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痿证经验

2023-03-22 18:09李梓婷班林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痿证经筋阳明

李梓婷,班林强,陈 枫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陈枫教授为“首都名中医”“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30余年,在临床常见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治疗体系。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受益匪浅。

“痿”的甲骨文由疒(形象是一张竖放的床铺,表疾病)和委(形象是一个人手里拿着枯萎的禾苗,表示枯萎无力)组成,表示人因为疾病而肌肉萎缩,瘫痪在床。中医的“痿证”是指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1]。《素问·痿论》中最早论及痿证,其中定义的痿证是广义的,可以包括人体内在脏腑及外在五体、五窍、五华的形态萎缩、功能痿废;而本文的痿证主要针对狭义而言,任何肢体或局部肌肉的痿废不用都隶属其范畴,临床上脊髓或脑部病变导致肌肉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变,乃至一侧面肌瘫痪无力的面神经炎皆属痿证[2]。

现检索临床文献上针灸治疗痿证多从“治痿独取阳明”中着手,或只取足阳明胃经穴位;或取多经多穴,选少阳经、太阳经以及手、足三阴经的腧穴施治;也有医家是主取足阳明胃经穴位,配合辨证取穴,其中虽不乏有选取肝经穴位者,但乃是出于痿证迁延不愈,损及肝肾而选取肝肾经穴位的考虑[3]。陈枫教授认为“治痿独取阳明”非仅取胃经腧穴,因此语出于《素问·痿论》,而本篇最后中有“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说明可针对性选取他经穴位。陈枫教授从肝本身的特性“肝为罢极之本”考虑,且与“治痿独取阳明”有机融合,首创“肝胃组穴”联合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治疗痿证。

陈枫教授在临床治疗痿证诸如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多用此法,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辨证选取少许配穴,收效甚佳,现将导师临床经验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1 痿证病因病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痿躄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痿证病因主要是因为脏腑有所不足[4]。陈枫教授认为针灸治疗痿证主要责之于肝、胃不足,分析如下。

1.1 肝脏罢弱,不堪小劳 肝为罢极之本,“罢”通“疲”,可分为形罢、神罢两方面,形罢与筋相关,而神罢则与魂有关,筋与魂又依赖于血的润养[5]。肝藏血又主疏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胃运化水谷精微得到精血,肝藏精血然后疏泄,将精血疏泄至人体四肢百骸而能动,“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因此肝是人体中掌管物资输出的系统。陈枫教授认为肝能输出一定物资为人所用,才能耐受疲劳,这就是“肝为罢极之本”的原因[6]。而当肝经所能承担的耐力阈值变低,肢体不能耐受正常劳动,肌力达不到正常肌力,就形成痿证。

形罢这方面与筋相关,肝主筋,《类经·藏象》曰:“人之运动,由乎筋力”,可见四肢的灵活运动除了与肌肉有关,亦与筋正常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临证指南·痿》:“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痿证在临床上除肌肉痿软表现外,常伴有肌肉瞤动、肢体挛缩、舌颤、走路摇摆等筋罢特点[7]。“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篇第三》),说明患者筋罢而成痿,而肝其充在筋,故陈枫教授强调治肝以治筋。

神罢这方面,临床上痿证患者多伴头昏、失眠、神疲乏力等神气不足的症状[8-9],“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阳气者,烦劳则张。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医宗金鉴》),陈枫教授认为以上神罢的伴随症状为肝经罢弱,魂不守舍之象,再次验证患者痿证亦责之于肝。

1.2 胃腑虚弱,生化乏源 胃属中焦消化系统,与肝主疏泄相对,这个系统是人体中掌管物资输入的系统之一。“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第五十六》),从外界进来的食饮进入胃中,然后经过胃的运化成为身体可吸收的精微物质,再输布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素问·阳明脉解》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可见肌肉功能正常的发挥、形态的饱满与否与足阳明胃经是否血气充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4]。胃受纳水谷,汇成多气多血之经,为五脏六腑之海,再渗灌肌肉百骸,故陈枫教授认为痿证患者往往胃腑虚弱,使肌肉筋骨气血供应受限而成痿[10]。

临床相关文献中近四成痿证患者多见肢体瘦削,纳差,便秘,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脉细弱等胃腑虚弱之象[11],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亏虚,肌肉失于充养。“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灵枢·根结第五》)再次阐明患者痿证与胃腑虚弱关系密切。

1.3 肝胃相互影响 综上,陈枫教授认为患者痿证主要责之于胃、肝,而胃、肝之病机又互相影响。

其中,胃影响肝而成痿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方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第三十》),水谷入胃变化而赤生血。胃腑虚弱则精血必虚,精血虚则肝失所养,不能行罢极之本而肌肉痿废不用。另一方面,“虚劳损血,不能荣养于筋”(《诸病源候论》),胃弱血虚后,筋枯不荣,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且阳明主肉,阳明虚弱则肉亦孱弱,筋驰肉弱而成痿。另外,胃属中焦,是人体气机枢纽,统率各脏腑的气机并制约其失衡[12-14],当胃出现问题,肝的正常升降就失去了枢纽的统率,肝疏泄精血不足而成痿。

相应的,肝也会影响胃而成痿。肝疲弱不堪,则疏泄给胃的所藏之血不足,影响胃的进一步运化生血,于是成为肝愈虚,胃愈虚,肝益虚的恶性循环。另外,《黄帝内经》中载肝所生病者,会出现呕逆,飧泄等胃的症状,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四肢百骸得不到营养而成痿。

2 针灸治疗

陈枫教授基于以上对痿证的认识,以“养肝益胃”为法,针刺治疗痿证,改善四肢痿弱,活动不利的症状。

2.1 取穴 (1)主穴:双侧陷谷、足三里、下巨虚、曲泉、太冲共10穴。为尊重原创且概括其治疗痿证主要理论,现将导师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痿证的这组穴位命名为“肝胃组穴”。(2)配穴:头昏明显加双侧风池、完骨、悬颅、阳白;失眠明显加神门;排尿障碍明显加太渊、中封;下肢麻木明显加双侧三阴交、阳陵泉、至阴;纳差明显加中脘、阴陵泉;上肢麻木明显加内关、极泉、青灵。

2.2 选穴分析

2.2.1 足阳明胃经 内经中多篇中有治痿取阳明之说,“帝曰: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灵枢·根结第五》),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对痿证导师往往选取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此特殊刺法于后文“操作方法”处详述,可针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且上述三穴分别为胃经、大肠经、小肠经下合穴,可以调理中焦消化系统,改善患者纳差症状,使生化得源,如鱼得水,四肢得养。陷谷是五腧穴中输穴,“俞主体重节痛”,故可治痿。阳明主肉,痿证患者肌肉瘦削无力,补法针刺阳明经可以使肌肉强健有力。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束骨则人能立,利机关则人能动,痿证难立难动,故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对症治疗。

2.2.2 足厥阴肝经 曲泉、太冲为肝经穴位,肝为罢极之本,针刺此二穴可刺激激发肝罢极之能,使人所能承担的耐力阈值由低逐渐恢复。

曲泉为肝经合水穴,《针灸大成》中记载曲泉可治四肢不举,肝属木,水能生木,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既养四肢,又定肝魂而助眠;另外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位于膝关节部位,“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故痿证下肢不能站立屈伸可刺曲泉。

太冲为肝经输穴、原穴,“俞主体重节痛”(《难经·六十八难》),而痿证表现为肢体不能支撑自身重力,患者直观感受就是“体重”,故选取作为罢极之本的肝之俞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难经·六十六难》)、“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而痿证患者肝不能行罢极之能,就选取肝经原穴太冲来鼓动肝之原气治疗;《指要赋》曰:“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马丹阳十二穴歌》也记载了太冲能医“两足不能行”,故可知太冲有让人弃杖重行之效。

2.3 操作方法 陈枫教授临床针灸时亦重视刺法,治疗痿证时善用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排刺是确定某一治疗部位,确定两个穴位作为端点,将两点之间的距离等分,针刺端点及其等分点,使之整齐排列成行的刺法。排刺根据深浅及部位不同,可分为皮部、经筋、经脉排刺。痿证为宗筋不能束骨、利机关,宗筋主要指十二经筋,是十二正经连属于筋骨的部分,多结、聚、散、络于骨骼和关节附近,所谓“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故常用经筋排刺。经筋在皮部之下,故经筋排刺时,应使针尖达到肌肉、肌腱的深度[15]。陈枫教授的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以足三里、下巨虚为两个端点,中间可取1个等分点,即上巨虚,痿证重者中间可取2个等分点,不再拘泥于具体穴位。

“肝胃组穴”均采用解剖定位。选取汉医牌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其中足三里至下巨虚行胃足阳明经排刺法,直刺1.2 寸,曲泉直刺1.2 寸,均以每分钟 120 次的频率捻转补法30 s。太冲、陷谷直刺 0.3 寸,不使用手法。以上穴位操作后均留针 30 min,每周一、四上午门诊治疗,每次针灸治疗主穴同前,配穴根据伴随症状较明显者加减。

3 典型病案

孟某,男,57岁,2021年1月18日初诊。主诉:四肢无力,行动不便渐进加重一个月。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于1月前出现四肢无力,行动不便并渐进加重,伴头昏,失眠,四肢麻木,排尿障碍,便秘,17天前开始不能行走,需借助轮椅。发病后曾就诊于协和医院,诊断为脊髓炎,未予系统治疗,等待协和医院安排床位住院。因病情渐重,患者欲在住院前针灸治疗减轻症状,遂来我处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形体羸瘦,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麻木,步履全废,四肢瘦削,头昏,失眠,纳差,尿储留,便秘,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查体:神清,颅神经(-),四肢深浅感觉减弱,四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西医诊断: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证属气血虚弱证。对症予针灸治疗,主穴: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陷谷、曲泉、太冲,配穴:头昏加双侧风池、完骨、悬颅、阳白;失眠加双侧神门;排尿障碍加双侧太渊、中封;下肢麻木加双侧三阴交、阳陵泉、至阴;纳差加中脘、双侧阴陵泉;上肢麻木加双侧内关、极泉、青灵。操作方法同上文。患者2021年1月18日初诊后入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2021年2月20日出院复诊,患者述四肢无力麻木症状较以前加重,仍不能自己行走,因协和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案,故出院复来我处针灸。2021年2月22日三诊时,患者述症状减轻,双下肢肌力由二级恢复三级,双上肢肌力由二级恢复到四级减,排尿正常。对症继予针灸治疗同上,巩固治疗。2021年2月25日四诊时,患者能摆脱轮椅,独立行走来诊,头昏症状消失,四肢肌力恢复。至2021年5月24日患者述每日已能锻炼行走2千余步。目前仍坚持门诊,欲继续减轻双上肢麻木的症状。

按:患者中年男性,四肢无力,行动不便,辨为痿证之气血虚弱证。肢体瘦削,纳差,便秘,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皆是胃腑虚弱之象,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亏虚而成痿;头昏、失眠、神疲乏力皆是肝血不养,神不守舍之魂罢表现;四肢痿废不用为筋不任身,排尿障碍为宗筋无力,总为筋罢之表现。故选取“肝胃组穴”联合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使两经气血运化起来,从根本上使肉壮筋强而治疗痿证。脊髓炎在西医病因尚无定论,无特效药物[14-15],但从中医痿证论治而获奇效。陈枫教授尊内经之旨,将痿证主要责之于肝胃二经,补其荣,通其俞,待以时日,虽难愈之症而向愈。

4 小结

神经根脊髓炎指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横惯性脊髓、脊神经根炎性病变,以病损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若无严重并发症,1/3的患者仅遗留有轻微感觉运动障碍;1/3的患者能够行走,但步态异常,遗留有便秘、尿频,1/3的患者将持续瘫痪,伴二便失禁。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抗炎和减轻神经水肿,康复疗法进行功能锻炼;但激素有一定副作用,远期疗效不佳,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康复疗法多侧重于运动功能,对感觉和二便障碍疗效不足[16]。针灸简便验廉,无毒副作用,且研究表明针灸不仅能改善运动和感觉功能,对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也有疗效。陈枫教授运用“肝胃组穴”联合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治疗痿证,亦重辨证,针刺时根据每次患者具体病情选取少许配穴,临床上为大量患者缓解了病痛。此法治疗痿证亦可推广到任何局部肢体或肌肉的痿软无力,如顽固性面瘫、中风后遗症等,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痿证经筋阳明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名老中医陈卫川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经验举隅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之我见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