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懿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0)
目前,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基于英语1+X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做好科学的课程教学规划,充分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与教育有效性,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科学化、系统化及多元化开展,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规划能与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应用需求保持一致。
教育的课证融通,是指实现特色课程、专业技能证书的相互融通,深化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教育对接,使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充分保持教育专业性。与传统模式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相比,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能有效明确未来阶段专业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人才应用要求,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1]。其中,在教学结构方面,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教育泛用性相对更广。学生可以在保持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提升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探索深度,增强学生专业学科的知识储备。换言之,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兼顾产教融合、职业规划教育与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的多方面教育优势,有效弥补传统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专业性不足,为职业人才未来的就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课证融通的影响下,职业人才的职业技术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将得到稳步提升,职业证书的技能认证等级也能够得到充分提高。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需要针对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多方面能力进行提升,确保高职院校的职业人才,具备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的能力。尤其是在部分特色课程学习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拓展,使学生能更好地深化英语课程知识学习探索。因此,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不应继续沿用传统模式的教育考核与评价机制,而是要根据1+X课证融通的教育需求,针对学生专业素质及从业能力,作为多方面的教育分析与评价。以此,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有效性。另外,建立基于1+X课证融通的教育考核与评价机制,应结合学生个体化学习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继而,有效维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平衡,避免1+X课证融通的教育改革出现严重的教育失衡问题。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不仅要注重对1+X课证融通教育需求的充分满足,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教育优势,使技能大赛能成为1+X课证融通的重要引导。其中,为更好地实现对1+X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方面,适当做好专业知识内容的拓展,并根据大学生专业学科的课程教学需求,强化多学科的课程教育内容衔接,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结构衔接紧密性及教学节奏的一致性[2]。在课程教学实践方面,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应模拟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模式、竞赛机制,做好课程教学结构的优化,并以1+X课证融通为载体,加入部分具有挑战性的教育实践内容,使学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积累,提升学生对各类不同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能力,为后续面向更深层次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夯实基础。
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体系,是1+X课证融通的主要特征。其中,以基础课程教学为依托,加强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科学方式。但部分高职教学体系的建设及教学机制的构建,却存在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及教学拓展不足的问题,难以充分基于1+X课证融通深化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实践,不利于课程教学实践的多位一体稳步开展。部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更多侧重于关注学生阶段性的成绩变化,对学生的长期成长缺乏有效关注。而1+X课证融通的课程教学,对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具有极高要求。若高职院校未能根据1+X课证融通教学需求,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则不利于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工作的稳步开展,1+X课证融通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方面的运用,也将流于形式,难以形成完整的一体化教学结构。
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前瞻性,加强教师课程教学创新与教育探索能力,根据行业发展与企业用人要求,布置课程教学任务及制定教育规划,这是1+X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部分教师英语课程教学,虽然在教育理念及教育策略方面,不断开展教学创新与教育探索,但教学模式及教育理论的运用,仍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难以充分满足1+X课证融通的教育需求,对未来英语课程教学的稳步推进埋下教育隐患。归根结底,教师教学创新意识的不足,是导致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长期深耕于教育一线,积累丰富的英语课程教学经验,但教学模式及教育理论相对滞后,其难以运用自身丰富的教育经验为1+X课证融通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久而久之,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则逐渐形成边缘化的教育趋势。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各个阶段教学方向及教学节奏的差异化问题。针对重点知识内容密集的教学课程,应采取分层课程教学策略,通过实现重点知识内容的向下兼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结构的设计,则主要围绕突出某一阶段教学成果进行结构设计,从而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难以保障教育内容连贯性及教育结构的紧密衔接,以致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为1+X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另外,部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为提升教育专业性及教学质量,采取多元实践的教学策略。该教学方法的确能为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并深化教育内容的拓展。但在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优化方面,却未能结合多元实践教学策略,做好对考核方法、考核内容的调整。最终,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形成较大波动,不利于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系统化推进。
丰富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加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对接,对于解决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具有帮助作用。同时,也是充分发挥1+X课证融通课程教学优势的有效方法。为此,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应采取线上、线下双向教育融合的模式,做好对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线上、线下双向课程教学的有效对接,拓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3]。其中,线上的课程教学实践,可以采取MOOC与SPOC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布局,运用双师课程教学对接,丰富课程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能面向更深领域做好教育资源的挖掘。线下的课程教学实践,则要按照特色课程及基础课程教学需求,进行系统化的教育规划。高职院校既要确保特色课程教学符合1+X课证融通的教学需求,也要根据未来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做好对教育目标、教育策略及教育方法的调整。进而,更好地配合线上课程教学实践工作。另外,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不应单方面考虑增加教育内容的深度,而要在拓展教育新路径、探索教学新理念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内容的填充。以此,1+X课证融通课程教学能根据学生自身学习差异及学习特点,科学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
长期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提升教育改革的重点。但1+X课证融通视角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则不应盲目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而要根据英语课程教学专业特点及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做好对教师团队建设。所谓教师团队建设,是指由高职院校管理层组织不同英语教师教学团队,不同团队之间应在教育方面形成相互配合。团队内部的人员构成,应基于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及教学优势进行团队组建。从而,运用扬长避短的教育理念,实现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教师团队建设应从组织构建、教学评价及教育学术成果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从组织构架来看,各个不同的教师团队应根据内部成员教育经验、学术科研能力选择适宜的教师担任管理职位。并由英语专业学科带头人,组织阶段性的教育实践工作。其次,各个不同教师团队应定期总结教育问题与分享教育经验,按照未来职业证书考核要求,做好对当前教育问题的汇总。以此,为后续阶段提升学生证书考取能力做好教育准备。最后,各不同教师团队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从学术研究的视角,分析1+X课证融通的教学需求,明确未来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大方向。进而,基于集思广益的教学逻辑,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为1+X课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做好充分铺垫。
建立长效化的课程教学机制,提升对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能力及学习动态的关注,这是实现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系统化开展的关键,对解决英语课程教学的结构性问题有着推进作用。这是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性策略。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设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若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适当提升部分课程知识学习难度,通过拓展知识学习范围及强化教育深度,实现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需求的充分对接。其中,如学生学习能力未能得到稳步提升,甚至出现英语学习成绩下滑的问题,则教师应考虑降低课程知识的学习难度,并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做好对学生学习问题及英语薄弱项的分析。以此,提升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这一策略的运用,在解决学生个体化学习差异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及教育内容的宽泛性,实现对各个阶段课程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使英语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能侧重对学生总体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关注,避免高职院校单方面追求阶段性的教育成果产出,继而,为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做好充分铺垫。
积极开展人才教育培养的对外合作,强化对外来教育资源的引入。这是指面向企业与用人单位,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训联动,将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商业资源及市场资源,引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结合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岗位特点及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策略及教育方案,充分实现对教学质量、教育时效性与教育实践水平的稳步提升,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能为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提供多方面支持[4]。深化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合作,将在丰富课程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教学针对性及强化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创新与岗位工作实践能力,使英语课程教学能面向职业教育规划及职业教育引导进行教育功能的拓展。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教育合作,可以为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改变教师的课程教学思维,使教师能根据当前课程教学动态及课程教学需求,有计划地推进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工作。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加强教育对接的方式,应聘企业的在岗职工开展附校指导,帮助教师共同制订英语课程教学规划,科学地筛选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对当前行业动态及行业发展信息的了解。进而,帮助教师更新课程教学的数据资源库,提升教师课程教学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基于数字化的教育逻辑,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数据模型,充分提升教师教学评估及教学分析能力,帮助教师解决部分课程教学难题,保持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主体优势,是深化1+X课证融通教育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从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对三维数据模型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高职院校需要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引入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及学习动态的分析,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不足,并基于对当前其余院校教育问题分析及教学优势的了解,吸纳先进的英语课程教学经验。二是高职院校应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三维立体的教育模型。通过对数据模型的运用,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动态。该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育沟通,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进而,教师能按照未来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科学地调整后续英语课程教学策略。以此,1+X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能符合高职院校高等人才培养需求。
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将提升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水平及教育实效性,使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充分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环境。为更好地发挥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优势,高职院校应从职业发展及未来职业规划的角度,做好对现阶段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策略及教学内容。从而,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能符合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多方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