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3-23 01:35
学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程标准读书

王 媛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宜兴 214206)

“整本书阅读”是由教师指导和学生阅读组成的、为了更好地完成阅读整本书的教学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整本书有计划、有组织地整合导读、推进阅读指导、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1]。2022 年4 月21 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颁布,对比之前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首次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还规定了整本书阅读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提示,新增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足以可见重视“整本书阅读”的程度。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都是单篇短章式、被截取出来的课文,看不到完整的作品,可谓“只见树木而不见树林”。这种碎片化、片面化的阅读往往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理解人物、认识文本等都只能停留于表象。整本书阅读有完整的艺术架构和故事脉络,能引领学生以更高的阅读视角进入精彩的阅读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能逐渐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以整体思维看待万事万物。

(二)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内容广度、思维深度上都远超单篇阅读,能让学生在读懂、读通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能力。整本书阅读以真实情境构建阅读主题任务链,将形成阅读素养贯穿语文阅读全过程。通过长时间阅读,学生能学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书海中尽情畅游,反复揣摩、咀嚼和体会文章中优美、精彩的语句,甚至会参考书本的表达形式进行模仿性表达。深入、持续性阅读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而且不自觉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有益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书是用来思考的工具”[2],整本书阅读书目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价值取向,书中的真、善、美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实践考验。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不仅能收获优美的词句、生动的表达,更能明确什么是善、恶、美、丑,受到正确价值理念的熏陶,培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如《小王子》让学生领悟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理解;《丑小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体会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充满磨难,都要坚强和勇敢面对。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活动过于零碎,缺乏统整

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整本书阅读很难被当作学校日常教学中一门专门的课程去研究和实施,即使实施,教师也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讲很多细碎的知识,开展许多零碎的活动,没有进行“整体设计”,也没有具体规划和安排。如教师教学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时,提问“董卓被骗去未央宫前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他”,阅读《西游记》让学生回答“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在哪个地方”等,用一个个细小、无关的问题串联整个教学过程,违背整本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核心价值。事实上这些知识都是局部问题,片段阅读即可代替。

(二)教师热衷于梳理知识,包办过多

目前整本书阅读已经逐渐纳入考试要求,出于应试需要,众多教师都将掌握知识型内容作为检测阅读的标准,甚至大量设计各种练习、检测题,学生忙于从书中找寻答案,分散了注意力,往往忽略了书中精彩的情节、文本的价值。在选择阅读书目上,教师大多选择教材规定或推荐书目供学生阅读;在指导整本书阅读上,许多教师过度干预,步步为营,要求学生背诵固定的试题答案,乃至识记主观题答案,教师将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这种全程无交流、无发现、无思辨的枯燥、死板的教学,学生无法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极为不利。阅读课变成课文阅读巩固和拓展课,成了应试教育的附属品。

(三)教学模式较单一,囿于形式

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无外乎三种课型:课前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读后分享课。在“导读”环节,教师无外乎先让学生关注书籍封面,从封面上获取信息,再引出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书本大概内容;在推进阅读时,大多指导学生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问一问、答一答、说一说、读一读;读后分享课一般也只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读一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分享人物形象、读书方法等。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只是流于形式。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阶和提升,学生始终忙着完成各项任务,身心与阅读创设的情境根本没有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理性反思与有效总结,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四)教学评价难以落实,放任自流

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读、重视教,而不重视评价。学生到底读没读、读得怎么样、品位是否提升、阅读是否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都无从知晓,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近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即使评价也只是草草收场,缺乏科学有效、灵活多元的评价标准。有些教师甚至“一刀切”,将整本书阅读和语文考试阅读题得分直接挂钩,排除学生个体的阅读经验和体会。这种生硬、单一的阅读评价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无法客观、公平、多维度地衡量学生的阅读表现和阅读成果,更起不到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改善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制定具体的读书方案,引导阅读学习

1.安排好阅读时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延伸课外阅读,采用“1+X”拓展阅读模式[3],通过设置“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资料链接”“资料袋”“我爱读书”这五大特色创新栏目,将整本书阅读完整纳入教科书和课程体系。为了真正落实高效阅读教学,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是每个月的阅读时间。尤其是通读阶段,最好制定一张详细的阅读时间规划表,细化到多长时间读完、每天读哪些内容、读哪几页,同时记录阅读这本书的关键点。(见下表)

学生每日阅读打卡记录

此外,教师还要设计阅读活动,规定每个课时开展的教学活动、具体要求,从而更好地达成阅读目标。(见下表)

2.组织与管理阅读活动。如可以成立读书小组,在领读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之间结伴阅读,互相提醒和督促;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设计研读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实效;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读书交流群,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与学生保持互动和交流,针对阅读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等;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造性地组织阅读活动,为学生阅读创造有效条件,拓展学习资源,让阅读更具活力。

《西游记》阅读计划

(二)加强指导整本书阅读,培养思辨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4]。可见,整本书阅读必须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同时新课程标准新增了一项“思维能力”,并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特意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借助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掌握特定的认知技能,培养理性精神,提高思辨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公正、谨慎的态度忠实地读懂文本;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深入文本,训练学生系统提取信息、整合、分类、比较、推理等阅读认知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和追问文本表达的内容、观点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疑问,借助资料和经验进行探究,有根据地给出评价和答案。如五年级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名著《西游记》,教师可以从孙悟空的成功和成长入手,精选“猴王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四篇文本,并利用视频资源由点至面地将这些文本放到全书背景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从思考走向辩论,思辨孙悟空成长及成功的历程,明确孙悟空成功是靠勤学苦练、尊师重道,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阅读思维。

(三)设置多样的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

阅读对话理论将阅读行为看作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5]。学生可以在整本书推荐大会上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说一说这本书好在哪里,哪些情节、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可以给同学读书本中最精彩的段落、语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很多学生因为事先准备充分,不仅选择的段落非常精彩,而且推荐的理由也比较充分。学生用自信大方的表述、深入的见解充分彰显了整本书阅读的魅力,课堂气氛热烈。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群策群力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精彩的读书活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有的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西游故事,在班级内以说书的方式展示独特的阅读体验;有的学生演绎西游剧场,让文字活了起来;还有学生为西游片段配音,用声音演绎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情感体验。这时教师成了幕后工作者,将“舞台”真正交还给了学生。

(四)注重考查阅读全过程,落实阅读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6]。整本书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需要开放性,因此教师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需要全面的眼光和全局意识,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多元性教学评价,教师、学生、家长、书友等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阅读小站”,通过大量有创意的阅读活动实施评价,将“任务驱动、策略指导、即时评价”融于一体,让评价成为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从“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情态”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他评,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随着铺开阅读过程,学生的阅读感受日渐丰富,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形式回顾、反思阅读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创设与所读内容密切相关的“读写联动题”,考查学生是否能整合、表达书中的关键知识点。如指导学生分章节缩写古典名著《水浒传》、绘制思维导图,要文从字顺,用自己的语言重现作品,畅谈对名著的读解等。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成果性评价与测试性评价,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要紧扣语文新课程标准,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引导学生进行海量、深度阅读。要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关内容,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程标准读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论语》整本书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我爱读书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