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玉(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生活中常提到的“老慢支”“肺气肿”患者,当肺功能出现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即可确诊为这个疾病。尽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慢阻肺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词汇,但在临床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只不过慢阻肺更为“狡猾”,早期的咳、痰、喘症状容易被人忽视,使得医学上常称其为“沉默的杀手”。那么,慢阻肺发病时究竟有哪些症状?造成其急性发作的原因有哪些?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呢?
这种疾病好发于春、冬季节,冬季天气骤变会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了咳嗽、咳痰、喘息的情况,并且还伴有痰量增加的症状,则可能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常常合并了细菌感染。
早期活动后呼吸困难,之后逐渐出现休息时即有呼吸困难、气短。若慢阻肺急性加重不及时控制感染,会导致呼吸困难加重,并且还有胸闷、发热等伴随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呼吸衰竭,出现不能平卧的现象。
当慢阻肺没有及时干预常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可出现腹胀、食欲下降、尿量减少、下肢或全身水肿。
慢阻肺患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会出现相应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如口唇发绀、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经低至8.00 千帕(60 毫米汞柱)左右时,睡眠中进一步降低,就更为危险。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可出现心律失常和肺动脉高压等。
虽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临床上发现有18%—30%的慢阻肺患者会并发胃溃疡。
冬季是慢阻肺症状明显、急性加重的高发季节。由于人体肺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该疾病进展隐秘,患者在日常稳定期时疾病特征不明显,却在急性加重期时症状骤然出现,或者原有的症状急剧恶化。
对于健康的人而言,其气管的黏膜、上皮结构功能正常,所以对寒冷刺激的感受不是很强烈,而且正常的气道防御系统有一个加湿、加温的过程,给予保护。但慢阻肺患者本身气道就有慢性炎症,气道敏感性比正常人要高,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气道痉挛加重,因而更容易发作。
细菌、病毒的侵入极易导致人体呼吸道感染。特别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其气道黏膜、纤毛摆动这些功能本身就有损伤,更容易造成一些病毒、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病情恶化。慢阻肺患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情况,肺功能下降,患者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轻者需要增加药物治疗,重者就需要住院治疗才能缓解病情,大大增加医疗费用。每一次的急性加重会使肺功能下降一个台阶,平时肺功能差的患者一旦加重,可能还有生命危险。
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阻肺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秋冬季起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尽量减少或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佩戴口罩。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到呼吸科门诊就诊。
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消瘦、低白蛋白血症,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引起慢阻肺急性加重。对于慢阻肺患者应给予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宜适量进食蔬菜、水果,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常见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有牛肉、鸡蛋、豆浆等。建议患者食物的营养配比控制在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质15%。
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提高身体抵抗能力,为了避免冷空气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一般可以选择中午的时候进行锻炼。此时空气温度最高,不容易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新陈代谢。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进行剧烈运动,应该以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为主,长期坚持就能收到效果。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在所有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是对肺部伤害最大的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我国吸烟者中有近35.1%的人因患慢阻肺而死亡。因此,为了减少肺功能下降,预防慢阻肺的发病,大家要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远离烟草。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患者症状的主要措施。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多数情况下,以吸入治疗为首选。
■腹式呼吸锻炼:仰卧位或舒适坐姿,放松全身,右手置于腹部肚脐,左手放于胸部。经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一日两次,每次5—15 分钟,30 分钟最好。
■打太极拳:想要预防慢阻肺就应该积极参与锻炼。可针对性地预防因慢阻肺所致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平衡功能差等问题。
■缩唇呼吸锻炼:嘴唇收缩呼吸时,患者闭上嘴,然后通过鼻子吸气,像哨子一样通过嘴缓慢呼气4—6 秒。呼气时嘴唇收缩的程度可由患者调整,然后轻轻地将面前30 厘米处的白纸吹出适当的距离。缩唇呼吸可以延长患者的呼气过程,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工作,增加新鲜空气的摄入,放松全身肌肉,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 年修订版)》中,建议有患慢阻肺风险的患者,特别是年龄超过65 周岁的患者,可以定期接种疫苗来预防慢阻肺。
推荐的疫苗:一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患病后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二是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后可以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概率和症状;三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自己是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面对慢阻肺,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才能提早预防,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