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勇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300)
在施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而内控的实施,起到了引导作用。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内控管理相结合,互相促进,使施工企业的发展得到提升。
施工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为了达到整体的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的控制能力和降低施工企业出现风险的能力。其执行的关键在于股东大会、管理层、职工监事以及所有员工。施工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是保证施工企业合法的运营管理,保证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表和相关的资料完整,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业绩,推进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和评估主体,其目的是促进组织的目的,包括对施工企业的运作和内控管理制体系的适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有利于管理施工企业的运营,强化施工企业的“灵魂”[1]。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施工企业由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体制也出现了一些缺陷,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尽管各项操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中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发展体系,也没有相应的内控管理体系,根本无法保证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缺少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这就造成了许多施工企业没有任何依据,也没有相应的内控管理机制,而且由于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的缺陷,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和内部审计是关系到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严格执行,从而推动了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2]。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获得大量机会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岌岌可危。为了避免这些潜在风险,为了使施工企业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日常的业务,必须进行内部审计。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应该设立一个专业的审计机构,把它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而不是光说不做或者只做表面形式。内部审计机构要时刻关注施工企业的运作,要对施工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制度的规定,内部审计对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保证了施工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合乎法律法规的,并保证了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迅速地发展。它的监督功能能够确保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正确地反映施工企业的业务状况,并且能够协助检查机构严厉地打击一些存在违法违规的活动。
建立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审计方式,对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和财务资料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反馈和促进效果,在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内部审计有关主管人员通过认真的研讨,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及早地察觉到企业运作中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施工企业管理架构。
另外,施工企业在审计工作中也要受到监控,其经营的财务也要得到内部审计的监督,以保证施工企业的运作是合法的,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有利于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3]。
由于要将审计机构与审计单位区分开来,由于企业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关系,所以,内部审计机构处于普通的部门在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下。比如,在考核体系中,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属于利益关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特征较为欠缺。另外,由于内部审计的结构层次较低,审计机关和员工的权威性难以体现,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很难有效地履行其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责任。
审计结果质量不仅可以决定审计的实际成效,而且对以后的提高管理水平和预防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第一,由于审计水平的太低,导致了审计的质量太差。一些审计结果只能反映出新问题的表面现象,却没有抓住实际问题和根本问题,使其无法发挥作用。第二,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时,由于受某种因素的作用,从而造成了审计独立性丧失,再故意避开那些应该公开的问题,导致了审计的低质量。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手段和技术逐渐成熟,在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过分强调核心竞争力项目,在审计手段和技术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运作不利。
从建设工地的内部审计发展来看,主要就是利用会计系统对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情况,虽然会对施工企业的账册进行详细的检查,但没有对建筑工地的相关工作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而在某些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并未普遍采用专业化的审计软件,在审计技术和方法上,由于过分依靠人操作,导致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4]。
第一,没有有效的追踪审计成果使用的措施。在审计的成果公布以后,相关单位要把和执行的工程项目相比较的问题进行整改。然而,由于审计部门、被审计项目的上级法人单位的主管业务部门运用审计时,往往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
第二,将审计程序实施的形式化。一些被审计的项目,存在着对于审计结果的理解不够充分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审计实施往往是形式主义的。另外,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抱着一种“草率”的态度,回避问题,掩盖难题,推卸责任,制约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单位、施工环节、负责人等进行现场调查,获取有关的证据。不能仅仅在某个项目完工后,就开始审计,还要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由内部审计人员对工地进行全程的追踪;与工程一起进行开展。
在此期间,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所需要的敏锐洞察力、逻辑思维,根据了解、核实、分析;通过核算等方式获取直接的审计凭证,查阅各种财务数据,各类合同资料,文件资料,并与施工环节的施工企业、责任人开展了解,及时从工地获取准确材料。但不能进行事后审计,否则无法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获取包括文字证据在内的各类直接证据,电子数据证据、直接自然环境证据和口头证据等,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存储和分析,以获取准确审计结论的内容。
为了确保施工企业结构的整体适用性和有效性,必须对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同时要对最直接负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界定,要在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中设立专门的监督者和执行审计活动的人员,同时这些人员需要监督,从而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和活动的井然有序开展,以此实现对施工企业管理的整个流程和财务动态的全面掌握。根据管理流程与财务动态,不断地、高效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与管理的方法,使施工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内控管理,从而推动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5]。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内部审计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内外的环境都在不断地变化,随着信息经济的到来,施工企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但也会增加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危险。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多个方面运用风险防范和管理手段,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而内部审计由于其具有科学、合理、客观的审计和评估特性,可以为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对施工企业各部分采取的各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客观的剖析,并发现了不足之处,及时地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施工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提高施工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而且,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展开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全体成员参与的过程,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所以,人的作用在内部控制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当中,内部审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内部审计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工作,相关责任人能否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整个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很严重作用。所以,想要让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就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能力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学习,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然后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审计人员也要走到基层,到实际的项目当中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减少甚至是避免一些风险事件的发生。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完成,他们不但要具备很强的财务水平,还要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施工企业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自己专业素质、审计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金融知识、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等,支持业务开展。
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纪律,拒绝那些有过不良好记录的人进入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对其进行监督。运用制度和处罚手段约束审核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降低其违规行为的可能性。
最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对各机关员工进行总结,从中汲取教训,逐渐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判断力,通过交流来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提升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要建立完整的内控管理环境,才能更好地把握内部审计的范围,全面认识到内控管理对经营风险的需要,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同时在范围上应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注重对内控管理体系执行的监督。对各项新的内控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对各项新的内控管理体系进行了评价,将各个要素细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采用实用的内部审计方法,为此评估涉及施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预防潜在的危险。
通过确立沟通机制,能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能够让信息的处理更加公开透明。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的建立,会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在协调和处理相关问题的方面也更加具有便利条件,让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整合施工企业特征,建立审计工作程序,虽然审计制度规定了审计工作的程序,但是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真正的标准。
第一,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以审计工作的参与为依据,包括审计人员、审计方案、审计项目、被审计方、合作机构等诸多要素的管理,汇总到数据库中,便于查阅。第二,工作的管理。根据审计业务作业流程进行处理,包括项目立项,调查,风险评估,通告,审计方式,审计报告,整合跟踪等,分解各因素,建立起相互联系的信息交流平台。第三,对报表的管理。通过上述的监控功能,可以实现对审计报告的报表一键产生,并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使审计结果可视化。
从以往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要对被审的施工企业进行财务信息披露和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查与评价,在此期间,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在发现内控管理问题之后要妥善处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要从根源上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就必须将传统的事后审计主动转换成事先审计、事中审计及事后审计紧密结合,如此即可完成对内控管理的全流程进行评价[6]。
总之,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与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关系紧密,在施工企业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施工企业的核心。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日益强化,施工企业必须以科学的内部审计为基础,提高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服务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推动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