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3-03-22 22:13王文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精神

王文婷,王 蕾

(青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07-01),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5/content_5625254.htm。。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彰显“立德树人”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还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经典,引导学生为实现我国民族复兴发展不断努力,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基于此,本文针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思考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共产主义作为党的理想目标。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青年学生必须要树立起更为远大的理想信念目标,青年在国家的未来发展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青年学生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得以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当中,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建设史等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行诠释和剖析,使高校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并将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精神内化为拼搏奋进的动力源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理论指导。同时,青年大学生还必须要牢记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将人生理想与国家和民族复兴进行有机融合[1]。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以及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形成自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始,就将人民的幸福、安康放在首位,将其确定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党的领导集体带领着广大人民,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去争取,去努力。新时代下人们所享受的幸福,都是前辈先烈靠着自己的双手去拼搏下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百年奋斗,才让中国共产党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秉承着初心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走向兴旺,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佳话。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超越西方的优势。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对青少年学生的初心以及担当使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能够激发青少年勇于担当的精神,将爱国情融入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当中,实现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目标[2]。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现状

(一)故事素材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随着当前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建党精神的素材与以往相比更加繁多,在故事的选择上,空间变得更加的广泛。但是针对当前的情况,高校思政教师所选择的素材存在实效性缺少的问题;不仅难以将故事的素材进行适当的把握与引申,并且故事的内容也难以与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相互的结合,从而导致大学生与建党精神之间的情感在无形当中有所忽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内容也不能提升自身的兴趣,进而建党精神的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彰显[3]。

(二)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尚需提升

在新时代的发展当中,思想政治课如果想要讲好建党精神就应当着重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及引导者,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并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针对目前的思政教师来说,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由于教师的能力经常会受到知识文化、社会阅历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在选择故事素材、元素以及开展故事讲授的过程中并没有扎实的功底,导致不能有效地将故事转变成为学生的价值认同,还有的人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故事的素材,导致故事的讲解在课程当中占据了较多的时间。由于教师这种自身专业素养缺少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实际的发展之间存在严重的偏离[4]。

(三)内容缺乏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教学也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当前很多学校将新媒体与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改变了高校的教育方式。从课堂学习来说,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为学生播放一些动画片段或者视频等,从而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简化教学步骤,常常会让学生观看45分钟一堂课的纪录片,没有进行理论的教学,从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从校园活动来说,在实际开展校园活动时,很多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开校园实践项目,没有将新媒体与活动相结合,这样活动的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课程的现代化;从社会实践层面来说,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不注重新媒体的利用,对学生的组织与规划,仍然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照搬他人的活动经验来组织,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开展的时效性。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在融媒体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各个学习阶段的媒体不仅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因此,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让教学环境能够更加的生动、形象,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加强时代感以及吸引力[5]。此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较为广泛,其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及现实问题。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精准地把握建党精神的内涵和本质,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并灵活、恰当地使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将思政课程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新技术进行结合,不断地创新以及完善教学方式,将线上与线下进行融合,给师生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由浅至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将建党精神贯穿在思政的课堂中。例如,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人都离不开手机,大学生也是一样,这时,学校就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公众号的形式,向学生发送一些关于建党的内容,并发起线上的讨论,将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方方面面,走进学生的内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建党的初心融合,扛起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式

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当彰显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及主渠道作用,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教学情况,运用讨论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一系列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在思政学习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思政学习当中有所收获。基于此,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时,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思政教材当中关于建党精神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机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建党精神融入其学习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班会,主题核心围绕“建党精神”,教师再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将建党精神的实际案例,用自己的话术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建党的真实作用。并且,让学生在演讲当中,加强对建党精神的感悟以及思考,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演示、情景研学、课题讨论等一系列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建党精神能够更加完全地深入学生的大脑中,从而加强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政治认同感[6]。

(三)以教师为中心,坚定其信仰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还应当重视掌握中国共产党党史每一个阶段人物的特点,深入分析关于党史的资源,如歌曲、视频、图画等一系列的传统史料。同时,找出关于红色资料的素材,并将其进行归类、总结,着重关注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上,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并完善教学手段。不仅如此,高校还应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邀请校外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关于党建的公开课,通过不断学习以及积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建党精神的融入能力。此外,思想政治课程其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着大思政课”的观念,彰显教育的价值,实现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关于伟大党建精神的思政课程。例如,高中教师可以以“伟大建党精神”“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研究其价值,通过层层渗透,将学术优势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融合,从而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体系。

(四)讲好建党精神,直击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核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当中具有全新的含义,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并且将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好故事融入课程当中,进一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第三章第二节指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虽然课堂教学方式灵活但是学生还是不愿听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不足。因此,这就要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的教学特征[7],注重与党建精神之间的结合来教学,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是教师向学生讲述,其次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自己来讲述,教师作为引导,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讲述宋玺的故事,宋玺是北大的学生,她参加了亚丁湾护航任务,并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故事。由学生来讲述这样的爱国故事,这远比教师的讲述作用更大,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中国精神。这种全新的形式与教师运用PPT反复进行内容的讲解更加实际,不仅对教师是一种“解放”,同时学生也能得到锻炼,可以说一举两得。

(五)完善思政教育的课程体制

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提升自身思政教育水平,丰富思政教育相关知识储备量,勤于思考并且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思政教育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的理论基础要扎实,要积极参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组织的理论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精细化地梳理知识要点。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现代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且将落实实际教学行为设为教学目标[8]。基于此,高校的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联网,为学生建立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系,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标准性以及科学性。在展开思政课堂讨论时,首先,教师应当利用口头评价的优势,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信心;其次,对于课堂表现情况欠佳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宽慰以及鼓励,在宽慰学生时不能够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校园活动的时候,教师与学校领导应当积极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校园活动的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活动APP,为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应当制定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帮助其提升自己的思想观以及道德观,不仅如此,当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新信息媒体的技术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的任务进度,进行实时监督,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以及有效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党的百年奋斗,铸造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同时,伟大建党精神也塑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深厚底色,标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基于此,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当砥砺前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当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担当起发展以及继承建党精神的任务,引导青少年能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子,坚定理想信念,担负时代的使命,创造出新时代的好成绩,从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