养时,水温应在25℃以上,采用虾鱼混养模式。每亩放养体长1.5厘米以上幼虾1.2万~1.5万尾,规格一致,一次放足。每亩混养体长15厘米以上大规格鲢、鳙鱼种100~150尾,一次放足,混养鱼类可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池水肥度,调节水质。
罗氏沼虾要求饵料含粗蛋白质不低于35%,投喂配合颗粒饵料为主,也可投喂其它植物和动物性饲料。日投量占虾总体重的15%~20%,依虾体重增长而逐步递减。日投饵2~3次,均匀撒放于离岸1~2米处,全塘均匀投放。
虾苗下塘前施放基肥,培育水质,虾鱼放养后视水质变化情况,每月投放发酵有机肥50公斤/亩左右,以促进浮游生物持续生长繁殖,增加天然饵料。
做好水质管理。水质较肥有利于罗氏沼虾的生长,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在养殖中后期,由于罗氏沼虾摄食旺盛,池中残饵及代谢物增加,水质易变坏,此时要根据水质情况及时加注或调换新水,同时进行机械增氧,定期进行池水理化因子测定,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5。配置增氧设备,以调节水质防止池水缺氧。
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抽样,检查虾生长情况,测量其全长、体长和体重,掌握其生长情况,决定投饵量。
合理使用一些改善生存条件的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消毒剂以及能提高虾体质、提高抗病机能的保健剂。
幼虾经4个月左右的饲养,有部分虾体重可达20克以上,应及时捕捞,与此同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类随同捕起,实行捕大留小,有利于饲养后期虾鱼稀养快长,提高单产。
当池水温度降至17~18℃时,宜干塘收虾,先部分排水,用疏网将鱼捕起,再用密网捕虾,最后排干池水,彻底捕虾。
经过该模式养殖,虾成活率在60%以上,平均体重20~25克,亩产虾120公斤以上、商品鱼100~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