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媛 王 捷 梁秀华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内科一区,广东 江门 529100)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我们通过运动健身强健体魄,意义非凡。现代社会,工作忙碌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失调,人们容易出现胃痛、腹胀腹痛、便秘等胃肠道不适病证。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阴阳失调、气机失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为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深化落实中医护理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医护理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调,百病消。为此,我们以脾胃专科为主题,精心创编设计出本套七式脾胃养生操,旨在促进脾胃健康,并将养生操的操作过程制作成为教学视频,以便在人群中推广与应用。
1.1 设计思路 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与图书馆中搜索收集资料,构思脾胃养生操动作,拟草稿、改稿、定稿。
1.2 创编理论 本操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运用中医的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腧穴学说等理论,选取了大肠经、小肠经、肺经、胃经、脾经、肝经和三焦经这些经络及相关的穴位,作为疏通和刺激的重点,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参考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导引养生功法设计本操。
1.3 创建研究团队 甄选表演者与排练 选择形象佳、身材好、操作能力强的8 名护士进行七式脾胃养生操的排练。经过纠正动作,熟练掌握,考核通过,最终选定男护士和女护士各1 名,形成一对男女搭档组合,参加视频拍摄。
1.4 视频制作 选定古筝版的《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视频剪辑与技术标准:视频分辨率为1280×720像素,视频格式:MP4,音频无失真,音量大小统一,声音和画面同步,声音清晰、无杂音、无干扰、无破音和电流音。剪辑衔接自然、流畅,色彩统一,无跳帧、跳跃感,视频中字幕所用字体统一协调。凡需配音的文字,均在视频中显示字幕,字幕进度与配音保持一致。
1.5 注意事项 舒适宽松着装,在通风透气宽敞明亮环境中锻炼。遵循中医的子午流注养生法,在大肠经当令(5 点~7 点)、胃经当令(7 点~9 点)、脾经当令(9 点~11 点)、小肠经当令(13 点~15 点)时锻炼效果更好。
创编的脾胃养生操分为预备式和七式动作。
2.1 预备式 直立,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调整呼吸,气沉丹田,全身放松。伸出左脚,与肩同宽。从头顶开始,逐一放松,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1]。
2.2 第一式 双手上托理三焦 吸气,指尖相对,双手掌心向上,从关元穴徐徐上举至膻中穴,双手向外翻掌,双掌上举至头顶,掌心朝上,头后仰眼看手背,感觉要用力托举重物。屏气,停留2 s。呼气,然后双手划半圆徐徐下落,自然松垂身侧。重复3 遍。
2.3 第二式 摇船式强身健体 吸气,挺胸收腹,身体两侧张开两臂,肘关节伸直。向前迈出左脚,弓步,右腿后伸直。屏气,把张开的双臂收回,双手握拳屈肘于胸前,然后左腿变直,右腿弯曲,呼气,双臂重新张开,收回左脚。像摇船样屈肘张臂,换右边。重复2 遍。
2.4 第三式 上托下按调脾胃 指尖相对,双手掌心向上,吸气,从关元穴徐徐上举至膻中穴,左手翻掌上举,肘关节微微弯曲,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下按,肘关节微微弯曲,掌心向下,指尖向左。屏气,动作停留2 s 后,左手徐徐下落,呼气,手垂于身侧。两手交替重复4 遍。
2.5 第四式 十指抓伸转手腕 自然呼吸。双手握拳,举于胸前,两拳心向外,十指张开,握拳,张开,握拳,重复8 遍。然后双手举于胸前,手腕向左旋转向右旋转,重复8 遍。握拳时握紧,十指张开时尽量张开。手腕旋转时微微用力。
2.6 第五式 经络拍打健脾胃 自然呼吸。先拍左侧,后拍右侧。拍打路线:(1)左上肢内侧;(2)左上肢外侧;(3)右上肢内侧;(4)右上肢外侧。经络拍打时用空掌拍打,微微用力,重点拍打肘窝和腕部。
2.7 第六式 腹部按摩运脾胃 自然呼吸。把两手掌相叠放在一起,以肚脐为中心,从右下腹开始,做顺时针的按摩,速度要柔缓并且均匀有力,重复2 遍。注意手掌紧贴腹部,手法要求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
2.8 第七式 撮谷道消病延年 直立,眼看前方,舌头抵住上腭,两手掌叠放在肚脐上。吸气用力收缩会阴和肛门(像忍大便、小便一样),屏气3 s,呼气放松,一缩一松,重复5 遍。注意肛门局部感染、痔核急性发炎、肛周脓肿等患者不适宜此动作。
3.1 七式动作功效 第一式:双手上托理三焦[2,3],此动作源于八段锦。这式动作是全身的伸展活动,又伴随呼吸导引,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拉伸颈肩部肌肉,可调理气血,使三焦畅通,祛除寒湿浊气之邪。可以调理脏腑各部。第二式:摇船式强身健体[2-4],此动作前腿弓步、后腿伸直,可以锻炼大腿和臀部肌群,促进排毒与排便。两臂用力张开和收回,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穴,还同时锻炼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背阔肌等肌群,牵拉两胁,动作影响所及包括两手、两臂和胸腔内的心肺,通过扩胸、张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疏通肝胆经脉,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可以宣散肺之浊气,增强肺宣发和宿降的生理功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精微津液输布正常,大肠得以濡养,则肠滑而传导有力,腑气通降,则糟粕秽浊之气从大肠而出。第三式:上托下按调脾胃[2,3],此动作改良于八段锦,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这节动作是左右手协调配合,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既有上下相争之力,又含上托下按之力,使肌肉、经络、内脏器官受到牵引,特别是肝、胆、脾、胃受到牵拉,还通过调呼吸,促进阳气升发,排出邪气,温暖脾胃,使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久练有助于防治肠胃等疾病,增强消化功能。第四式:十指抓伸转手腕[5],经络是脏腑的延伸,手指尖有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肺经、大肠经的起止点。抓伸练习,可以刺激穴位,像放风筝一样,刺激与调节相关的脏腑功能。手指做抓伸动作,可以让前臂的小肌群动起来,促进肢体末端的气血运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的变动在于“握”,可以养肝柔筋,疏肝理气,调理三焦。而手腕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转动手腕部可以刺激到这6 条经脉,将刺激传导到全身各处。第五式:经络拍打健脾胃[6,7],双上肢内侧,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的大部分循行路线;双上肢外侧,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的大部分循行路线。肘窝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3 条经络通过,肘窝附近有曲池和尺泽穴等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腕部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有太渊、经渠、列缺、大陵、内关、神门穴等。拍打这些经络和重要的穴位,给予刺激,能打通瘀阻,使脾胃健运,经气畅通。第六式:腹部按摩运脾胃[2,4,6,7],腹部有中脘、建里、天枢、大横、神阙、气海、关元等重要的穴位,有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几条重要的经脉经过。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这些重要的穴位和经脉,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之气。第七式:撮谷道消病延年[8],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枕中方》说:“谷道宜常撮”。“谷道”即肛门,肛门是为“五谷残渣之泄道”,而“撮”就是做肛门收缩上提之法。“撮谷道”通俗地讲就是提肛运动。撮谷道能让盆腔肌肉得到运动锻炼。肛门附近有3 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脉同源,都起于胞宫,出于会阴,撮谷道有利于疏通和锻炼这3 条经脉。
3.2 选定背景音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脾胃系统作用比较明显,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加食欲,同时能够安神定志。宫调式乐曲,主要有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等等,音乐风格主要是悠扬沉静、温厚庄重、抑扬顿挫。经过比较,根据七式脾胃养生操的动作、节奏和时长,最终选定古筝版的《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
3.3 推广意义 1972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有44 种导引动作,主要有防病治病、健身保健、行气理气、活血化瘀、强身壮力等作用,理气、调神、活肢、整脊是传统导引功法的本质特征。《吕氏春秋》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现代,很多医家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应用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肥胖、抑郁、失眠等的预防和治疗中,积累了诸多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施春香等[9]学者创编的关节养生操能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缩短晨僵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马铭华等[10]学者创编的颈椎养生操对调整青少年颈部肌群张力状态效果显著。万芳丹[11]的研究表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寒湿郁肺型患者实施中医养生操八段锦,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魏聪等[12]学者在《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之动形》一文中,提出养生之道、动形为基,通过外劳于形,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疏通气血、和调脏腑。动形塑身、流通气血,通过动形实现里气与外气交换,形气转化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代谢,关注调节外形的局部塑形运动与调节内形、提高棕色脂肪的利用,通过导引、按蹻、行气等,传统功法及中华通络操实现气血流通、强身健体的目的。白彦荣学者[13]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华传统养生术的推广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传统养生术可增进练习者的身心健康,在促进国际交往、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广意义重大。七式脾胃养生操,在习练中通过活动、旋转与牵拉肢体关节和适度敲击穴位,疏通经络、调畅气机、运行气血,配合宫调式乐曲,以达强身健体、生发阳气、疏肝理气、调理脾胃之目的,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经济实用的改善脾胃功能的锻炼方法。七式脾胃养生操,可以整套动作练习,也可以单练习某一式动作,通过视频的方式反复播放进行健康宣教。七式脾胃养生操,直观、易懂、易学、易掌握,不受场地限制,无需特殊工具,体现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简、便、廉、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4]提出,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独特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生活化,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特色运动项目,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项目。无论是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还是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都是前所未有的。七式脾胃养生操的设计遵从安全性和可普及性,符合目前临床医疗活动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符合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让群众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下一步我们将在医院和社区推广并应用这套七式脾胃养生操,进一步推广中医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