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环,李泓玥,付裕雯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100)
肺癌是源于气管或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为化疗,但化疗的毒副反应较大,患者易滋生抵触情绪及负性心理,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此期间需注重心理护理干预[1]。积极情绪-投入-人际-意义-成就(PERMA)模式是由Seligman 于2011 年首次提出,旨在提升人们幸福感,实现人生蓬勃状态,现已逐步用于临床护理领域[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经本院收治的90例肺癌化疗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 版)》中相关标准[3];②均进行化疗治疗;③年龄40~80 岁且预估生存期不低于6 个月;排除标准;①罹患其他恶性肿瘤;②伴发全身性重度感染;③依从性差,研究无法配合;④精神认知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立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部门审核批准,患者或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实施方法如下:(1)建立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小组:由1 名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护理干预的监督及落实;1 名临床医师、1 名心理咨询师、4名护士担任组员,临床医师、心理咨询师分别负责护理技能及心理护理知识培训,护士负责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2)检索既往文献证据,了解PERMA 模式概念、内涵及在临床护理应用的原理、方法等,集思广益,为肺癌化疗患者制定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3)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积极情绪恢复:由护士向患者普及疾病概念、症状及化疗原理、目的等内容强化疾病及化疗认识,并与患者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特征,采取鼓励、诱导等方式以使患者倾诉自身困惑或心理问题,积极分享治疗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理性治疗信念,引导患者诱发积极情绪;②投入: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制定读书、看报、听歌、下棋等活动;③人际关系:积极组织交流活动,通过护患、患患沟通,建立有利于治疗的良好人际关系;④意义:培养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解人生意义所在;⑤成就:鼓励患者去做力所能及的、热爱或擅长的事情,帮助患者在患病期间找到生活成就感。
①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综合评估[4],SAS、SDS 量表均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0~4 分,按比例1∶1.25计算粗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重;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30量表(QLQ-C30)进行评估[5],分功能(5)、症状(3)、总体健康(6)及特异性(1)4 个领域,每个领域粗分均100 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越高、症状、特异性越低,则提示生活质量越佳;③癌因性疲乏程度:包括躯体、行为、情感及认知疲乏4 方面,每方面评分10 分,评分越高提示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重。
护理后,两组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57.46±7.28 49.36±5.92 58.27±7.12 49.75±5.80观察组 45 57.61±7.35 41.24±4.87 58.73±7.07 42.13±4.91 t 值 0.097 7.106 0.308 6.727 P 值 0.923 0.000 0.759 0.000
护理后,两组QLQ-C30 量表中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护理前,症状及特异性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及特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功能 症状 总体健康 特异性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52.91±6.10 60.83±6.48 46.27±5.46 33.24±3.86 35.16±4.13 45.62±4.57 38.69±4.06 26.38±2.72观察组 45 53.02±6.05 71.05±5.76 45.93±5.50 25.72±3.05 35.04±4.08 54.36±4.82 38.56±4.09 21.42±2.48 t 值 0.086 7.908 0.294 10.254 0.139 8.827 0.151 9.039 P 值 0.932 0.000 0.769 0.000 0.890 0.000 0.880 0.000
护理后,两组躯体、行为、情感及认知疲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 行为 情感 认知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6.42±1.78 4.65±0.90 5.08±1.12 4.45±0.64 5.47±0.81 4.52±0.57 4.85±1.26 3.84±0.75观察组 45 6.37±1.73 4.14±0.77 5.17±1.16 4.10±0.49 5.41±0.84 4.18±0.45 4.90±1.21 3.25±0.63 t 值 0.135 2.888 0.374 2.913 0.345 3.141 0.192 4.041 P 值 0.893 0.005 0.709 0.005 0.731 0.002 0.848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肺癌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分析可知,普及疾病及化疗知识有利于消除患者对于疾病及化疗的担忧及焦虑心理;采取鼓励、诱导方式使患者主动倾诉,可及时解决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治疗成功病例分享,有助于树立积极、理性治疗信念;通过采用积极语言来调节负性心理,并对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及表扬,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QLQ-C30量表中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护理前,症状及特异性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及特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可提升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可知,基于PERMA 模式的人际、意义及成就采取有效心理干预措施,鼓励患者去做力所能及或热爱的事情,可培养良好护患、患患间关系,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日常生活成就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躯体、行为、情感及认知疲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可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分析可知,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躯体、行为、情感及认知方面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感,而负性心理状态、消极生活态度等均可加重上述疲乏症状,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可实质性改善负性心理状态,并提升生活质量,由此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有所减轻。
综上所述,基于PERMA 模式的心理护理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