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帆 韩雪峰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0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发展处,辽宁 阜新 123000)
2020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1]。2021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要强化教育功能,运用好红色资源[2]。红医精神是医学类院校最为珍贵的思想资源,对于加强医疗类高校学生思政道德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
1.1 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立德树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4]。对于医学类高校来说,其培养出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掌握高超的医学技能和精湛的医术,更是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仁济天下的情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格局在逐渐形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与专业紧密融合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必要举措和方式。
1.2 医学生价值观引领的重要载体 我国自古以来就将人文价值作为医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培养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人才。《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明确了医疗课程教学的人文核心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也就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也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不同的专业课程,才能够让教育教学更有思想力和感染力,达到思想育人、灵魂育人的目的。
1.3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政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实现载体。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环境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于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加强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医学课程内思政元素,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发挥课程育人优势,达到润物而无声、立德而树人的教育效果。
2.1 有助于筑牢大学生思想之基 价值之魂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源泉,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理念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兴衰。红医精神萌发之初,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人文思想,将其与课程思政相互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在历史和当前2 个层面上树牢思想之基。一方面回顾红色医学历史,无数医学仁人志士在不同抗战和发展时期始终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另一方面,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价值基础。
2.2 有助于树立大学生奉献品质 利人精神 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主席要求红军医院不仅要给红军看病,更要给老百姓看病。在中央苏区红军医生把自己的粮食、津贴都捐献给生病的群众。红医精神凝聚之初就体现出了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将红医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秉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将我国“医者仁心”的从医价值准则与红医精神的奉献精神相互结合,争做一名肯奉献、敢担当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2.3 有助于鼓励大学生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红医精神诞生在物资极度缺乏、条件极为艰苦的抗战年代,艰苦奋斗也成为了红医精神的生长的牢固基石,它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于新时代成长的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品质更是尤为珍贵,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离不开坚定意志和坚忍不拔品质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3.1 树立红医精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挖掘红医精神思政资源 当前,红医精神已经成为很多医学院校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课程建设作为思想建设工作的“主战场”,更要将红医精神作为主线理念,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文化,形成思想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同时,要不断深入挖掘红医精神历史资料和现实事例,形成丰富的红医精神课程思政案例库,为更多教师课程思政提供内容详实、事例生动、感人至深的案例[5]。例如,2020 年,中国医科大学通过校园网络收集整理了上百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红医人在行动”专题文章,总结整理红医精神在抗击疫情中的现实体现,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案例素材。
3.2 提高教师红医文化素养 提升教师融合思维和觉悟 作为红医文化在教育教学的一线传播者,高校教师的红医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是影响红医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一堂蕴含红医精神的课程离不开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引导,因此,不断丰富任课教师红医文化的素养,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学习和研讨,才能让广大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对红医精神真信、真懂。例如,中国医科大学围绕红医文化和课程思政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与实践”“校风、教风、学风”“红医精神”大讨论活动、“溯源红色基因,筑梦红医之路”红医精神培训等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红医文化素养和教学思维。
3.3 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拓宽课程思政教育思路 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受到空间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思政内容的表达和感悟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运用丰富的教育模式,将“翻转课堂”“云课题”等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并有机地将红医精神渗透其中,可以使得思政元素更具针对性。例如,2020年,中国医科大学通过视频方式上了一堂“云端”课,5 位从湖北归来的辽宁医护人员,通过亲身经历与感受,深刻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引导大学生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把红医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6]。
3.4 建立长效机制体制 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机制体制、建立长期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红医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制度保证。顶层设计不仅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目标,更为红医精神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提供了方法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激励教师将红医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热情,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环境。例如,《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红医精神为引领,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引领师生“知医大史、承医大魂”。同时,完善学科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内容作为科室及教师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