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霞
(浙江省缙云县气象局,浙江 丽水 321400)
基于全新财会制度与市场发展综合背景下,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是指事业单位为有效避免财政资金管理风险发生构建的相应规章制度,旨在推进事业单位更好经营发展,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规则是事业单位契合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直接手段。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与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层面会存在诸多风险点与问题,导致单位内控实施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面对全新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有必要以财务风险视角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实施,防范财务风险发生,推进事业单位实现良好发展。
不同于传统管理手段,财务风险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计划执行,能进一步突出实务的规范性与流程性,以便及时识别管理环节中潜藏的财务风险点与不足,制定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真正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品质与效率。
以预算管理作为主要着手点,逐一开展单位资金、资产及债务管理活动内容,实现资源、资源优化配置,以防后续管理过程存在的资金、资源消耗严重问题。同时,事业单位必须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内部风险管控实施时效性与有效性,规避后续管理进程滞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对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事业单位需围绕自身发展现实需求,构建完善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全面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其贯通至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中。
内部控制建设目的在于优化整套财务管理流程,实现各项工作流程有据可依,一旦发生风险问题,能够清晰掌握各部门工作权责界定,探究问题诱发本质原因。以根源处为切入点,解决问题,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科学处理工作难题,同时经过运行该规范合理的工作模式,还能够规避实务过程存在的徇私舞弊等问题,协助事业单位维护自身社会形象。由此反映出内控落实的重要性,规定事业单位持续积累工作经验,识别整理内部控制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不足,探索确定工作的革新方向与技术,为实现事业单位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事业单位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合理纳入财务风险管理内容,为促进单位日常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健全制度保障,突出工作开展规范化、有效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实施的合规性、合法性及公正性,利用完善制度条例打造单位内部客观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指引内部职工自觉遵守既定规章制度,认真落实自身工作任务,有效缓解单位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为此,事业单位有必要革新固有工作理念,结合当下发展实况,确定财务内控工作的全新着手点,不断优化调整单位工作计划,高效履行管理职能,有序完成风险管理各项工作。
内部违规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之一。一方面,内部违规行为会给事业单位的声誉和信誉带来严重的损害。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减少或防止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另一方面,内部违规通常涉及财务不正当行为,例如挪用公款等。这些行为会导致财务损失和资源浪费,严重影响组织的财务健康。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止这些不正当行为,确保组织的财务稳定和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一是单位资产管理缺乏清晰规定制度与程序,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紧缺,未能科学合理落实资产管控工作。二是单位现代化资产管理方法应用经验不足,未能合理设置运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内容不规范,进而影响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实施。三是单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引发多项管理环节分离,各部门间交流不到位,甚至“各自为政”,造成内部资产管理混乱,加剧资产管理风险概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一是预算编制风险。因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源于财政拨款,所以需要提升预算编制重视程度。然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往往为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工作内容了解不全面、业务运行不熟悉,且缺少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造成预算编制不规范,引发预算管理风险。
二是预算执行风险。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环节中,无法突出预算执行严谨性,容易在资金使用过程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引发预算执行风险。
三是预算执行考核风险。基于预算编制与预算绩效评价的联系,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会造成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不完善,难以有序落实考核工作,阻碍考核机制作用发挥,加剧单位财务管理风险。
针对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一是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精准把控内部各项支出情况,可能出现建设管理费用超支现象。
二是项目价格结算开展不符合实际要求,未能遵照合同协约与制度流程落实工作,从而引发项目资金支付风险。
三是项目审批环节,因项目所涉领域广泛,财务人员并未深入分析项目实施全程,从而导致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费用差异过大,出现项目费用管理风险。
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因素众多,比如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工作模式滞后、内控价值发挥受限等,但究其根本在于单位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由于事业单位属性不同于一般企业,主要向国家与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社会发展、群众需求提供建设性工作,所以在内部控制管理实际开展过程中,要求制定更为复杂严谨,一旦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则会加剧财务风险。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立足于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有多种管理技术方法,各类方法的运用条件与价值效用皆有不同,需要事业单位筛选确定。但是,一方面部分专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职工缺少创新理念,对先进技术操作手段未能完全把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工作重心未能转移至引进全新内控管理设施与现代技术环节,制约工作整体建设进度,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比如: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事业单位需以提升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业财融合模式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当下发展阶段的重点方向。若依然采取固有管理理念与技术,势必会对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造成不良影响。
事业单位想要优化风险控制措施,需提前了解风险种类、分析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明确降低风险概率的方式,而内部控制则是以职工工作行径、领导管理模式等视角切入,改善解决内部产生的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事业单位大多管理人员未纳入会计学理论知识,对财务风险危害了解不足,并且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含有风险控制专项内容。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势必会因为单位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影响风险防控消除进度,对事业单位造成严重危害与损失。另外,由于财务风险具备不确定性特征,所以对单位管理者带来更大工作负荷。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来讲,主要存在缺少相应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项目建设前未能组织开展全方位风险评估与预算分析工作,资金管理计划制定待优化,前期成本投入规模过大,不利于单位资金有序周转等问题。而究其根本,是因为单位大多会计人员沿用固有财会工作模式,工作核心处于事后会计核算阶段,尚未真正意识到提前开展预算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体系不健全,在应用全新预算管理手段时未能结合现况对既定管理计划做出相应调整,不利于单位贯彻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绩效考评与监督制度是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有序实施的关键所在,更是保证单位内部资产安全的基石。若缺乏完善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不仅难以指引管理者掌握基础职工,无法组织实施活动,全面提升职工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同时职工无法借助考评机制对自身形成清晰认知;而且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复杂、涉及风险类别较多,沿用传统人工占比为主的工作模式并不实际,还会增加人工失误率。可见完善绩效考评、加强监督是落实单位内控的重要保障。
但是,在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与监督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如下:单位内控监督力度薄弱,无法落实信息共享建设任务,造成内部控制混乱,徒增实际管理工作难度;内控工作流于表面化,难以充分调动监管作用与价值,检查模式形式化,无法激发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未能构建整套奖惩机制,评价体系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这样不仅会降低考核有效性,而且制约职工积极性,引发严重财务风险。
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是推进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通过持续强化职工意识,才能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机制优化与变革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组织落实人员培训教育。事业单位通过组织加强人工培训活动,培养职工强烈风险意识,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实现财务风险最低化。同时指引职工参与培训活动,能够掌握最新内控理论知识,改变固有财务管理理念,增强风险意识,有序、严谨开展各项内控工作,充分调动内控机制价值与作用,为事业单位长效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实施精细化管理活动。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当下各大单位踊跃应用的现代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剖析单位系统目标,分解目标下达至各部门及职工,便于职工充分掌握本职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协助职工明确自身工作权责,无形加大内控管理力度。这样在面临财务风险时,方能有效实行问责机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责任人员,妥当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单位财务风险处置能力,为单位资金资源提供基础保障。
最后,促进考评机制与预算业务深度融合。事业单位应当促进预算业务与考评机制深入结合,激发内控更多效用,不仅能够激发职工工作激情,而且能够为优异职工提供薪资待遇倾斜。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归集单位数据导入至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组织分析数据关联性,实现单位数据高度整合,有助于实施后续财务内控管理计划制定作业,为事业单位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针对单位全体职工搭建网络沟通途径,一旦面临实际工作问题,能够实现实时交流沟通,交换经验共同解决工作问题。
最后,事业单位以会计信息化建设角度着手,引进先进财务管理软件,利用软件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效率与质量。
财务监督防范与控制作为单位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应当促进各项工作间实现协调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规定事业财务部门联合单位监察、审计机构共同参与财务工作,创建协同网络。同时深入结合内外监督力量,持续优化财务风险控制成效。
其次,最大化做好风险制约与风险控制监督的形式协同,同时贯彻执行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水平。
最后,重视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事项。从单位核心环节与重点项目着手,以人工模式定期检查处理潜藏财务风险,并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设置风险防控防线,改变传统防控模式,优化单位风险控制成效。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过程中,需以预算管理为重心,构建完善有效的财务预算管控机制,达到规范、制衡预算编制与执行流程目的,促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为优化单位有限资源配置,获取可观的内控管理效果,事业单位还需构建完善的预算风险管理制约机制,将其纳入预算编制全环节,这样不仅能够优化预算编制形式,还能有效提升预算编制成果有效性与精准性。同时在预算执行环节,规定职工严格遵循既定预算方案进行,并依据执行结果评估执行与预算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第一,健全绩效考评机制。首先,需要事业单位全方位掌握职工根本需求,明确当前存在问题,制定相应解决计划。
其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全面规范的考核机制,其目的在于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维持业务与财务运行一致性,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为事业单位稳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并打造推进业财融合的良好氛围。
最后,在专项会议中,坚持落实财务专项会议考核任务,及案例分析会议,结合不同形式完成考核标准设计工作。
第二,围绕具体监管情况构建健全的监督制度。首先,需要制定清晰的工作方案,根据运营目标确定工作周期,将全部工作任务逐一传导至各职工,在管理者与监管人员指引下,不断强化控制力度。
其次,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对以权谋私、渎职等情况进行严格惩处。鉴于此,还需组建由单位负责人督查、全体领导人员参加的专项小组,全权负责单位监督检查与业务指导,分析处理人员适应能力与工作缺陷等问题,从而优化整体监管效果,加大内控力度,为单位稳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不仅降低内控实施有效性,而且会引发严重财务风险。本文经过研究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单位内控现状,结合事业单位常见风险加以分析,协助事业单位识别财务管理潜在风险。同时根据单位内控情况探索本质问题,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强化措施,确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内控机制贯彻落实的基本方向,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和谐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