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 姚梅梅(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果冻产品指以食用胶和食糖等为原料,经煮胶、调配、罐装、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胶冻食品。市场上果冻的形态分为凝胶果冻和可吸果冻,凝胶果冻是指内容物从包装容器倒出后,能保持原有形态,呈凝胶状;可吸果冻是指内容物从包装容器倒出后,呈不定形状,可用吸管直接吸食。果冻以其晶莹剔透、色彩绚丽、口味甜美的外观和口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喜爱。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1岁女童不慎将果冻吸进气道,突然无法说话、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多亏邻居是医务人员,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其施救,将孩子顺利救下,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在我国,每年因异物窒息死亡的儿童就有近3000 名。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如此幸运,如果救治不及时,气管窒息很可能导致死亡的悲剧。
喉咙是整个呼吸道中最狭小的位置,儿童一旦将果冻吸食进去,堵住声门,往往五六分钟就能致命,那居家生活中如何预防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发生呢?
食物阻塞气道初期,患者会出现三不能+V 型手症状,三不能是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V型手是双手不由自主呈现V 型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当家长发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食物阻塞气道后,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舌紫、不能说话、吸气性喘鸣,当完全阻塞时,患儿可在数秒至数分钟内意识丧失,全身青紫,四肢瘫软,双侧瞳孔散大,继之呼吸、心跳停止。
果冻误吸入气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有效清除口咽部食物,分秒必争,就地急救,急救的流程可采取“一咳、二倒、三冲、四转”口诀帮助记忆。
若婴幼儿误吸果冻导致窒息,家长应指导并鼓励患儿用力咳出。此时家长千万不能给患儿喝水,如果水吸入气管,后果更加严重。
若不能咳出,立即将患儿倒置,用掌拍其后背,借助于震动使食物松动并向喉部移动,以便取出。不能以手入口抠取果冻,这样不但抠取不出,反而致窒息更加严重。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称“生命的拥抱”,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抢救气道异物窒息最简单、最有效的急救办法。
(1)1 岁以下婴幼儿:拍5 按5,让患儿趴在手上,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其背部拍5 次,如果没有吐出来,就把幼儿翻过来,用手指用力按压5 次,不断重复,直到孩子吐出异物为止。
(2)1 岁以上的儿童:家长双手环绕患儿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患儿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用力冲击、挤压。
大龄儿童可参照成人的做法,使用“剪刀、石头、布”手法急救。剪刀,就是两指并拢,放在肚脐;石头,即紧握拳头,拇指侧的拳眼要顶住2 横指;布,即剪刀手变布,像布一样包住拳头。然后用向内上方的力反复用力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物理学原理是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
梗阻一旦发生,必须将患儿紧急送到就近医院,并在转运途中坚持以上抢救方式,不能中断。否则,一旦呼吸、心搏骤停超过时限,很难救治成功。当异物造成喉部完全阻塞,急诊医生必须立即,做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术将果冻取出,缓解疾病症状,预防窒息。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常见的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可适当食用和限量食用3 类。果冻因含糖量高、整体营养不够均衡全面而被列入限量食用的类别,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要用果冻吸引孩子。
(1)规格: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家长应谨慎购买小型杯装果冻产品,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果冻产品的体积、形状和包装问题制定强制性标准以确保果冻产品的安全性。
(2)成分:部分果冻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会在果冻中有意减少白砂糖的含量,取而代之的是违规添加的大量甜蜜素。家长要选择生产正规的食品厂家,并查看产品配料表,不要盲目购买。
(3)包装:少数果冻产品包装简陋,会出现漏液、鼓包等质量问题,或外包装无警示标志,或标注不醒目,消费者很难注意到,上述产品家长都不能购买。有些家长会利用家庭中牛奶、新鲜水果、益生菌等健康食品自制健康小零食,供孩子食用,既保证营养又满足日常食用需求。
1 岁左右的儿童还处于婴幼儿时期,牙齿还未长全,不能正常咀嚼,果冻是胶状物,幼儿不易嚼碎。故进食果冻时,应将果冻从壳中挤出咬着吃或用小勺取食,不要吸食,更不要将果冻含在口中玩耍、说笑或打闹。
(1)定点放置:家长要将加家中的零食合理摆放,置于高处或者加锁保存,不要让孩子随意单独取食。
(2)定量供应:部分果冻仅是具有果味的琼脂,其生产原料中并不含有果肉,而仅含有部分食品色素及香精,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使机体缺乏营养补充,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日常摄入果冻要适量。
(3)定期检查:家长要定期检查存储食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或临期食品,不能让孩子吃过期变质产品,每次进食前养成查看有效期的习惯。
(4)定人监护:给孩子吃零食前,要养成查看包装的好习惯,当发现食品包装上注有“注意:幼儿不要大口吞食,以防噎喉”“婴儿勿食”等说明文字,一定要谨慎对待,要在家长监护下进食。
(1)生理知识:人体的会厌像一片树叶,覆盖在喉部上口,控制气体进出气道。在人吞咽的时候,会厌软骨关闭气道,防止食物、呕吐物或者其他异物落入呼吸道。但儿童会厌软骨尚没有发育成熟,如果在口腔内含异物,哭笑、打闹、说话、摔倒时,异物很容易进入气道。
(2)日常习惯:家长要经常教育宝宝不要随便将东西放入口中,平时也不要将一些较小的东西放在孩子身边,以免孩子放入嘴里。选购食材时,尽量选择易处理且不易卡喉的食材,让孩子从根源上避免异物卡喉。指导儿童从小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不要在进食的时候说话、嬉笑打闹,也不要狼吞虎咽,大块的食物要充分咀嚼,避免误入喉部,掉落进入气道。
安全无小事,谨慎是大事。别让果冻卡住孩子呼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