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渝
(四川岷江电化有限公司,四川 阿坝州 623201)
在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且已经不再单纯的为产品的竞争,而是逐渐转变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以往的企业发展中,其所进行的成本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以内部为主,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对此,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从供应链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成本控制策略,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
以供应链为基础管理成本,简单地说,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发展中,且在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时,从原材料的管理环节开始,到最后一个环节,即为收费者收到货物,整个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其中,包括物流环节,仓储环节等等。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能够保证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对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以制造业为例,其需要对特定时期内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解,了解更多与需求相关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安排生产,进而使整个供应链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般情况下,从制造商的角度上来说,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销售数据的分析,结合客户的订货量,通过全面的分析之后,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方案。
与此同时,对于自身需要的零部件数量、型号等等,以及所需的材料,需要提交给上游的材料商,然后其需要按照订单的情况提交货物。不管是管理工作,还是控制工作,如果能够从供应链的方面入手,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好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找出最合适自身发展、降低发展成本的方法,进而实现多方的共同发展[1]。
第一,管理供应链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在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时,需要先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将他们的要求、标准放在第一位置。这种管理方式需要考虑到的方面较多,除了可以使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之外,还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进而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在整个供应链中,不管是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不会以孤立的形式出现,并且其中所参与到的各个企业,也不是单一所存在的,而是会和所有的企业一起,成为联合发展的形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处于供应链中,不能仅仅是关注自身的情况,也不能只看到自身的发展,而是需要将自己当作整体中的一部分,看到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具备整体观念。在遇到利益、风险时,只有共同面对,才能够使各方都能够得到同步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第三,在供应链管理中,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则管理的效果将会大大降低,甚至失去原有的作用。在技术的应用下,通过现阶段的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相应的入口,快速了解与客户相关的信息,了解其需求情况,并且还可以做到快速反应,进而满足需求,比如,在实际中,比较常用技术的有POS[2]。
1.优化采购策略
对于采购的理解,之所以开展此项工作,是为了满足企业在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时,对于物资的需求。在以往开展此项工作时,企业内部认为,由于采购工作的特殊性,内部的相关人员可能会运用一些不合规定的手段,从中谋取私利。因此,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为了对此岗位中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对于相应的岗位,通常会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更换岗位的人员,进而预防不合理行为的出现。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有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能力较强的人员而言,他们无法在此岗位中长时间地工作下去,导致内部在选择需要的物品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问题。在需要采购的物品中,需要根据其特性展开分类,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个分类。
第一,常规类物品。此类物品的需求量较大,属于日常消耗品。比如,比较常见的有纸张、资料袋等等。通过对这些物品的了解可以看到,其在质量方面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且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区别并不大,在市场上不会出现紧缺的情况,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因素,就可以直接到市场中选购。此外,在选择此类物品时,可以根据内部的要求、标准进行选购,不需要与供货商之间建立某种特殊的联系,只需要按照常规物品进行成本控制即可。
第二,瓶颈类物品。此类物品虽然价值并不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生产有着直接关系,需求量相对较大。在此类物品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内部的生产,甚至影响正常的经营,进而造成损失。由于此类物品的特性,虽然对于特定的某个企业而言比较重要,但是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可能完全用不到。因此,此类物品在市场上的数量相对较少,可以选择的途径并不多,在内部采购量过于低,达不到规定的数量时,可能无法吸引供应商的注意。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在采购此类物品时,相关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之外,还需要结合内部、市场的情况,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3]。
第三,关键物品。此类物品比较重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此类物品不足,或者某一方面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内部的各项工作无法进行下去,遭受巨大的损失,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无法发展下去。
一般情况下,此类物品以生产原料为主,各个环节工作的进行,几乎都需要应用到此类物品。因此,除了具有采购量较大的特点之外,对于资金的占比量也较大。有数据显示,最高可以占到70%以上,甚至可能会更高。由于此类物品的特性,比较容易吸引到供应商。与此同时,在此类物品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供应量,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于此类物品的采购,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质量、价格等等,但是不管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将企业的利益作为考虑的第一要素,最大限度上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4]。
2.优化采购组织结构
第一,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从采购方式的方面入手,可以引入大数据平台,通过线上招标的形式,从中选择各方面条件都最合适自己的供应商。
第二,可以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对市场情况的了解,收集更多与供货商相关的信息。比如,业务情况、信誉情况等等,将这些内容进行处理,以数据的形式显示出来,提交给专门的部门,使其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减少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
第三,对于内部的各个部门而言,在日常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彼此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以销售部门为例,内部的人员虽然不会直接性地接触其他环节,但是此部门的人员与客户为直接性的接触,对于客户的情况、客户对产品的看法以及意见等等,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可以使他们将这部分信息收集起来,传送到采购部门,使内部信息的传达更加顺畅,进而为后续的采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从采购环节工作的整体进行情况来看,此环节之所以问题较多,主要是由于与供货商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针对这一情况,在正式进行采购之前,需要通过对行业情况的分析,搜集多家供应商相关的信息。比如,其产品的品质、业务的详细范围等等。
以此为基础,选择出各方面都比较适合自己、发展实力较强的几家供货商,与其在展开进一步的谈判,致力于达成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在后续的发展中,可以降低此环节的选择成本,并且还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选择出品质达到规定、标准的原材料[5]。
第一,在实际的发展中,其实不难发现,生产数额为工作中需要确定的重要方面。如果产量确定不好,在过于多或者过于少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对成本带来不利影响。在产量过于多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一现象,在后续市场出现变化,或者出现其他类型的问题时,浪费的情况将会十分严重;在产量过于少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内部正常的销售,进而影响到所获取的利润。由此可见,针对这一环节的成本管理,需要及时掌握市场情况,通过合理的预测,真正意义上做到适量的生产。
第二,对于制造类企业而言,其内部的正常运行,需要有足够的生产人员。由于生产人员的数量较多,其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素质能力、专业能力等等,都相差较大,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在特定的一个岗位上,人员很难长时间的坚持下去,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内部的生产成本。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内部全体人员的能力水平。比如,可以展开定期培训,还可以从制度方面入手,使其对于岗位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而在降本的基础上,实现提升生产品质的目标[6]。
存储环节看似不够重要,此环节不需要涉及过多的技术性操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方面。
第一,在此环节的管理工作中,不能将每个环节都作为重点环节来抓,需要将此环节工作进行细分,使其成为多个不同的环节,通过分析与整理,划分为几个重点环节,并且要突出其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重点环节的管理,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环节,进而降低此环节的成本。
第二,在进行装卸操作时,由于部门人员方面的问题,导致产品可能会出现损坏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存储阶段,如果没有按照具体的要求、标准进行,产品经过长时间地存放之外,其性能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对此,对于此环节所涉及的人员,要使其了解更多与岗位相关的内容和要点,规范自身在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并且要按照具体的规范进行存储,在入库之前,还需要由专人到现场,对产品的情况展开进一步的核实。如果发现产品中的某一项与要求不符,要及时清理出去,并且要了解是哪一环节的问题,找到背后对应的人员,避免后续出现更大的问题。
第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在存货的处理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上下游企业的情况等等,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法。比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折扣销售,或者赊销的方法等等,尽量降低产品的储存时间[7]。
在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运用目标成本法。简单地说,主要是指通过对市场情况的分析与掌握,确定出目标利润和计划成本。以制造类企业为例,对于其内部的销售部门而言,需要根据对客户的了解,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了解其对于产品的看法,再对内部的生产计划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达到客户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需要从市场上的情况入手,做好各个方面的分析工作。比如,产量的分析、利润、销售价格等等的分析,进而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第二,在设备制造类企业中,其需要以行业的情况为准,针对客户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办法。具体而言,对于客户对设备的需求,要先通过与客户的交流,了解其需要的时间,根据内部的情况,规划好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点。比如,调试的时间段、验收时间等等,掌握各个环节的进行情况,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稳定有序地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在规定的环节内完成对应的事项。以安装调试环节为例,需要明确此环节的要点,准备好需要的各种材料,避免在现场需要临时购买材料的情况出现,进而确保成本控制的成效。
第三,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实不难看出,对于特定的一个企业而言,低价格不一定会成为其发展中的优势,而高价格,也不一定会成为其发展的阻碍。对于客户而言,其除了会关注到价格方面的因素之外,更加关注的为产品的品质、品牌等等。对此,对于制造类企业而言,需要对销售人员加强培训,使其在具备谈判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和客户维护好关系,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成本浪费[8]。
综上所述,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策略十分重要。对此,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以供应链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运用多种方法,在提升成本管理成效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